一种双模式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171发布日期:2020-06-23 22: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式灌肠器。



背景技术:

肛肠科治疗中会使用到灌肠器进行辅助治疗,灌肠器是一种能够将灌肠液灌入患者直肠,实现软法粪便,协助患者排便畅通的器械。

现有的重力式灌肠器包含液瓶、肛管、导管,其通过挂在高处的液瓶将其内的灌肠液通过重力下落的方式灌入患者直肠,但是这种灌肠模式在患者肠道内压力较大时会出现灌肠液注入缓慢、注入量少的现象,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双模式灌肠器,其在现有的重力式灌肠设备上加装了可独立控制的压力式灌肠管道,可利用注射器进行注射灌肠,且其在肛管的外侧端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方便在灌肠时堵住患者的肛门,协助不能自主控制排便的患者进行灌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套筒、肛管、重力液管、压力液管、球囊,其中套筒的左端贯通串联设置有肛管,肛管的左端闭合设置,套筒内穿设有重力液管,重力液管的左端穿设在肛管的侧壁上,重力液管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的右端,重力液管上串联设置有一号节流阀,且一号节流阀设置在套筒的外部,套筒内穿设有压力液管,压力液管的左端穿设在肛管的侧壁上,压力液管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的右端,压力液管上串联设置有二号节流阀,且二号节流阀设置在套筒的外部,套筒的左端套设固定有球囊,套筒内穿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左端穿过套筒的侧壁后插设固定在球囊内,充气管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的右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重力液管的右端口上串联设置有锥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液管的右端口上串联设置有胶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肛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气管上串联设置有三号节流阀,且三号节流阀设置在套筒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重力液管的左端口上嵌设固定有一号凹膜,且一号凹膜上穿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液管的左端口上嵌设固定有二号凹膜,且二号凹膜上穿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模式灌肠器,其在现有的重力式灌肠设备上加装了可独立控制的压力式灌肠管道,可利用注射器进行注射灌肠,且其在肛管的外侧端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方便在灌肠时堵住患者的肛门,协助不能自主控制排便的患者进行灌肠,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套筒1、肛管2、重力液管3、一号节流阀4、压力液管5、二号节流阀6、球囊7、充气管8、锥管9、胶管10、刻度线11、三号节流阀12、一号凹膜13、二号凹膜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套筒1、肛管2、重力液管3、压力液管5、球囊7,其中套筒1的左端贯通串联设置有肛管2,肛管2的左端闭合设置,肛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1,在将肛管2插入患者直肠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刻度线11直观的得知肛管2插入的深度,套筒1内穿设有重力液管3,重力液管3的左端穿设在肛管2的侧壁上,重力液管3的左端口上嵌设固定有一号凹膜13,且一号凹膜13上穿孔设置,一号凹膜13的外表面与肛管2的外侧壁平滑连接,可在插入肛管2时保护患者肠道内部,重力液管3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1的右端,重力液管3上串联设置有一号节流阀4,且一号节流阀4设置在套筒1的外部,重力液管3的右端口上串联设置有锥管9,锥管9方便将重力液管3插入外部的输液管端口内,套筒1内穿设有压力液管5,压力液管5的左端穿设在肛管2的侧壁上,压力液管5的左端口上嵌设固定有二号凹膜14,且二号凹膜14上穿孔设置,二号凹膜14的外表面与肛管2的外侧壁平滑连接,可在插入肛管2时保护患者肠道内部,压力液管5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1的右端,压力液管5上串联设置有二号节流阀6,且二号节流阀6设置在套筒1的外部,压力液管5的右端口上串联设置有胶管10,胶管10方便套在注射器的端口上并箍紧,套筒1的左端套设固定有球囊7,套筒1内穿设有充气管8,充气管8的左端穿过套筒1的侧壁后插设固定在球囊7内,充气管8的右端穿出设置在套筒1的右端,充气管8上串联设置有三号节流阀12,且三号节流阀12设置在套筒1的外部,一号节流阀4、二号节流阀6、三号节流阀12均为现有技术中输液管上使用的旋拧式节流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

实施例一:患者保持左侧卧姿,医护人员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防水垫、托盘等,接着医护人员将装置上的一号节流阀4、二号节流阀6旋紧,在肛管2上涂抹润滑液,将肛管2从患者的臀部插入患者直肠,此处应注意将球囊7一同插入患者肛门,根据需求使用注射器通过充气管8向球囊7内充入空气或是蒸馏水,使得球囊7鼓起,从而固定肛管2不滑脱,在支架上挂上灌肠液滴瓶,并连接输液管,调节灌肠液滴瓶至患者臀部上方约60cm处,将输液管的另一端与重力液管3连接,松开一号节流阀4,此时灌肠液通过重力液管3经由其左端口灌入患者直肠,在灌肠完毕后,对球囊7进行泄压,将肛管2从患者肛门抽出,对患者臀部进行清理,嘱咐患者保留约5分钟后排便;

实施例二:患者保持左侧卧姿,医护人员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防水垫、托盘等,接着医护人员将装置上的一号节流阀4、二号节流阀6旋紧,在肛管2上涂抹润滑液,将肛管2从患者的臀部插入患者直肠,此处应注意将球囊7一同插入患者肛门,根据需求使用注射器通过充气管8向球囊7内充入空气或是蒸馏水,使得球囊7鼓起,从而固定肛管2不滑脱,通过注射器吸取灌肠液,将注射器的口部插设在压力液管5的右端口内,松开二号节流阀6,推动注射器,此时灌肠液通过压力液管5经由其左端口灌入患者直肠,需要进行多次推压注射时,在拔出注射器之前应关闭二号节流阀6,重复上述注射,在灌肠完毕后,对球囊7进行泄压,将肛管2从患者肛门抽出,对患者臀部进行清理,嘱咐患者保留约5分钟后排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模式灌肠器,其在现有的重力式灌肠设备上加装了可独立控制的压力式灌肠管道,可利用注射器进行注射灌肠,且其在肛管的外侧端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方便在灌肠时堵住患者的肛门,协助不能自主控制排便的患者进行灌肠。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