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950发布日期:2020-05-26 17:5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骨科护理装置大都需要护理人员来帮助才能使用,不能使患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操作,当腿部受伤需要打石膏或者上药,患者的双腿需要固定,这就需要一种能由患者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控制的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申请号:201520776032.0),虽然解决了可根据患者的身高来调整距离,但该装置安装拆卸繁琐,腿部固定不牢固,虽然采用红外线遥控器操作且电子原器件长期使用已损坏,使用寿命短成本高,所以需要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其具有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携拿,腿部固定牢靠,机械式调节高度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内壁分别滑动插接有固定杆和滑动杆,固定杆的底部和底座的表面均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滑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电机底板的底部与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固定管的内壁设置有便于安装拆卸装置,便于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有卡块。

进一步地,电机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型号为直流伺服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电机轴,电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机达到了便于调节提供动力的效果。

进一步地,横杆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横杆的表面,从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表面与第一带轮的表面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达到了通过皮带给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连接起来,提供动力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从动轴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左旋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左旋螺套,右旋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右旋螺套,左旋螺套的表面和右旋螺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捆腿带,捆腿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囊和捆腿带达到了便于对腿部固定的效果,方便医护人员护理操作的效果。

进一步地,捆腿带的表面固定连通有加气管,加气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圈,卡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加气管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珠,密封珠的表面与密封圈的表面滑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气管从而达到了便于给气囊加气的效果,便于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杆的表面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的内壁呈三棱锥形状,滑动杆的表面开设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内顶壁与卡块的表面铰接,卡块的表面与卡接槽的内壁卡接,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铰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块和卡接槽从而达到了装置高度可调节的效果,便于辅助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管的表面开设有滑槽,铰接槽的内壁开设有调节孔,滑槽的内壁和调节孔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拉杆,拉杆的一端与拉环的表面滑动插接,第二弹簧的内壁与拉杆的表面活动套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槽和拉杆,便于安装拆卸携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横杆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电机底板的底部与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便于调节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辅助医护人员操作的效果,以及腿部固定可调节使用的效果。

2、通过设置固定管的内壁设置有便于安装拆卸装置,便于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有卡块,从而达到了该装置放在床的一侧便于调整位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杆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捆腿带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杆结构主视图。

图中:1、底座;2、固定管;3、固定杆;4、滑动杆;5、横杆;6、电机底板;61、电机;62、电机轴;63、第一带轮;64、调节槽;65、轴承;66、从动轴;67、第二带轮;68、左旋螺套;69、右旋螺套;610、捆腿带;611、气囊;612、加气管;613、卡圈;614、密封圈;615、第一弹簧;616、密封珠;7、卡块;71、卡接槽;72、铰接槽;73、拉环;74、第二弹簧;75、滑槽;76、调节孔;77、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2,固定管2的内壁分别滑动插接有固定杆3和滑动杆4,固定杆3的底部和底座1的表面均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滑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杆5,横杆5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6,电机底板6的底部与横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机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61,电机61的型号为直流伺服电机,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电机轴62,电机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6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机达到了便于调节提供动力的效果;

横杆5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64,调节槽6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65,轴承6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66,从动轴6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横杆5的表面,从动轴6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67,第二带轮67的表面与第一带轮63的表面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达到了通过皮带给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连接起来,提供动力转动的效果;

如图3-4所示,从动轴66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左旋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左旋螺套68,右旋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右旋螺套69,左旋螺套68的表面和右旋螺套69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捆腿带610,捆腿带6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6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囊和捆腿带达到了便于对腿部固定的效果,方便医护人员护理操作的效果;

捆腿带610的表面固定连通有加气管612,加气管612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圈613,卡圈6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614,加气管612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15,第一弹簧6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珠616,密封珠616的表面与密封圈614的表面滑动插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气管从而达到了便于给气囊加气的效果,便于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通过设置横杆5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6,电机底板6的底部与横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便于调节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辅助医护人员操作的效果,以及腿部固定可调节使用的效果;

如图5所示,固定管2的内壁设置有便于安装拆卸装置,便于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有卡块7;固定杆3的表面开设有卡接槽71,卡接槽71的内壁呈三棱锥形状,滑动杆4的表面开设有铰接槽72,铰接槽72的内顶壁与卡块7的表面铰接,卡块7的表面与卡接槽71的内壁卡接,卡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73,卡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4,第二弹簧74的一端与铰接槽72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块和卡接槽从而达到了装置高度可调节的效果,便于辅助病人腿部固定的效果;

固定管2的表面开设有滑槽75,铰接槽72的内壁开设有调节孔76,滑槽75的内壁和调节孔76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拉杆77,拉杆77的一端与拉环73的表面滑动插接,第二弹簧74的内壁与拉杆77的表面活动套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槽和拉杆,便于安装拆卸携带的效果;通过设置固定管2的内壁设置有便于安装拆卸装置,便于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有卡块7,从而达到了该装置放在床的一侧便于调整位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长。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病人腿部需要需要更换药物时,首先通过拉杆77拉动拉环73,带动卡块7离开卡接槽71,拉动滑动杆4移动来调节装置的高度,当调节结束后不在拉动拉环73,在第二弹簧74的作用下控制卡块7卡接卡接槽71固定,就需要给病人腿部固定住便于更换,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病人腿部受伤的部位来打开电机61旋转,带动电机轴62旋转,电机轴62旋转带动第一带轮63旋转,通过皮带带动了第二带轮67旋转,从而带动了从动轴66旋转,控制左旋螺套68和右旋螺套69同时向左移动或者同时向右移动,来调节捆腿带610捆绑的位置,卡接卡圈613挤压密封珠616向气囊611内部充气,控制气囊611扩充挤压病人腿部来控制定位固定,当加气结束后离开卡圈613在第一弹簧615的作用下挤压密封圈614密封,这时医护人员即可便于给病人更换药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