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3936发布日期:2020-06-26 21:48阅读:1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是重要手术方式,疗效较好,但患者术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血栓脱落,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甚至引起肺栓塞而导致猝死,故需重视防治术后dvt。

踝泵运动作为功能锻炼的一种,可快速有效促进腓肠肌静脉丛滞留的血液回流,减少dvt发生率,其是指以踝关节为中心,通过小腿肌肉泵的运动,同时挤压和舒张静脉血管,是一项生理运动,被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起到象泵的作用,防止下肢血液瘀滞,加速血液循环和回流,但是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接受度及依从性的差异,临床上患者踝泵运动在运动时间、频次、频率及效果等方面难以达到健康宣教要求,易导致术后患肢肿胀、淤血、疼痛甚至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可查证的关于踝泵运动相关仪器设备有医用孕产妇踝泵运动辅助计量器,其设计过于单一,强调患者主动性,依从性好的患者完成的效果较好,但忽略了配合度不佳的患者;足踝部定量活动仪,缺少腿部固定装置,不能保证患者在踝泵活动时下肢保持伸直位,影响活动效果,且只有踝泵运动功能,没有足部气压治疗功能;下肢气压泵,双腿放置于加压腿套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患肢绷带缠绕至脚踝,该气压泵不适用于该手术治疗患者该仪器也无踝泵运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术后患肢肿胀、淤血、疼痛甚至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包括康复鞋、康复鞋扎带、尺码调节按钮、尺码调节卡扣、运动仪调节主机、计时时间窗口、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模式一按钮、模式二按钮、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变压器和一次性脚套,所述康复鞋的外侧连接有康复鞋扎带,且康复鞋扎带和康复鞋边缘固定有鞋底踏板,所述鞋底踏板与康复鞋之间设置有内层加压气囊,所述鞋底踏板安装有尺码调节按钮和尺码调节卡扣,所述康复鞋前端连接有腿部固定板,且腿部固定板的外侧固定有腿部固定板扎带,所述腿部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板透气孔,且腿部固定板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海绵垫,所述康复鞋的外侧连接有运动仪调节主机,且运动仪调节主机上设置有计时时间窗口、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模式一按钮、模式二按钮和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所述运动仪调节主机的外侧连接有变压器,且变压器的外侧设置有插头。

优选的,所述康复鞋扎带在康复鞋的外侧设置有三个,且康复鞋最前侧的康复鞋扎带通过尺码调节卡扣与鞋底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康复鞋中间的康复鞋扎带通过尺码调节按钮与鞋底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康复鞋下侧的康复鞋扎带直接与鞋底踏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腿部固定板为上侧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腿部固定板的内侧面上粘接有尺寸相同的固定板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腿部固定板扎带均匀分布在腿部固定板上,且腿部固定板的下侧与腿部固定板扎带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次性脚套为椭圆状,且一次性脚套的上侧开设有孔结构,并且其孔结构的边缘为松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

(1)在固定下肢伸直位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踝泵运动产生的肌肉泵作用及足踝部气压泵外力的双重作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

(2)在装置上设置有腿部固定板、腿部固定板扎带、固定板透气孔和固定板海绵垫,可以保证整个装置在下肢上的工作状态稳定,同时也通过固定板透气孔和固定板海绵垫增加腿部固定板使用舒适性,提高装置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腿部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脚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康复鞋;2、康复鞋扎带;3、鞋底踏板;4、内层加压气囊;5、尺码调节按钮;6、尺码调节卡扣;7、腿部固定板;8、腿部固定板扎带;9、固定板透气孔;10、固定板海绵垫;11、运动仪调节主机;12、计时时间窗口;13、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14、模式一按钮;15、模式二按钮;16、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17、变压器;18、插头;19、一次性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包括康复鞋1、康复鞋扎带2、鞋底踏板3、内层加压气囊4、尺码调节按钮5、尺码调节卡扣6、腿部固定板7、腿部固定板扎带8、固定板透气孔9、固定板海绵垫10、运动仪调节主机11、计时时间窗口12、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13、模式一按钮14、模式二按钮15、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16、变压器17、插头18和一次性脚套19,康复鞋1的外侧连接有康复鞋扎带2,且康复鞋扎带2和康复鞋1边缘固定有鞋底踏板3,鞋底踏板3与康复鞋1之间设置有内层加压气囊4,鞋底踏板3安装有尺码调节按钮5和尺码调节卡扣6,康复鞋1前端连接有腿部固定板7,且腿部固定板7的外侧固定有腿部固定板扎带8,腿部固定板7上开设有固定板透气孔9,且腿部固定板7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海绵垫10,康复鞋1的外侧连接有运动仪调节主机11,且运动仪调节主机11上设置有计时时间窗口12、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13、模式一按钮14、模式二按钮15和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16,运动仪调节主机11的外侧连接有变压器17,且变压器17的外侧设置有插头18。

康复鞋扎带2在康复鞋1的外侧设置有三个,且康复鞋1最前侧的康复鞋扎带2通过尺码调节卡扣6与鞋底踏板3固定连接,康复鞋1中间的康复鞋扎带2通过尺码调节按钮5与鞋底踏板3固定连接,康复鞋1下侧的康复鞋扎带2直接与鞋底踏板3固定连接,可以通过3个康复鞋扎带2,对康复鞋1的尺码大小进行自由调整,从而提高装置的适用性能。

腿部固定板7为上侧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腿部固定板7的内侧面上粘接有尺寸相同的固定板海绵垫10,可以方便装置的穿戴,同时能够增加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腿部固定板扎带8均匀分布在腿部固定板7上,且腿部固定板7的下侧与腿部固定板扎带8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保证装置工作状态的稳定,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工作性能。

一次性脚套19为椭圆状,且一次性脚套19的上侧开设有孔结构,并且其孔结构的边缘为松紧结构,可以防止足部疾病病菌交叉感染,增加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全自动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时,首先,根据使用者的脚部尺寸,来调节康复鞋1的尺码,可以先将一次性脚套19套在使用者的脚部,再穿戴康复鞋1,避免了足部疾病病菌交叉感染,然后,依次通过尺码调节按钮5和尺码调节卡扣6,将2个康复鞋扎带2扎在康复鞋1的外侧,便可以保证康复鞋1穿戴稳定;

在康复鞋1穿戴好后,使用者的腿部会位于腿部固定板7内,通过多个腿部固定板扎带8便可以将使用者的腿部固定于腿部固定板7内,以保证康复鞋1工作状态的稳定,同时腿部固定板7上开设有固定板透气孔9,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海绵垫10,保证了装置穿戴的舒适性;

按照上述方式便完成了装置的穿戴过程,之后,将插头18连接外界导电插板,使装置接通外界电源,在变压器17的作用下,保证装置正常的通电用电工作,之后,根据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模式一按钮14和模式二按钮15,使装置进行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通过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16改变鞋底踏板3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鞋底踏板3的角度改变属于现有技术,如专利号“cn201811368203.0”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到,利用伺服电机带动底板的来回旋转,与本技术方案中鞋底踏板3的角度改变的技术相同,故而为现有技术),同时鞋底踏板3的角度改变的活动处设置有制动器,可以保证鞋底踏板3的状态稳定;

在鞋底踏板3的角度确定后,通过外界气压泵向内层加压气囊4充入气压,在使用者的脚部进行自主活动时,会克服制动器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与使用者主动运动时肌肉缩放的力量形成了叠加效应,增强了踝泵运动所产生的肌肉泵作用,结合内层加压气囊4产生的气压对足踝部适当的挤压,从而更好的加速血液循环和下肢静脉回流,缓解肿胀,减少dvt发生率。

以上便完成了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康复鞋1、康复鞋扎带2、尺码调节按钮5、尺码调节卡扣6、运动仪调节主机11、计时时间窗口12、脚踏板角度调节窗口13、模式一按钮14、模式二按钮15、调节屈伸角度大小按钮16和变压器17,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