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114发布日期:2020-06-23 21:56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植入式导管囊袋周围进行止血的止血环。



背景技术:

植入性静脉输液港主要包括泵体和导管两大部分,常规应用于静脉输液,其泵体埋植于前胸壁、上臂等处,术中由于切口小,不利于医生观察和止血,术后近期有发生出血的概率,可以在术后一小时采取冷袋局部压迫止血。术后不建议立即安装输液结构(输液结构主要包括蝶翼针、输液管和正压接头三大部分),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术前诱导化疗,术后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已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肺癌、头颈癌等实体瘤的姑息治疗。动脉灌注化疗能直接使药物作用于靶区,并维持较高血药浓度和较长作用时间,全身毒性小,具有静脉化疗无法比拟的优势。我院自2010年起采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晚期上颌恶性肿瘤患者,利用导管逆行插入颞浅动脉达到上颌动脉分叉,钝性分离颞部皮下组织,完成泵体的埋置和导管的连接,术后借助电子微量输液泵输注化疗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植入性静脉输液港应用于颞部动脉时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头面部皮下组织较上臂和前胸壁皮下组织血供丰富,更容易造成术后出血;另一方面,经动脉逆行插管易发生凝血而造成导管堵塞(静脉输液是顺向在静脉中插入导管,因此不易造成导管堵塞),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冲封管。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发现术后立即完成消毒-安置蝶翼针连接正压接头进行冲封管很有必要,可以及时检验输液管是否通畅,一旦出现堵管现象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然而安置蝶翼针后若使用纱布加压包扎则不利于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即便可以采用半通透性辅料下的纱布辅料,根据2016版ins指南的使用说明,其也需要每两天更换一次,这无疑是极大的增加了护士后期的护理工作量。

因此,目前基本采取术中医生徒手加压30分钟,术后护士按压30分钟的方式进行止血。但术后忌于蝶翼针的存在,护士压迫力度和范围均受影响,术后止血效果不佳。以往病例中有70%患者存在术后囊袋区出血经皮肤切口流出至贴膜下的情况,护士在术后协助加压止血,更换敷料环节消耗大量时间。

因此,针对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囊袋周围进行止血,尤其是对于植入性静脉输液港应用于动脉注射时进行止血所存在的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环,该止血环可对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囊袋周围进行止血,并且具有利于及时冲封管、便于加压止血、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血环,包括环形压迫体和固定结构,所述环形压迫体是由内圈和外圈组成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压迫体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桥洞和连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条形槽,鉴于泵体和导管的连接处会存在隆起,避让桥洞可以对该处隆起进行避让,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条形槽用于输液管(输液管用于将液体输送到蝶翼针,液体再由蝶翼针经泵体和导管进入动脉)穿过,一方面可避免环形压迫体对输液管造成压迫,影响输液,同时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输液管的辅助固定结构,防止输液管松动,于所述止血环主体上设置用于固定止血环主体的所述固定结构;

相应的,所述环形压迫体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采用abs材料,所述下层为贴近皮肤的部分,采用硅胶材料;

相应的,所述环形压迫体的内圈轮廓同泵体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便环形压迫体可以更好的压合在泵体的周围,便于对该区域进行加压止血;

相应的,所述环形压迫体的内圈轮廓设置为椭圆形;

相应的,所述条形槽分散设置有若干个,以便可以根据需要,在对环形压迫体进行不同角度固定时,都存在适合用于输液管穿过的条形槽;

相应的,所述条形槽以弧形进行延伸设置,以此更好的适应输液管弯度,提高输液管输液的流畅性;

相应的,和所述避让桥洞和所述条形槽位于同一侧,且在除所述避让桥洞和所述条形槽以外的所述环形压迫体上设置磨砂结构,以此增强环形压迫体同皮肤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力;

相应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性绷带,且所述弹性绷带的两个连接端对称设置于所述环形压迫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设置同泵体外轮廓相适配的环形压迫体,可避开泵体进行加压,并预留出蝶翼针的输液空间,特别是对于逆行动脉输液的情况,可以在术后及时对导管进行冲封管,确认导管是否通畅,防止导管堵塞,精准高效定位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囊袋周围易出血部位;

2)设置条形槽,既可避免环形压迫体对输液管造成压迫,影响输液,又可以对该段皮肤实现减压,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还可以作为输液管的辅助固定结构,防止输液管松动,此外,可避免术后需要专人协助按压、容易伤口出血等需要频繁更换贴膜的行为,极大的降低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设置避让桥洞,对因泵体和导管连接处所造成的隆起进行避让,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避免术后需要专人协助按压、容易伤口出血等需要频繁更换贴膜的行为,极大的降低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该止血环既可以适用于动脉注射中止血(常见的有颞部浅动脉注射),也可以适用于静脉注射中的止血(常见的有上臂、前胸壁的静脉注射),适用性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止血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止血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止血环设置有避让桥洞和条形槽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环形压迫体;11、内圈;12、外圈;13、避让桥洞;14、条形槽;15、磨砂结构;16、上层;17、下层;

2、弹性绷带;

31、泵体;32、导管;

41、蝶翼针;42、输液管;43、正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以在颞部浅动脉注射为例,止血环包括环形压迫体和固定结构;

从纵向结构看,环形压迫体1包括上层16和下层17,本实施例中,上层16采用abs材料,下层17为贴近皮肤的部分,采用硅胶材料,当然,这只是一个优选例,其也可以完全采用硅胶材料或者其他同硅胶材料相似,可以贴合肌肤并且不会造成皮肤损伤的材料;

从横向结构看,环形压迫体1是由内圈11和外圈12组成的环形结构,且环形压迫体1的内圈11轮廓同泵体31的外轮廓相适配,鉴于目前临床上用的泵体31为椭圆形,因此,本实施例中,环形压迫体1的内圈11轮廓设置为椭圆形,外圈12轮圈是内圈11轮廓的正比例放大,应用上,内圈11尺寸稍微大于泵体31的外轮廓的尺寸;

于环形压迫体1的一侧(即环形压迫体1下层17所在侧)设置有避让桥洞13、连通内圈11和外圈12的条形槽14以及磨砂结构15,其中,避让桥洞13的尺寸大于泵体31和导管32的连接处的隆起部分尺寸,简而言之,环形压迫体1利用该避让桥洞13避开该隆起部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力过大形成压疮;条形槽14可设置多个,以便可以根据需要在对环形压迫体1进行不同角度固定时,都存在适合用于输液管42穿过的条形槽14,此外,条形槽14以弧形进行延伸设置,以此更好的适应输液管42弯度,提高输液的流畅性;在除避让桥洞13和条形槽14以外的环形压迫体上1一侧设置磨砂结构15,以此增强环形压迫体1同皮肤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力;

固定结构包括弹性绷带2,可根据需要设置一条或多条弹性绷带2,也可以根据缠绕部位的大小、宽窄不同,选择不同宽度、长度的弹性绷带2,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说明,直接将弹性绷带2的两个连接端对称设置于环形压迫体1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止血环结构,可以得到如下实施方式:

1)钝性分离颞部皮下组织,完成泵体31的埋置和导管32的连接;

2)术后及时安置蝶翼针41、输液管42及正压接头43;

3)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保证隆起处落入避让桥洞13的同时输液管42也正好落入其中一个条形槽14中;

4)利用弹性绷带2将环形压迫体1固定;

5)止血环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囊袋周围加压止血的同时,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直接进行冲封管操作(即利用正压接头43,将液体通过输液管42和蝶翼针41打入泵体31内,液体再经泵体31输送到导管32,防止导管32堵塞),术后也可通过按压止血环进行加压止血。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