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4613发布日期:2020-07-14 17:10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人工心脏瓣膜。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疾病目前是心脏病的主要种类之一,瓣膜疾病可以导致心脏重大功能障碍并且最终需要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自体心脏瓣膜。人工心脏瓣膜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瓣,一种是生物瓣,机械瓣是由碳材料、金属及人造织物制造的,优点是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但是缺点是患者使用后需要终身接收抗凝治疗,而且机械瓣容易导致周围的组织增生过度,进而发生功能障碍。生物瓣是用其他动物的心包或者主动脉瓣加上一些人工支架和织物制成的,这些生物瓣膜是没有生物活性的,因此在人体内不会自我更新、修复和生长,时间一长,其表面会被沉积的纤维蛋白和血管内皮等组织覆盖,如同刷了一层油漆,这样,其表面就不必与血液接触,避免了激活血液的凝血反应,但是生物瓣的缺点是使用寿命低,耐久性不好,坏了就只能换新的。

人工生物瓣膜的耐久度除了与生物组织的选材、化学处理等密切相关以外,还与瓣叶的结构设计以及瓣叶与瓣架之间的固定方式有很大关系。不合理的瓣叶结构设计或固定方法,会造成瓣膜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局部位置的应力应变过大,影响瓣膜的长期耐疲劳性能。因此,如何通过改变瓣膜的结构,从而延长生物瓣膜的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存在瓣膜结构单一、应力能力差、其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瓣膜、闭合小叶、支撑上圈、支撑下圈、阻力网片、大通孔、小通孔和连接杆,瓣膜垂直固定于支撑上圈内,瓣膜顶部中央处设有闭合小叶,瓣膜底部与支撑上圈固定连接,支撑上圈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下圈固定连接,支撑下圈中固定设有阻力网片。

优选的,瓣膜的数量为3个,3个瓣膜通过缝线或者胶合粘结连接成一体,或者3个瓣膜一体成型,瓣膜底部通过缝线与支撑上圈边缘固定连接。

优选的,闭合小叶的数量有3个,分别设置在3个瓣膜1上,3个闭合小叶均呈等腰三角形。

优选的,闭合小叶与瓣膜1的活动夹角为90°。

优选的,阻力网片呈环形镂空网片,阻力网片中间设有贯通的大通孔,大通孔圆周处设有若干小通孔。

优选的,阻力网片与支撑上圈平行设置,阻力网片位于支撑上圈正下方。

优选的,阻力网片和由柔性生物材料制作而成,阻力网片与支撑下圈之间通过锁边缝合进针方式、平针缝合进针方式或者回针缝合进针方式缝合。

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改变单一的瓣膜结构,在常规的三叶瓣膜下方设有有一个阻力网片,阻力网片呈环形镂空网片,阻力网片中间设有贯通的大通孔,大通孔圆周处设有若干小通孔,阻力网片能够减少血液对于三叶瓣膜的冲击力,但同时又不会大幅度的减小血液流速,对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瓣膜顶部中央处设有延伸出来的闭合小叶,当瓣膜长时间的张开关闭后,会导致三个瓣膜之间的紧密性降低,而闭合小叶与瓣膜的活动夹角为90°,闭合小叶能够进一步起到辅助闭合的作用,从而增加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和应力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力网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瓣膜和闭合小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瓣膜,101-闭合小叶2-支撑上圈,3-支撑下圈,301-阻力网片,302-大通孔,303-小通孔,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瓣膜1、闭合小叶101、支撑上圈2、支撑下圈3、阻力网片301、大通孔302、小通孔303和连接杆4,瓣膜1垂直固定于支撑上圈2内,瓣膜1顶部中央处设有闭合小叶101,瓣膜1底部与支撑上圈2固定连接,支撑上圈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另一端与支撑下圈3固定连接,支撑下圈3中固定设有阻力网片301。

本实用新型中,瓣膜1的数量为3个,3个瓣膜1通过缝线或者胶合粘结连接成一体,或者3个瓣膜1一体成型,瓣膜1底部通过缝线与支撑上圈2边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闭合小叶101的数量有3个,分别设置在3个瓣膜1上,3个闭合小叶101均呈等腰三角形,在3个瓣膜1闭合的状态下,3个闭合小叶101能够紧密贴合,提高瓣膜1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中,闭合小叶101与瓣膜1的活动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中,阻力网片301呈环形镂空网片,阻力网片301中间设有贯通的大通孔302,大通孔302圆周处设有若干小通孔303。

本实用新型中,阻力网片301与支撑上圈2平行设置,阻力网片301位于支撑上圈2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阻力网片301和由柔性生物材料制作而成,阻力网片301与支撑下圈3之间通过锁边缝合进针方式、平针缝合进针方式或者回针缝合进针方式缝合。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手术将本实用新型介入人体,通过支撑上圈2、支撑下圈3和连接杆4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血管中,由于在瓣膜1底部设有阻力网片301,当血液单向流通时,会先冲击阻力网片301,并经过大通孔302和小通孔303,而后到达瓣膜1,此时3个瓣膜1张开,瓣膜1在血液的推动下张开和闭合,闭合时,3个瓣膜1闭合,阻止血液通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3个瓣膜1闭合的紧密性降低,由于瓣膜1顶部中央处设有延伸出来的闭合小叶101,因此,此时,闭合小叶101能够进一步起到辅助闭合的作用,从而增加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和应力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瓣膜(1)、闭合小叶(101)、支撑上圈(2)、支撑下圈(3)、阻力网片(301)、大通孔(302)、小通孔(303)和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瓣膜(1)垂直固定于支撑上圈(2)内,瓣膜(1)顶部中央处设有闭合小叶(101),瓣膜(1)底部与支撑上圈(2)固定连接,支撑上圈(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另一端与支撑下圈(3)固定连接,支撑下圈(3)中固定设有阻力网片(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1)的数量为3个,三个瓣膜(1)通过缝线或者胶合粘结连接成一体,或者三个瓣膜(1)一体成型,瓣膜(1)底部通过缝线与支撑上圈(2)边缘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小叶(101)的数量有3个,分别设置在3个瓣膜(1)上,3个闭合小叶(101)均呈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小叶(101)与瓣膜(1)的活动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网片(301)呈环形镂空网片,阻力网片(301)中间设有贯通的大通孔(302),大通孔(302)圆周处设有若干小通孔(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网片(301)与支撑上圈(2)平行设置,阻力网片(301)位于支撑上圈(2)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网片(301)与支撑下圈(3)之间通过锁边缝合进针方式、平针缝合进针方式或者回针缝合进针方式缝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瓣膜、闭合小叶、支撑上圈、支撑下圈、阻力网片、大通孔、小通孔和连接杆,瓣膜垂直固定于支撑上圈内,瓣膜顶部中央处设有闭合小叶,瓣膜底部与支撑上圈固定连接,支撑上圈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下圈固定连接,支撑下圈中固定设有阻力网片,本实用新型中的阻力网片能够在血液到达瓣膜前,起到减少冲击力的作用,而闭合小叶能够进一步起到辅助闭合的作用,从而增加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和应力能力,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高旭;陈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翰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