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5778发布日期:2020-07-31 21:4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固定器是专门针对颈椎病患者的产品,一般具有设计轻巧、携带方便等特点。患者可随时使用颈椎牵引固定器并一般可以自行调节牵引角度和牵引力大小。颈椎牵引固定器是为了固定受伤颈部,防止二次伤害。经常使用的话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缓解经部疲劳,并对由颈椎病引起的不适进行辅助牵引。

传统的颈椎牵引固定器的调节机构往往设置于正后方,使用者够不到后方的调节旋钮,不方便调节,尤其是患者在调节时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通过若干个传动齿轮将旋钮设置于外壳一端,方便了使用者调节。

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枕骨托和前颚托,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的松紧。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外壳,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侧的旋钮,所述外壳内侧与所述旋钮共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旋钮设置于外壳的一端方便患者轻松调节颈椎器的大小、松紧。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齿轮上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个从动齿轮,每个所述从动齿轮互相啮合传动,首个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末尾的所述从动齿轮上连接有所述驱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传动层齿轮与驱动层齿轮,所述传动层齿轮与末尾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层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链条或传送带。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旋钮之间设置有止逆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置有若干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枕骨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若干个传动齿轮的传动,实现了将原本设置于后端的旋钮转移设置了到侧边,方便使用者调节颈椎器的大小和松紧,还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了止逆片,起到了齿轮止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的调节机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的调节机构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述,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枕骨托8和前颚托9,所述枕骨托8与所述前颚托9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的松紧。

还包括外壳1,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外侧的旋钮3,所述外壳1内侧与所述旋钮3共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所述旋钮设置于外壳的一端方便患者轻松调节颈椎器的大小、松紧。所述旋钮3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旋钮3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右侧一端。在使用者使用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时,所述旋钮刚好位于耳旁,方便调节。

所述第一齿轮2上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个从动齿轮4,每个所述从动齿轮4互相啮合传动,首个所述从动齿轮4与所述第一齿轮2啮合,末尾的所述从动齿轮4上连接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传动齿轮51数量在4—7个之间。所述传动齿轮51的数量决定了所述旋钮3的设置位置,所述传动齿轮51越少,所述旋钮3位置距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正后方越近,所述传动齿轮51越多,所述旋钮3位置距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正后方越远;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齿轮51数量为5个,使得所述旋钮3的位置靠近耳旁,方便使用者调节。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包括传动层齿轮51与驱动层齿轮52,所述传动层齿轮51与末尾的所述传动齿轮4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所述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上设置有齿条73,所述齿条73与所述驱动层齿轮52啮合。

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链条或传送带。

所述第一齿轮2与所述旋钮3之间设置有止逆片21。

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固定片6,所述固定片6设置有若干转动轴61,所述转动轴61与所述第一齿轮2、传动齿轮4和第二齿轮5配合。所述转动轴61与所述第一齿轮2、传动齿轮4和第二齿轮5配合。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2、传动齿轮4和第二齿轮5相串,使得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当使用者旋转所述旋钮3时,所述旋钮3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带动所述5个传动齿轮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5转动,具体地,第二齿轮5的传动层齿轮51与所述传动齿轮4啮合,所述驱动层齿轮52与所述传动层齿轮51共轴,所述传动层齿轮51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层齿轮52转动,所述驱动层齿轮52与所述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上的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同时向内侧或外侧移动,实现所述颈椎牵引固定器调小(紧)或大(松)。所述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上均设置有卡扣74,用于扣到所述前颚托9。

所述外壳1固定于所述枕骨托8上。所述枕骨托8上设置有气囊81。

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枕骨托(8)和前颚托(9),所述枕骨托(8)与所述前颚托(9)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的松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1),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外侧的旋钮(3),所述外壳(1)内侧与所述旋钮(3)共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上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个从动齿轮(4),每个所述从动齿轮(4)互相啮合传动,首个所述从动齿轮(4)与所述第一齿轮(2)啮合,末尾的所述从动齿轮(4)上连接有所述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包括传动层齿轮(51)与驱动层齿轮(52),所述传动层齿轮(51)与末尾的所述从动齿轮(4)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所述第一连接带(71)和第二连接带(72)上设置有齿条(73),所述齿条(73)与所述驱动层齿轮(52)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链条或传送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与所述旋钮(3)之间设置有止逆片(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固定片(6),所述固定片(6)设置有若干转动轴(61),所述转动轴(61)与所述第一齿轮(2)、从动齿轮(4)和第二齿轮(5)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固定于所述枕骨托(8)上。


技术总结
一种可调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枕骨托和前颚托,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托与所述前颚托的松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若干个传动齿轮的传动,实现了将原本设置于后端的旋钮转移设置了到侧边,方便使用者调节颈椎器的大小和松紧,还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了止逆片,起到了齿轮止退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荣;黄磊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博安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