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敷用防护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0638发布日期:2020-07-24 16:5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敷用防护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敷用防护支架,属于防护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敷操作是指将浸有药液的多层纱布覆盖在患处上进行疾病治疗,在湿敷过程中,会有渗液流下,并且很多需要覆盖棉被进行保暖,同时有些还需要肢体进行抬高,以减小水肿等问题,如果不加隔离层,会导致棉被床面等被渗液污染浸湿,现有防护支架一般会设置类似套筒结构的进行遮挡,但很多结构都比较简单固定,不能适应性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湿敷用防护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敷用防护支架,包括底座、支柱、气囊组件、连接杆以及弧形挡板;

所述底座为凹槽形,槽底为漏斗形,漏斗形出口连接有导液管,漏斗形上端设有具有贯通孔的支撑板;

所述支柱位于所述支撑板前端,其顶面设有保护层;

所述气囊组件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有多组,且不覆盖所述贯通孔,距离所述支柱最远端的所述气囊组件包含气囊数量高于其他位置气囊数量;

所述连接杆包括两组,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布置,两组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柱两边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距离所述支柱最远端的所述气囊组件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挡板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上方,以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相对方向布置,所述弧形挡板底部一端与其中一组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下方的若干数量的气囊、上方的开口朝上的弧形支撑层、与任一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堵气塞,若干所述气囊之间依次气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层表面设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上设有开口用于所述导气管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沿长度方向两端上设有可折叠挡棚,所述挡棚包括安装支座、若干弧形连杆以及柔性片材,所述安装支座安装在所述弧形挡板上,所述弧形连杆依次铰接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柔性片材与所述弧形连杆覆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沿长度方向两端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可开合端与与其相对的所述连接杆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可开合端外层安装有操作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管路槽用于放置以及引出所述导液管。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装置气囊组件以及弧形挡板都可以适应性进行形状结构方面的调节,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本装置还设置了导液管便于及时排出液体,相比现有采用的吸液层进行吸收,使用舒适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右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左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前侧气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后侧气囊组件(包含弧形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湿敷用防护支架,本装置主要用于四肢方面的湿敷操作,当然,通过改进相应的尺寸,结构等,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具体结构包括底座1、支柱2、气囊组件3、连接杆4以及弧形挡板5,具体的,以图中所示方位进行说明。

底座1顶面向内形成一个凹槽形,该凹槽形结构可用于承接湿敷过程中滴落的液体,避免流出支架以外区域,槽底为漏斗形13,用于汇流液体,漏斗形出口13连接有导液管14,用于将液体导流出去,导液管14另一端与收集瓶之类连接,漏斗形出口13可以设置连接的端口,与导液管14可插拔式连接,方便后续清洁,亦或采用粘接之类的固定连接方式,保证密封效果,避免漏液,底座1底部则设有管路槽16用于放置以及引出导液管14,避免导液管14路径上遇到障碍物产生弯折导致堵塞损坏的情况,漏斗形13上端设有具有贯通孔15的支撑板11,用于安装其他有关部件。

如图4所示,支柱2位于支撑板11前端,其顶面设有保护层21,可采用一些柔性布材、或是具有弹性的材料覆盖在上面,亦或采用具有防水能力的硅橡胶之类的医用材料胶粘在上面,可以提高肢体放置在上面的舒适度。支柱2右侧边布置有三组气囊组件3,三组气囊组件3之间以及与支柱2之间空间对应在支撑板11上设有贯通孔15,可用于液体流入下方槽底13,如图5,图6所示,气囊组件包括下方的气囊32、上方的开口朝上的弧形支撑层31、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33以及堵气塞34,弧形支撑层31表面设有若干凸起311,可以加强透气效果,以及方便液体流动。前后气囊组件2依次设置有2组、2组以及3组的气囊,通过每组不同充气情况可形成不同的支撑情况,如,一般的平面、单一方向的倾斜面或是中间略低的凹形,可适用无特殊要求的平放、需要肢体抬高的情况以及肢体具有弧形区域的,如脚踝小腿部位,通过不同的充气量,来实现不同的贴合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舒适度,一般来说,为了促进血液汇流,减轻肿胀情况,一般都需要适当抬高,所以可以设置最右端的气囊数量高于前侧,保证可实现抬高的情况,气囊32之间依次气路连通,为了保证相互之间的稳定性,除连接气路之外的其他接触面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方式成型或是胶粘连接,与最上层的弧形支撑层31同样需要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打气方式,由于本装置体积并不大,可以采用一般的手动打气装置,医院内部的还可以就近采用注射器进行充气,方便操作,充完气后,用堵气塞34堵上进气口即可,弧形支撑层31需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硅橡胶等,便于保持形状,维持稳定性。底座1侧壁上设有开口17用于导气管33伸出,方便结构布置,另外,还可以在侧壁上设置收纳槽(图中未标示),在不使用时,将导气管33卡入收纳槽内,方便整理存放。

如图7所示,连接杆4包括左右两组,沿支撑板长度方向布置,两组连接杆4一端分别与支柱2两边铰接,可实现上下转动,另一端与最远端的气囊组件顶面的气囊胶粘连接,如图6所示,采用在这种连接方式,目的是为了在最远端气囊组件抬高时,可以相应的抬高与其连接的弧形挡板5,避免空间受限,为了便于连接,最顶面的气囊左右可适当延长出与连接杆4连接的接触面。

如图1,图6所示,弧形挡板5安装在气囊组件上方,以其长度方向与支撑板相对方向布置,弧形挡板5底部一端与左侧的连接杆4通过旋转轴连接,另一端可开合,即弧形挡板5可以转动实现打开合起状态,方便肢体放入,为了保证可开合端合起后不受影响,可以采用与连接杆4顶面卡槽卡接的连接方式,具体的连接杆4顶面设置有具有v形开口的凹槽,弧形挡板5底部设有弧形插杆54,尺寸略小于v形开口的凹槽,弧形插杆54或v形开口的凹槽具有一定弹性,插入后,v形开口可以挡住弧形插杆54,开合端上还设有操作把手52方便操作。弧形挡板5非弧形端为斜面,即正面投影为梯形,弧形挡板沿长度方向两端上设有可折叠挡棚51,挡棚51包括安装支座511、若干弧形连杆以及柔性片材,安装支座安装在弧形挡板5上,弧形连杆依次铰接安装在安装支座511上,柔性片材与弧形连杆覆盖固定连接,柔性片材可采用防水阻水材料,这种挡棚51通过拉动弧形连杆进行打开收回,其最大打开状态可达到120°左右,可以在不使用时打开进行防尘。采用上述结构,是基于气囊抬高后,为弧形挡板5留存一定空间,避免与肢体之间空间不足,导致干涉,且采用可折叠挡棚51,可通过挡棚51打开状态,保证肢体完全容纳在弧形挡板5范围内,避免覆盖物等落入其中。

本装置使用方法如下:将弧形挡板5打开,可在放入肢体前后对三组气囊组件进行调节,使其与肢体配合,将浸有药液的纱布覆盖后,合上弧形挡板5后,放开挡棚51,可展开至贴合人体,如果有保暖需求,直接将棉被覆盖在支架上即可,底座上的导液管14伸出后与接收瓶连接,需要打开更换纱布时,通过操作把手52打开弧形挡板5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