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8138发布日期:2020-09-23 01: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美容仪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



背景技术:

美容仪不仅是一种电子仪器,更是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装置,它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进行调节改善身体和面部,按照功能目前有美白、嫩肤、祛斑、祛皱、脱毛、减肥等多种,产品类型包括光照式、超声波导入、光子嫩肤、高周波电疗、rf电波拉皮、电子祛斑点痣、e光永久脱毛嫩肤等。

本申请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经过对以往各种构造的小型美容仪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可知,即便目前使用的小型美容仪种类繁多,但都缺乏利于使用者实际应用的人性化设计技术手段,由于这些人性化技术手段的缺乏,反而会为使用者日常使用小型美容仪增加很多烦恼,总结而言,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对目前这些缺乏人性化设计的日用小型美容仪加以优化,使其实现灵活的、持续的、多部位的自用美容功能。

具体而言,为解决该技术问题需要克服的因素包括:

⑴实现美容功能时所需要的灵活度:由于现有的光照式美容仪产品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较长时间在固定位置来接受光照美容或需要较长时间占用一只手来操作仪器接受光照美容,这种使用方式虽然起到了美容效果,但是无形中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专属时间,使用者不能随便移动位置或同时处理其它的事情,这就使原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更加紧张。目前采用led发光照射皮肤来起到美容效果的美容仪多数存在以上技术问题,这些美容仪器举例说明如下:

①目前市面上的面罩式美容仪,使用者坐在座位上再将罩戴在面部,接上电源之后,美容仪器开始工作,使用者只能静待操作结束且在结束之前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②目前市面上的排灯式美容仪,美容仪为立式结构且固定在桌面等平面,使用者需要将面部靠近并且始终与美容仪保持一定距离,到一定时间结束之后,使用者才可将面部离开美容仪;

③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式美容仪,以上分析中已经指出,使用时要一直占用使用者的一只手,且不便于进行多部位美容;

另外,影响现有的光照式美容仪产品灵活度的还与体积较大有关,很多使用者为此不方便随身携带。

⑵实现美容功能时所需配合的持续性:技术人员发现,每一种光照式美容仪产品的供电功能仍旧采用传统的直接电源充电或usb充电等供电方式,缺少专属的充电装置,有时还会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器件混淆而导致充电混乱的情况,若充电难以持续供给,这显然也会影响美容仪的日常应用。

⑶实现多部位的美容功能:如今的美容仪由于需要手持或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令使用者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对身体的任意部位方便地使用。

同时,本申请技术人员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了解到,设计本申请之技术方案不仅仅在于解决因以上各种因素而导致的技术问题,也是为了满足实际操作时需要使用具有人性化设计特点的美容仪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经过实际调研,这一类需求的使用者占美容仪使用者的较大比例。

综上所述,本申请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为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针对目前的美容仪在使用时因受到灵活度、持续性、多部位应用几个方面的局限性而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制定一种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所形成的技术方案能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使用时灵活度较高、可持续使用、具备多部位应用的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通过内部发光源发光向外照射而构成光照式美容装置,该美容仪包括:

发光单元,包括其外部的充电接触馈点,以及其内部的若干红光led发光源、若干蓝光led发光源,并且使led发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发光单元表面的透明部向外射出;

贴附组件,包括其表面的用于粘贴发光单元的粘贴部、以及处于粘贴部外围且用于粘贴至人体皮肤部位的水凝胶片,并且使发光单元贴附至人体不同的部位而对所处部位发光照射。

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单元,可实现美容仪方便地供电以提升美容仪应用的持续性,具体包括:

其一,该美容仪还包括与充电接触馈点相接触充电的充电单元;

其二,发光单元的充电接触馈点与外部充电单元相连接,并且使发光单元存储于充电单元内部进行充电,形成可供同时存储与充电的充电单元;

可选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盒,充电盒内部具备与发光单元尺寸、形状相匹配的充电槽位。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之具有充电单元的技术方案,还可选择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实施,具体包括:

充电单元外部由上、下盖构成;

其中的上盖体采用上盖铝合金外壳;

其中的下盖体采用下盖铝合金装饰盖。

进一步地,上盖体内表面设置一层镜面以供使用者使用,下盖体内部设置硅胶层。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之具有红光、蓝光led发光源的技术方案,其位置关系的设置还可选择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实施,具体包括:

每两颗相邻的蓝光led发光源之间装配一个红光led发光源;

同时,蓝光led发光源外围均匀分布若干红光led发光源。

相应地:

红光led发光源采用十九颗;

蓝光led发光源采用五颗;

红光led发光源所分布的位置使五颗蓝光led发光源被包围于发光单元内部中心区域。

另外,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在应用时,发光单元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尺寸、形状均相同,并且使两个发光单元对称贴附至人体相应部位。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往面罩式、排灯式、手持式等美容仪产品通过led发光照射皮肤来达到美容效果的过程中,因缺乏利于使用者实际应用的人性化设计技术手段而为使用者的应用带来的局限,为美容仪产品的应用增加了灵活度、持续性、以及多部位美容功能,实现一种非手持式的贴片式美容仪产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在实现发光单元的基础上,还可配合充电单元,将发光单元的充电接触馈点与外部充电单元相连接,使发光单元存储于充电单元内部进行充电,达到同步充电与存储的目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外形示意图一;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侧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外形示意图二;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内部发光源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充电单元外部示意图一;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充电单元外部示意图二;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充电单元外部示意图三;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充电单元的上壳与下壳、以及壳体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贴附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降压模块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按键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蜂鸣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4-4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红光led电路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发光单元电路部分的蓝光led电路部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之非手持式且方便灵活使用的美容仪,其充电单元电路部分示意图。

附图中:

1、发光单元;

2、透光面板;

3、充电接触馈点;

4、按键;

5、红光led发光源;

6、蓝光led发光源;

7、充电单元;

8、指示灯;

9、充电接口;

10、上盖铝合金外壳;

11、上盖内部镜面;

12、下盖铝合金装饰盖;

13、内部硅胶层;

14、充电槽位;

15、贴附组件;

16、水凝胶片;

17、透明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的设计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市面上的面罩式、排灯式、手持式等美容仪产品通过led发光照射皮肤来达到美容效果的过程中,缺乏利于使用者实际应用的人性化设计技术手段,而为使用者日常使用小型美容仪增加很多麻烦,为美容仪产品应用的灵活度、持续性、多部位美容功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目前这些缺乏人性化设计的日用小型美容仪加以优化,得到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为增强使用者对于应用led发光照射美容仪的灵活度,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采用非手持式的贴片式美容仪,包括用于实现非手持用途的发光单元1、以及用于粘贴发光单元1的贴附组件15。

所实施的发光单元1外部结构具体如图1-1、图1-2,该发光单元1通常设置为两个且大小、形状均相同,以便人们能够对称使用,例如,将两个发光单元1同时贴于面部两侧、颈部两侧或两臂等部位,具体优选实施时,发光单元1外边缘设置为弧形,每个发光单元1外边缘带有用于充电的充电接触馈点3,每个发光单元1表面带有用于操作的按键4;此外,对于发光单元1的外形不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显示的形状,技术人员应该知晓,为了使产品更加适合应用,外形方面能够根据使用者不同需求而设计成各种所需的形状,这些形状的设计也有利于突出产品在使用时的人性化特点,因而,对于发光单元1的外壳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仅是针对外形进行重新设计的其它产品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所实施的发光单元1内部结构如图1-3,其内部包括带有控制模块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与该内部控制系统相连接的若干红光led发光源5、若干蓝光led发光源6,由于是采用led发光源构成的光照式美容仪,对于led发光源的分布技术人员可优选采用十九颗红光led发光源5和五颗蓝光led发光源6,优先选择375、400-415、530、630-660、830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波段;

进一步地,对于红光led发光源5与蓝光led发光源6的排布方式,具体为:于所实施的发光单元1内部中心位置处均匀装配五颗蓝光led发光源6,每两颗相邻的蓝光led发光源6之间装配一个红光led发光源5,同时,于所装配的五颗蓝光led发光源6外围亦均匀装配红光led发光源5,并且位置上处于外围的这些红光led发光源5将五颗蓝光led发光源6包围于发光单元1内部中心区域,由于红、蓝光led发光源为均匀分布且两蓝之间由一红相隔,既能够确保光照区域的皮肤部位接收均衡的美容效果,又有利于减小发光单元1自身的体积,在方便进行美容的同时,更加便于使用者携带。

进一步地,为利于led发光源照射功能的发挥,所实施的发光单元1其中一面设置为透明面板,形成透光面,使发光单元1内部的led发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该光照面透出照射在皮肤上。

对于所实施的发光单元1,其内部还带有用于供电的锂电池并且通过发光单元1侧面的充电接触馈点3由外部充电单元7对其充电。

如图4所示,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美容仪其电路方面的功能,技术人员可结合目前的常规技术手段连接电路,例如,采用芯片型号为sc92f7352作为控制模块的处理芯片,其具备的引脚包括用于连接降压模块的第11引脚en、用于连接按键控制电路的第3引脚pow1、用于连接蜂鸣器驱动电路的第18引脚beep、用于连接红光led电路部分的第20引脚ledpower、用于连接蓝光led电路部分的第19引脚ledpower1,具体为:

如图4-1所示,为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优选的降压模块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采用dio降压芯片,其en连接端与发光单元1控制模块的第11引脚en相接,该降压芯片的第4引脚接入一电感l1,第2引脚则接入锂电池部分,从而实现降压。

如图4-2所示,为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优选的按键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其pow1连接端与发光单元1控制模块的第3引脚pow1相接,用于按键4的控制。

如图4-3所示,为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优选的蜂鸣器驱动电路连接示意图,其beep连接端与发光单元1控制模块的第18引脚beep相接。

如图4-4所示,为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优选的红光led电路连接示意图,其ledpower连接端与发光单元1控制模块的第20引脚ledpower相接,其包括一三极管q1,该电路中的若干红光led发光源5并联连接。

如图5所示,为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优选的蓝光led电路连接示意图,其ledpower1连接端与发光单元1控制模块的第19引脚ledpower1相接,其包括一个三极管q11,该电路中的若干蓝光led发光源6并联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贴附组件15用于将发光单元1贴附在使用者相应的皮肤部位,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处具有用于粘贴发光单元1的透明膜片17,该透明膜片17外围具有用于粘贴在使用者相应皮肤部位的水凝胶片16,使用者将发光单元1粘在透明膜片17区域之后,再通过水凝胶片16贴在相应的皮肤部位进行美容操作,此外,对于所实施的贴附组件15也可采用能够实现上述粘贴功能的常规技术手段来替换。

如图2所示,为提高使用者对于应用led发光照射美容仪的持续性,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采用非手持式的贴片式美容仪,包括用于实现便携式持续充电功能的充电单元7:

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充电单元7外部结构具体如图2-1、图2-2,技术人员可根据常规技术手段将其外盖部分分为上、下盖体,并且在上、下盖体之间设置充电接口9,并且装配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指示灯8;

相应地,对于充电单元7的盖体结构,可优选实施为,上盖体采用上盖铝合金外壳10并且其内表面设置一层上盖内部镜面11并形成基本的镜子功能,下盖体采用下盖铝合金装饰盖12并且其内部设置内部硅胶层13,所实施的硅胶层13中心区域开设至少一个用于充电的充电槽位14,由于本实用新型优选配置两个发光单元1以供使用者同时使用,因此,两个充电槽位14的槽体大小、形状均与发光单元1相匹配,当需要对发光单元1内部电池进行充电时,将其装入充电槽位14内,充电单元7通过连接usb线由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9充电,然后通过发光单元1的充电接触馈点3充电给发光单元1,因而,通过设计与发光单元1相匹配的储存盒式的充电方式,两个发光单元1均能通过充电单元7实现持续的储存式的供电,边储存边充电,而不至于在使用时发现电量不足再分别对两个发光单元1进行充电。

如图6所示,为技术人员于常规技术手段中选配的充电单元7的电路组件连接示意图,其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电路,具体的电路部分仅供参考,而不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故不再赘述。

同时,由于采用贴附组件15粘贴,技术人员显然能够结合发光单元1的尺寸与贴附组件15的尺寸,根据易于粘贴的规格进行相应的改进,有关尺寸的技术手段较多,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手段中,除了以上提及的发光单元1的电功能模块、充电单元7相应电路部分等,根据不同需求也可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自行设置,即便一些技术人员由于经验欠缺而不熟悉所选择的电路组件的类型,但也能够轻易想到并加以实际测试,因此,在本申请中不便逐一将电路组件的连接方式列举出来,并且本申请之技术方案并不包括例如电路连接组件等常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