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0276发布日期:2020-08-07 18:0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英文名称deepveinthrombosis,以下简称dvt)是指:在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下肢深静脉是负责运送下肢血液返回心脏的主要通路血管,当各种原因使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液发生凝结、形成血栓时,下肢的血液就无法顺利返回心脏,大量的血液滞留在下肢,静脉压力增高并发生血液成分的外渗,从而导致肢体肿胀、疼痛,这类疾病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麻醉或体外循环等致血流缓慢;血容量减少;手术致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术后制动等均可导致dvt的发生。据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普通外科手术后的dvt发生率约为15%~30%;妇产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与普外科相当;而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则分别高达48%、51%、61%。另外,严重的创伤造成组织破坏和血管壁损伤;创伤、失血、缺氧作为应激原激活凝血系统;创伤后的制动及血容量相对不足使血流减慢,这些因素均与创伤后血栓形成有关。其中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创伤引起的dvt发病率超过50%,而脊髓损伤所致dvt发生高达60%~100%。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预防血栓的方式,一是服用抗凝血药,二是预防血栓的设备或仪器,例如医用弹力袜等,就目前使用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措施来说,其缺点有:术后抗凝血药物的服用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同时不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医用弹力袜主要适用人群是长时间站立的人,以改善血液循环,而临床上预防静脉栓塞大多用于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其禁忌对象较多,比如在腿部有皮炎等。

鉴于上述背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包括躺床,所述躺床的左侧顶端位置上转动铰接有小腿托板,所述小腿托板的前板面上设置有包裹气囊,所述躺床的左侧床身内安装有主动齿盘,主动齿盘由动力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主动齿盘的顶部盘边上适配啮合有一号从动齿盘,所述从动齿盘的顶部盘边上适配啮合有二号从动齿盘,主动齿盘的盘心、一号从动齿盘的盘心与二号从动齿盘的盘心三者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号从动齿盘和二号从动齿盘均通过支座转动安装在躺床的床身内,所述主动齿盘的左侧还水平固定有一个气压筒且在气压筒内配置有活塞块,所述支撑传动细杆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一号从动齿盘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所述支撑传动细杆的另一端通过一号铰座转动铰接在活塞块上,所述气压筒的左端排出口与包裹气囊上的输气头之间通过输气软管相连通,所述支撑传动粗杆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二号从动齿盘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所述支撑传动粗杆的另一端通过二号铰座转动铰接在小腿托板上,所述包裹气囊的内表面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的表面具有按摩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躺床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软垫且在软垫的右端放置有头枕。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摩球通过定位座转动安装在包裹气囊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该设备还包括给动力电机供电的蓄能电箱和用于控制动力电机启闭的手柄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动力电机、手柄按钮与蓄能电箱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由手柄按钮控制动力电机的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不仅能对体质衰弱的偏瘫患者小腿进行“强制性”的弯曲摆动,而且能够在摆动的同时利用气流进行间歇式的压迫按摩动作,两种效果同步进行共同作用,以此促进并加速患者小腿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肢体神经,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避免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患者康复,整个结构安全可靠,设计精确精妙,适合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中包裹气囊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中主动齿盘由动力电机驱动示意图。

图4为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中动力电机、手柄按钮与蓄能电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躺床、2-小腿托板、3-软垫、4-头枕、5-动力电机、6-主动齿盘、7-一号从动齿盘、8-二号从动齿盘、9-支撑传动细杆、10-一号铰座、11-气压筒、12-活塞块、13-支撑传动粗杆、14-二号铰座、15-输气软管、16-输气头、17-包裹气囊、18-定位座、19-按摩球、20-蓄能电箱、21-手柄按钮、2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包括躺床1,躺床1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软垫3且在软垫3的右端放置有头枕4,软垫3以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

所述躺床1的左侧顶端位置上转动铰接有小腿托板2,所述小腿托板2的前板面上设置有包裹气囊17,所述躺床1的左侧床身内安装有主动齿盘6,主动齿盘6由动力电机5驱动旋转,所述主动齿盘6的顶部盘边上适配啮合有一号从动齿盘7,所述从动齿盘7的顶部盘边上适配啮合有二号从动齿盘8,主动齿盘6的盘心、一号从动齿盘7的盘心与二号从动齿盘8的盘心三者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号从动齿盘7和二号从动齿盘8均通过支座转动安装在躺床1的床身内,所述主动齿盘6的左侧还水平固定有一个气压筒11且在气压筒11内配置有活塞块12,所述支撑传动细杆9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一号从动齿盘7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所述支撑传动细杆9的另一端通过一号铰座10转动铰接在活塞块12上,所述气压筒11的左端排出口与包裹气囊17上的输气头16之间通过输气软管15相连通,所述支撑传动粗杆13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二号从动齿盘8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所述支撑传动粗杆13的另一端通过二号铰座14转动铰接在小腿托板2上,所述包裹气囊17的内表面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按摩球19,按摩球19通过定位座18转动安装在包裹气囊17上,所述按摩球19的表面具有按摩凸起。

该设备还包括给动力电机5供电的蓄能电箱20和用于控制动力电机5启闭的手柄按钮21,动力电机5、手柄按钮21与蓄能电箱20之间通过导线22电连接在一起,由手柄按钮21控制动力电机5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使用时,患者只需将上身平躺在躺床1上,将小腿对应容置在包裹气囊17中即可,之后按下手柄按钮21上的开关启动动力电机5,主动齿盘6被驱动缓慢旋转,由于一号从动齿盘7与主动齿盘6啮合的同时又与二号从动齿盘8相啮合,在齿盘啮合传动下,一号从动齿盘7随即沿着相反的方向反向旋转,二号从动齿盘8跟随着主动齿盘6沿着相同的方向转动,在二号从动齿盘8沿着圆周方向旋转过程中,由于支撑传动粗杆13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二号从动齿盘8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且其另一端通过二号铰座14转动铰接在小腿托板2上,利用支撑传动粗杆13即可驱动小腿托板2实现来回重复式的摆动活动效果,进而对患者的小腿进行“强制性”的活动,同一时间,在一号从动齿盘7沿着圆周方向旋转过程中,由于支撑传动细杆9的一端转动铰接在一号从动齿盘7的盘面圆周边缘位置上且其另一端通过一号铰座10转动铰接在活塞块12上,利用支撑传动细杆9即可驱动活塞块12在气压筒11中实现来回重复式的往复移动效果,使整个气压筒11进行供气与吸气工作,在输气软管15的传送下形成包裹气囊17的交替膨胀与缩小,从而由外向内的利用按摩球19的挤压作用来挤压小腿,产生按摩作用,有效改善静脉血流滞缓,以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活动设备,不仅能对体质衰弱的偏瘫患者小腿进行“强制性”的弯曲摆动,而且能够在摆动的同时利用气流进行间歇式的压迫按摩动作,两种效果同步进行共同作用,以此促进并加速患者小腿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肢体神经,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避免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患者康复,整个结构安全可靠,设计精确精妙,适合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中推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