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133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润喉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给患者润喉的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后,放射性口干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高,口干和咽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夜间睡眠,为减轻口干和咽痛症状,患者需要间断饮水,以保持口腔和咽喉部湿润。另外对于日常感冒伴发咽喉肿痛的患者,口咽部的干痛同样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同样需要饮水以保持咽喉湿润,缓解疼痛。这种为了保持咽喉湿润的饮水需采用少量多次、细水长流的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可生活自理的患者,在白天清醒时可自主饮水,但晚上睡眠时,如需频繁起身饮水,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定期用小勺向其喂水,费时费力,而且卧床患者在睡眠时不能自主配合吞咽动作,喂水也容易呛到。

中国专利cn200620081846.3提供了一种润喉器,用于给患者定量喂水,其包括储水机构和流体进给机构,储水机构与流体进给机构旋紧连接,流体进给机构包括出水管、压力手柄和进水管,进水管插入储水机构底部,出水管连接有扁椭圆形口含器。口含器的扁椭圆形一周均匀分布4~10个出水孔,出水孔与出水管内部相通,当水通过多个出水孔冲入口腔时,即使少量的水也可均匀的分布于口腔内各部位,使患者不用过量饮水而且能保持口腔和咽喉的湿润。

在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患者可将口含器含在口中进行饮水并保持口腔和咽喉的湿润,但其口含器由于缺乏防误吞装置,存在着被误吞的安全隐患,不适合给睡眠状态下的患者使用;另外其口含器流出的水量总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受患者自主控制;还有其出水管缺乏流量控制装置,虽然手柄每压动一次有定量的液体压出,但其流速不可控,无法很好的做到细水长流的效果。为此,我们希望能开发一种更安全、更可控的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给患者润喉且更安全、更可控的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其由相互连接的供液部分和口含部分组成;所述供液部分采用常规输液装置的基本结构,其上方设有可吊挂的供液瓶,供液瓶下方连接有供液管路和带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供液管路上还设有滴斗和流量调节器,供液管路的下端口连接至口含部分;所述口含部分设有口含片和防吞盘;口含片为一个前尖后宽的舌形含片,其设有内外夹层结构,内层为储水海绵,外层为贴合包裹在储水海绵外侧的一层薄膜,薄膜上开有若干透水微孔,口含片的前端设有给储水海绵供水的供水接口;防吞盘的主体为一个切合人体嘴唇形状的弧形弯盘,弧形弯盘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贯穿弧形弯盘内外弧面的管接头,管接头在弧形弯盘外弧面侧与所述供液部分的供液管路下端口相连接,管接头在弧形弯盘内弧面侧连接一段纤细的硅胶软管,硅胶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口含片前端的供水接口上。优选的,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径为2mm,外径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口含片的顶面为切合人体口腔上颚的弧形凸面,口含片的底面上设有切合人体舌头前端的弧形凹陷,使口含片的顶面和底面在患者口腔中与上颚及舌尖更加贴切。

进一步的,所述防吞盘的弧形弯盘外弧面在管接头的外围还设有一圈圆环凸起,圆环凸起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一圈外扩的边沿,由此形成一个阶梯圆环抓手,以方便抓握整个防吞盘。另外,所述防吞盘的弧形弯盘盘体两侧还设有透气孔,以减少防吞盘与人体面部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透气性。

进一步的,所述口含片外层的薄膜采用医用塑料薄膜或医用硅胶薄膜材质制成。

本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使用时,在供液瓶内加入定量的饮用水并将其挂高,让患者将口含片含在口腔内的舌头与上颚之间,并使防吞盘贴合在患者面部的嘴唇外侧,供液瓶的饮用水沿着供液管路自动进入口含片的储水海绵中,再从口含片的外层薄膜的透水微孔渗透出去,缓慢湿润患者的口腔和咽喉,即可实现自动给患者少量喂水,使患者在睡觉过程中也可以持续润喉,睡眠不受干扰。此外,患者由于口干而产生的吞咽动作会使舌头上抬贴近上颚,从而挤压口含片内的储水海绵,可增大口含片的出水量,从而及时缓解患者的口干症状。

本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使用安全,可控性好,不管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患者都具有较好的可控制性。通过设置防吞盘和前尖后宽的口含片,患者不会将口含片误吞;患者可通过吞咽动作使舌头上抬来获得较大的出水量,医护人员通过调节供液管路上的流量调节器,可方便地实现细水长流的喂水效果。另外,本装置也可用于向患者喂输润喉剂或其他相关药液,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非常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口含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横向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口含片顶面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口含片底面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口含片的左视图。

图8为防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防吞盘翻转至另一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液瓶,2-供液管路,3-进气管,4-滴斗,5-流量调节器,6-口含片,6.1-储水海绵,6.2-薄膜,6.3-透水微孔,6.4-供水接口,6.5-弧形凸面,6.6-弧形凹陷,7-防吞盘,7.1-弧形弯盘,7.2-管接头,7.3-硅胶软管,7.4-阶梯圆环抓手,7.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医用防误吞润喉装置由相互连接的供液部分和口含部分组成。所述供液部分采用常规输液装置的基本结构,其上方设有可吊挂的供液瓶1,供液瓶1下方连接有供液管路2和带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3,供液管路2上还设有滴斗4和流量调节器5,供液管路2的下端口连接至口含部分。

所述口含部分设有口含片6和防吞盘7。口含片6为一个前尖后宽的舌形含片,与人体舌头前端的形状相一致,口含片6的顶面为切合人体口腔上颚的弧形凸面6.5,口含片6的底面上设有切合人体舌头前端的弧形凹陷6.6。口含片6设有内外夹层结构,内层为储水海绵6.1,外层为贴合包裹在储水海绵6.1外侧的一层薄膜6.2,薄膜6.2上开有若干透水微孔6.3,口含片6的前端设有给储水海绵6.1供水的供水接口6.4。

所述防吞盘7的主体为一个切合人体嘴唇形状的弧形弯盘7.1,弧形弯盘7.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贯穿弧形弯盘7.1内外弧面的管接头7.2,管接头7.2在弧形弯盘7.1外弧面侧与所述供液部分的供液管路2下端口相连接,管接头7.2在弧形弯盘7.1内弧面侧连接一段纤细的硅胶软管7.3,硅胶软管7.3的另一端连接至口含片6前端的供水接口6.4上。所述硅胶软管7.3的内径为2mm,外径为3mm。防吞盘7的弧形弯盘7.1外弧面在管接头7.2的外围还设有一圈圆环凸起,圆环凸起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一圈外扩的边沿,由此形成一个阶梯圆环抓手7.4;防吞盘7的弧形弯盘7.1盘体两侧还设有透气孔7.5。

本装置使用时,在供液瓶1内加入定量的饮用水并将其挂高,让患者将口含片6含在口腔内的舌头与上颚之间,并使防吞盘7贴合在患者面部的嘴唇外侧,此时口含片6顶面的弧形凸面6.5和底面的弧形凹陷6.6分别贴合在患者的口腔上颚和舌头前端上表面上,从而对口含片6在患者口腔中的位置进行限定。供液瓶1的饮用水沿着供液管路2自动进入口含片6的储水海绵6.1中,再从口含片6的外层薄膜6.2的透水微孔6.3渗透出去,缓慢湿润患者的口腔和咽喉,即可实现自动给患者少量喂水,使患者在睡觉过程中也可以持续润喉,睡眠不受干扰。此外,患者由于口干而产生的吞咽动作会使舌头上抬贴近上颚,从而挤压口含片6内的储水海绵6.1,可增大口含片6的出水量,从而及时缓解患者的口干症状。患者睡眠时,防吞盘7可以防止患者误吞口含片6。患者可主动实施吞咽动作让舌头上抬,使舌尖顶压口含片6增大出水量,实现自主控制出水量;医护人员通过调节供液管路2上的流量调节器5,可方便地实现细水长流的喂水效果。供液管路2上的滴斗4可以直观地观测到患者的喂水持续情况。

上述图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