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3878发布日期:2020-09-15 19:1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复位器领域,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复位效果好,利于术后快速愈合的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高处坠落足先着地或膝内侧或外测收到打击均会导致胫骨平台的骨折。当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塌陷超过2毫米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在采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时,使用棒状工具对其复位,具体操作如下:用x线机透视确定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位置,使用骨钻在胫骨上钻取与塌陷处关节面下方连通的复位骨道,将棒状工具从复位骨道插入塌陷关节面下方,敲击棒状工具的另一端,推顶塌陷的关节面复位;关节面复位后,退出棒状工具,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支撑塌陷区域,螺钉或钢板固定骨折处。这种使用棒状工具对塌陷的关节面复位的操作存在如下缺陷:复位骨道的钻取角度及钻进位置完全由医生的经验判断,操作误差大,复位骨道不能准确的到达塌陷的关节面下方,复位效果差,术后愈合速度慢;棒状工具的前端与塌陷的关节面易出现点接触,塌陷的关节面易发生倾斜、错位,严重时棒状工具的接触点穿入关节腔、造成关节面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复位效果好,利于术后快速愈合的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包括棒状的复位推杆和塌陷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复位推杆内设有轴向贯通的定位通孔,复位推杆前端设有与其轴线呈70°或80°的夹角的推顶斜面,复位推杆后部上设有与推顶斜面在同一轴面的参考标杆;所述的塌陷定位器的结构是:设有定位杆,定位杆前端下侧设有定位凸起,定位杆后部下侧设有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弧形导向滑条,导向滑条上设有30°标识,30°标识下方的导向滑条上、与30°标识间隔10度圆心角处设有20°标识;导向滑条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滑动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与导向滑条相配合的锁定螺栓;安装座下部设有在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形的径向上设置的钻头导向孔;当安装座滑动至与30°标识对齐时,钻头导向孔与定位杆呈60°夹角,当安装座滑动至与20°标识对齐时,钻头导向孔与定位杆呈70°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下部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设有在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形的径向上设置的钻头导向孔。导向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复位推杆前端设有外径大于复位推杆(与其同轴连接)的圆柱状推顶头,所述的推顶斜面设在推顶头的前端面,所述的定位通孔贯穿推顶头。通常复位推杆的外径0.6-0.7mm,推顶头的外径0.8-0.9mm,手术时复位推杆可在骨道内小角度的摆动、微调推顶头与塌陷的关节面的接触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推顶斜面上密布设有呈四棱锥状的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的高度通常为0.3-0.8mm;防滑凸起底部相连的密布排列在推顶斜面上。可以增加推顶斜面与塌陷的关节面间的摩擦力,顶动复位时不易因发生相对滑动而错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复位推杆后部上设有外径大于复位推杆(与其同轴连接)的圆柱状插入把手,所述的定位通孔贯穿插入把手。插入把手的外径通常为10-15mm,便于把持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插入把手外侧设有网纹滚花。不易滑动、脱手,操作更便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参考标杆呈矩形条状。便于观察和操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术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塌陷定位器进行定位,具体为:观察塌陷关节面的位置,确定是前侧关节面塌陷还是后侧关节面塌陷,当前侧关节面塌陷时,将安装座上边沿滑动至与20°标识对齐处,拧紧锁定螺栓将安装座与导向滑条固定;后侧关节面塌陷时,将安装座的上边沿滑动至与30°标识对齐处,拧紧锁定螺栓将安装座与导向滑条固定。将定位杆前端由胫骨前侧插入胫骨平台上方的关节腔内,定位凸起与塌陷关节面相对、定位在塌陷关节面上,先用细骨钻沿钻头导向孔钻小孔,拔出细骨钻,沿钻头导向孔和细骨钻的钻孔插入克氏针,敲击克氏针后端、使其尖端露出关节腔内2-3mm,然后取下塌陷定位器,用粗骨钻(也叫扩孔钻)沿着克氏针钻出复位骨道。拔出粗骨钻后,用定位通孔与克氏针配合、沿克氏针在复位骨道内插入复位推杆,根据参考标杆的方位调整推顶斜面的方向,将推顶斜面由复位骨道插入至塌陷关节面的下侧、使其与塌陷关节面接触,拔除克氏针,在关节镜监视下,锤子敲击复位推杆后端、推顶塌陷关节面复位。拔除克氏针后,如关节腔内存在积血或游离骨屑,可在复位推杆后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克氏针孔和定位通孔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游离骨屑。塌陷关节面复位后,退出复位推杆,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支撑塌陷区域,螺钉或钢板固定骨折。c型x线机透视骨折及内固定整体影像,明确内固定位置及骨折复位。本实用新型中推顶斜面的倾斜设置(20°、30°),根据塌陷关节面的具体位置选定角度,可以与塌陷关节面是面面接触,复位更准、稳,不易插入关节腔内,损伤软骨面。通过关节镜监视,直视下观察关节面复位情况,结合半月板是否漂浮,判断关节面整体复位情况,更直接、更确切、更微创。较c型x线机透视判断骨折复位情况更直观更精确。复位时靶点定位、精准;复位时面面接触,复位平稳;结合关节镜使用不直接暴露关节腔,对关节内干扰小、能一期修复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损伤,能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游离骨屑,符合微创理念、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复位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仰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放大视图。

图4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塌陷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的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用复位器,包括复位推杆和塌陷定位器,所述的复位推杆3呈棒状,复位推杆3内的中央设有轴向贯通的定位通孔4,复位推杆3前端设有与其轴线呈70°或80°夹角的推顶斜面2,从图1-4中可以看出,所述的复位推杆3前端设有外径大于复位推杆、与其同轴连接的圆柱状推顶头1,所述的推顶斜面2设在推顶头的前端面,所述的定位通孔4贯穿推顶头;通常复位推杆的外径6-7mm,推顶头的外径8-9mm,手术时复位推杆3可在骨道内小角度的摆动、微调推顶头与塌陷的关节面的接触位置。复位推杆后端部上设有与推顶斜面2在同一轴面的参考标杆6,参考标杆6呈矩形条状,便于观察确定推顶斜面的方向位置。所述的塌陷定位器的结构是:设有定位杆9,定位杆9前端下侧设有定位凸起8,从图5中可以看出,定位凸起8下侧设有定位齿,定位稳定。定位杆9后部下侧设有以定位凸起8为圆心的圆弧形导向滑条13,导向滑条13上设有30°标识,30°标识下方的导向滑条上、与30°标识间隔(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10度圆心角处设有20°标识11;导向滑条13上套设有可在其上(绕定位凸呈圆形轨道)滑动的安装座10,从图5中可以看出,安装座10呈弧形,安装座内设有上端敞开的与导向滑条配合的弧形导向滑道14,安装座通过导向滑道14套设在导向滑条上、实现二者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安装座10上设有与导向滑条13相配合的锁定螺栓12;安装座下部设有在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形的径向上设置的钻头导向孔16;当安装座(上边沿)滑动至与30°标识对齐时,钻头导向孔16与定位杆在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形上呈60°夹角(圆心角),当安装座(上边沿)滑动至与20°标识对齐时,钻头导向孔与定位杆在以定位凸起为圆心的圆形上呈70°夹角(圆心角)。从图5中可以看出,安装座下部设有导向杆15,钻头导向孔16设置在导向杆15上,导向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顶斜面2上密布设有呈四棱锥状的防滑凸起7。防滑凸起7的高度通常为0.3-0.8mm;防滑凸起底部相连的密布排列在推顶斜面上,可以增加推顶斜面与塌陷的关节面间的摩擦力,顶动复位时不易因发生相对滑动而错位。所述的复位推杆后部上设有外径大于复位推杆(与其同轴连接)的圆柱状插入把手5,所述的定位通孔贯穿插入把手5。插入把手5的外径通常为10-15mm,便于把持操作;插入把手外侧设有网纹滚花,不易滑动、脱手,操作更便利。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术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塌陷定位器进行定位,具体为:观察塌陷关节面的位置,确定是前侧关节面塌陷还是后侧关节面塌陷,当前侧关节面塌陷时,将安装座上边沿滑动至与20°标识对齐处,拧紧锁定螺栓将安装座与导向滑条固定;后侧关节面塌陷时,将安装座的上边沿滑动至与30°标识对齐处,拧紧锁定螺栓将安装座与导向滑条固定。将定位杆前端由胫骨前侧插入胫骨平台上方的关节腔内,定位凸起与塌陷关节面相对、定位在塌陷关节面上,先用细骨钻沿钻头导向孔钻小孔,拔出细骨钻,沿钻头导向孔和细骨钻的钻孔插入克氏针,敲击克氏针后端、使其尖端露出关节腔内2-3mm,然后取下塌陷定位器,用粗骨钻(也叫扩孔钻)沿着克氏针钻出复位骨道。拔出粗骨钻后,用定位通孔与克氏针配合、沿克氏针在复位骨道内插入复位推杆,根据参考标杆的方位调整推顶斜面的方向,将推顶斜面由复位骨道插入至塌陷关节面的下侧、使其与塌陷关节面接触,拔除克氏针,在关节镜监视下,锤子敲击复位推杆后端、推顶塌陷关节面复位。拔除克氏针后,如关节腔内存在积血或游离骨屑,可在复位推杆后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克氏针孔和定位通孔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游离骨屑。塌陷关节面复位后,退出复位推杆,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支撑塌陷区域,螺钉或钢板固定骨折。c型x线机透视骨折及内固定整体影像,明确内固定位置及骨折复位。本实用新型中推顶斜面的倾斜设置(20°、30°),根据塌陷关节面的具体位置选定角度,可以与塌陷关节面是面面接触,复位更准、稳,不易插入关节腔内,损伤软骨面。通过关节镜监视,直视下观察关节面复位情况,结合半月板是否漂浮,判断关节面整体复位情况,更直接、更确切、更微创。较c型x线机透视判断骨折复位情况更直观更精确。复位时靶点定位、精准;复位时面面接触,复位平稳;结合关节镜使用不直接暴露关节腔,对关节内干扰小、能一期修复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损伤,能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游离骨屑,符合微创理念、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