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肝胆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1856发布日期:2020-08-07 18:16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简易肝胆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简易肝胆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肝胆引流装置,顾名思义,一种用以向外引流病人肝胆废液的装置,其主要包括肝胆引流管及连接于相应肝胆引流管末端的用以向外负压吸引肝胆废液的电动式负压吸引装置。

现有的肝胆引流管,其顶部一般为锥形头结构且设有若干侧孔,锥形顶部部方便使用时在病人体内穿插,侧孔用于将胆汁等体液引入其内,锥形头连接有引出至相应肝胆引流管末端外的控制线,以使在相应肝胆引流管进入预定部位时,通过控制线将相应锥形头扯弯,用于限位,防止相应肝胆引流管从病人体内滑脱。

对于上述所述现有的肝胆引流装置,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启动相应电动式负压吸引装置时,其所产生的吸力通过相应的侧孔使得会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腔组织,在相应吸力过大时则存在吸住病人体腔组织粘膜而使病人产生疼痛等不适感,另一方面,相应肝胆引流管前端虽然成型为锥形以使便于将其插入病人体内,但其润滑性不是很好,使得插入效果差,同时,通过控制线将相应锥形头扯弯虽然解决了防脱出的问题,但相应肝胆引流管前端锥形头弯曲方向不好控制,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操控时费时费力,且使用电动式负压吸引装置来进行负压吸引使得成本较高。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简易肝胆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肝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环形气囊及导气管;

所述引流管前端向前突出形成有一圆滑突出部;所述圆滑突出部后内壁向其前中部延伸设有一与其相连接形成一体的锥形内凸;所述锥形内凸前壁与所述圆滑突出部内壁之间形成为一液体缓流腔室;所述圆滑突出部后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液体缓流腔室的第一导流孔,所述锥形内凸顶部开设有一连通所述液体缓流腔室的第二导流孔;

所述环形气囊粘固于所述引流管前端外,并临近所述圆滑突出部,所述引流管内壁与所述环形气囊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一连通所述环形气囊的导气孔;

所述导气管插至于所述引流管内,其前端与所述导气孔连通,后端向后延伸并从所述引流管后端侧壁引出。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以给所述环形气囊充气的充气球囊;

所述充气球囊设于所述引流管后部,其前端出气端与所述导气管后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以对所述环形气囊内气体进行泄气的泄气开关;

所述泄气开关设于所述导气管后端外。

优选地,还包括一导液管及一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

所述导液管前端与所述引流管后端连通,后端与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包括用以收集病人肝胆废液的风琴罩式收集器及用以控制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伸展/收缩的伸缩弹簧;

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呈圆筒状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周缘与所述底板周缘之间的风琴罩;所述顶板内顶面中部向下突出设有一顶限位块;所述底板内底面中部向上突出设有一底限位块;

所述伸缩弹簧连接于所述顶限位块与所述底限位块之间,且所述伸缩弹簧在初始状态时呈压缩状态,以使撑开所述风琴罩而使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呈伸展状态。

优选地,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还包括一用以控制负压吸引力的气体流量控制阀;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套固于所述导液管外。

优选地,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还包括一用以固定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的固定底座;

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基座及固设于所述基座底部的吸盘;所述基座上端面中部向下开设有一卡槽,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的底板可拆拿的插固于所述卡槽。

优选地,所述顶板上顶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风琴罩内的进液接头、排液接头及挂环;

所述导液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进液接头螺纹连接;所述排液接头处连接有一可开合的盖帽。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以向所述液体缓流腔室注入润滑剂的润滑剂注入接头;

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适配与注射器前端鲁尔锥头相连,且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设于所述导液管前端外并与所述导液管内部连通,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出口处设有一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简易肝胆引流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病人体内肝胆废液经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进入所述液体缓流腔室之后,再从所述第二导流孔进入所述引流管主体内而以备向外引流,所设置的所述液体缓流腔室即实现便于对病人体内肝胆废液进行缓流,在所述引流管后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即使得其所产生的负压吸力经所述液体缓流腔室后能得到缓冲,使得不会强有力的吸住病人体腔组织粘膜而使病人产生疼痛等不适感,另一方面,在进行引流之前,预先经所述引流管主体灌入一定量的润滑剂,所灌入的润滑剂即会流进所述液体缓流腔室,再经过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即使得所灌入的润滑剂能够充分的流至相应引流管外壁及其前端的圆滑突出部外,使得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而使便于所述引流管能快速的插入病人体内,使得插入效果好,并且,所述引流管端头的圆滑突出部在插入到预设位置后,经所述导气管向所述环形气囊充气,即使得其在鼓起后能抵贴病人体腔内壁,使得能对所述引流管端头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得防脱效果好,还使得医护人员操控方便及操控省时省力,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在所述引流管端头的圆滑突出部插入到预设位置后,通过手动挤压所述充气球囊即能实现向所述环形气囊内充气而使固定所述引流管端头,引流完毕后,手拧所述泄气开关即能实现对所述环形气囊进行泄气,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抽出,使得操控简易便捷,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及所述伸缩弹簧的相应结构的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来对引流工作进行负压吸引,其结构简单,且操控简易,还不用接电,使得成本低,使用更加便捷,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简易肝胆引流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所述引流管、环形气囊、导气管、充气球囊及所述泄气开关相连接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半自动负压吸引构件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述半自动负压吸引构件的剖视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简易肝胆引流装置1000;

引流管10;

圆滑突出部101;第一导流孔1011;锥形内凸102;第二导流孔1021;液体缓流腔室103;

环形气囊20;

导气管30;

充气球囊40;

泄气开关50;

导液管60;

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

风琴罩式收集器701;顶板7011;底板7012;风琴罩7013;顶限位块7014;底限位块7015;进液接头7016;排液接头7017;挂环7018;盖帽7019;伸缩弹簧702;气体流量控制阀703;固定底座704;基座7041;卡槽70411;吸盘7042;

润滑剂注入接头80;

密封塞8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简易肝胆引流装置1000,包括引流管10、环形气囊20及导气管30;

其中,所述引流管10前端向前突出形成有一圆滑突出部101;所述圆滑突出部101后内壁向其前中部延伸设有一与其相连接形成一体的锥形内凸102;所述锥形内凸102前壁与所述圆滑突出部101内壁之间形成为一液体缓流腔室103;所述圆滑突出部101后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的第一导流孔1011,所述锥形内凸102顶部开设有一连通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的第二导流孔1021;

所述环形气囊20粘固于所述引流管10前端外,并临近所述圆滑突出部101,所述引流管10内壁与所述环形气囊20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一连通所述环形气囊20的导气孔;

所述导气管30插至于所述引流管10内,其前端与所述导气孔连通,后端向后延伸并从所述引流管10后端侧壁引出。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简易肝胆引流装置1000使用。

一方面,病人体内肝胆废液经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1011进入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之后,再从所述第二导流孔1021进入所述引流管10主体内而以备向外引流,所设置的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即实现便于对病人体内肝胆废液进行缓流,在所述引流管10后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即使得其所产生的负压吸力经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后能得到缓冲,使得不会强有力的吸住病人体腔组织粘膜而使病人产生疼痛等不适感。

另一方面,在进行引流之前,预先经所述引流管10主体灌入一定量的润滑剂,所灌入的润滑剂即会流进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再经过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1011,即使得所灌入的润滑剂能够充分的流至相应引流管10外壁及其前端的圆滑突出部101外,使得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而使便于所述引流管10能快速的插入病人体内,使得插入效果好。

并且,所述引流管10端头的圆滑突出部101在插入到预设位置后,经所述导气管30向所述环形气囊20充气,即使得其在鼓起后能抵贴病人体腔内壁,使得能对所述引流管10端头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得防脱效果好,还使得医护人员操控方便及操控省时省力。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用以给所述环形气囊20充气的充气球囊40;

其中,所述充气球囊40设于所述引流管10后部,其前端出气端与所述导气管30后端连通。

由此,在所述引流管10端头的圆滑突出部101插入到预设位置后,通过手动挤压所述充气球囊40即能实现向所述环形气囊20内充气而使固定所述引流管10端头。

再者,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用以对所述环形气囊20内气体进行泄气的泄气开关50;

其中,所述泄气开关50设于所述导气管30后端外。

如此,引流完毕后,手拧所述泄气开关50即能实现对所述环形气囊20进行泄气,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抽出,使得操控简易便捷。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导液管60及一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

其中,所述导液管60前端与所述引流管10后端连通,后端与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连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包括用以收集病人肝胆废液的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及用以控制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伸展/收缩的伸缩弹簧702;

其中,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呈圆筒状结构,包括顶板7011、底板7012及连接于所述顶板7011周缘与所述底板7012周缘之间的风琴罩7013;所述顶板7011内顶面中部向下突出设有一顶限位块7014;所述底板7012内底面中部向上突出设有一底限位块7015;

所述伸缩弹簧702连接于所述顶限位块7014与所述底限位块7015之间,且所述伸缩弹簧702在初始状态时呈压缩状态,以使撑开所述风琴罩7013而使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呈伸展状态。

在使用时,按压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至使得其体积最小,以使所述伸缩弹簧702进一步被压缩,而后松开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其通过所述伸缩弹簧702撑起而慢慢鼓大,即能实现负压吸引。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还包括一用以控制负压吸引力的气体流量控制阀703;

其中,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703套固于所述导液管60外。

由此,在按压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至使得其体积最小,以使所述伸缩弹簧702进一步被压缩,操控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703即可对病人体内所负压吸引出的肝胆废液进行流速的控制。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703为轮式调节阀时,为市面上常见,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控速原理则类似于输液管上所卡固的轮式调速器,故其细节在此则不做详述,其完全可采用传统输液管上所卡固的轮式调速器进行等同替换。

此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还包括一用以固定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的固定底座704;

其中,所述固定底座704包括基座7041及固设于所述基座7041底部的吸盘7042;所述基座7041上端面中部向下开设有一卡槽70411,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的底板7012可拆拿的插固于所述卡槽70411。

如此,所述固定底座704结构简单,将其随意固于地面等平面时,即能实现将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固定,使得其不易被打翻。

由上所述,可以总结,所设置的所述半自动式负压吸引构件70仅包括用以收集病人肝胆废液的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用以控制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伸展/收缩的伸缩弹簧702、用以控制废液引出速度的气体流量控制阀703及用以固定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的固定底座704,使得其在具备半自动负压吸引病人体腔肝胆废液的同时,其结构简单,成本也低,使用起来还非常便捷。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7011上顶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风琴罩内的进液接头7016、排液接头7017及挂环7018;

所述导液管60的出液端与所述进液接头7016螺纹连接;所述排液接头7017处连接有一可开合的盖帽7019。

由此,所设置的所述进液接头7016便于连接所述导液管60,且使得所述导液管60可简易拆卸,所设置的排液接头7017则便于将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内所收集的病人肝胆废液排出,以使便于对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本身进行排空、清洁及消毒,以使对于同一病人可重复使用,所设置的挂环7018则便于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的挂放,以使便于将其挂置收纳。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用以向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注入润滑剂的润滑剂注入接头80;

其中,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80适配与注射器前端鲁尔锥头相连,且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80设于所述导液管60前端外并与所述导液管60内部连通,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80出口处设有一密封塞801。

由此,在进行肝胆引流之前,在打开所述密封塞801时,即可将吸入注射器内的润滑剂从所述润滑剂注入接头80注入到所述引流管10内,以使后续依次经所述第二导流孔1021、所述液体缓流腔室103及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孔1011即可均匀流至所述引流管10前端表面,以使对其表面进行润滑。

并且,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引流管10后端与所述导液管60前端螺纹连接,所述导液管60后端与所述风琴罩式收集器701的进液接头7016螺纹连接,以使其彼此之间可简易拆装。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