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7257发布日期:2020-06-26 22:0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科用吸氧管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呼吸科病房,氧疗是呼吸科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吸氧的病人随处可见,在使用过程中也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氧疗病人上厕所吸氧管不够长,下床时吸氧管处于牵拉紧绷状态,随时可能牵扯脱落,也有患者因各种原因取下所佩戴的吸氧管,随意摆放,到处拖挂,不仅影响病房环境,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污染的机会,若散落在地,也可能造成患者踩踏,增加了绊倒的风险,同时现有的吸氧管会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增加吸氧管的长度,从而连接处容易造成漏气;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有利于防止拼接的吸氧管产生漏气现象,同时有利于提升吸氧管的使用长度,还有利于吸氧管收纳,降低了细菌污染的机会和避免人员被管线绊倒的事情发生,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有利于消毒灭菌,还有利于对吸氧管进行定位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包括壳体、吸氧管、连接组件、平面涡卷弹簧和绕线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由中间为圆板和圆板两端斜对称的矩形板组成,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所属的圆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圆形槽a和圆形槽b,所述第一外壳中所属的两个矩形板位置分为a端和b端,所述第一外壳中位于a端的矩形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出线槽,且所述第一出线槽与圆形槽a内腔联通,所述第二外壳中所属的两个矩形板位置分为c端和d端,所述第二外壳中位于c端的矩形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出线槽,且所述第二出线槽与圆形槽b内腔联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圆形槽a和圆形槽b之间设置有绕线组件;

其中,所述绕线组件包括圆形的绕线盘,所述绕线盘端面边缘垂直安装有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且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形成圆形绕线盘,所述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之间形成限位槽a,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形成限位槽b,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之间形成限位槽c,且所述限位槽c位于第一弧形板端面且远离绕线盘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a,所述限位槽b位于第一弧形板端面且靠近绕线盘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b,所述限位槽b位于第二弧形板端面且远离绕线盘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c,所述绕线盘端面靠近第一弧形板位置处垂直安装有第四弧形板,且所述第四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之间形成过线通道,所述绕线盘端面中心位置处垂直连接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卡槽,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套接在固定轴外侧,且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内端头卡接在条形卡槽内,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外端头依次穿过限位槽a和限位槽c与第三弧形板卡接,所述吸氧管一端依次穿过卡位槽b、过线通道和卡位槽a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且所述吸氧管另一端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所述固定轴插入圆形槽b中心处垂直设置的圆形套筒内;

其中,所述吸氧管两端头分别由第一出线槽和第二出线槽引出,所述绕线盘另一端面与圆形槽a底面接触。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杆a、固定孔a、固定孔b和固定杆b,所述第二外壳中c端矩形板内侧位于第二出线槽两边均固定有各一个固定杆a,且所述第二外壳中d端矩形板内侧两边均开设有各一个固定孔a,所述第一外壳中a端矩形板内侧位于第一出线槽两边均固定有各一个固定杆b,且所述第一外壳中b端矩形板内侧两边均开设有各一个固定孔b,所述第一外壳中a端两个固定杆b与第二外壳中d端两个固定孔a对应插接,所述第二外壳中c端两个固定杆a与第一外壳中b端两个固定孔b对应插接。

其中,所述吸氧管两端头均套接有卡片,且所述卡片为矩形、方形或圆形,所述吸氧管两端头分别连接吸氧机和吸氧鼻导管,且所述吸氧鼻导管与吸氧管端头插接。

其中,所述吸氧管由第一出线槽和第二出线槽引出管身长度相等,且所述吸氧管两端管身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呈两侧分布且绕线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圆形槽a和圆形槽b对应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插槽,且所述圆形槽a上的每个插槽与圆形槽b上的一个插槽对应设置,所述圆形槽a和圆形槽b对应设置的两个插槽之间插接有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第一出线槽通道中间与固定杆b平行位置处和第二出线槽通道中间与固定杆a平行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吸氧管两端头分别连接吸氧机和吸氧鼻导管,当拉动吸氧管两端头时,使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吸氧管的两端管身伸长,便于吸氧管拉伸使用,同时由于吸氧管的两端管身拉伸,使平面涡卷弹簧收紧,当吸氧作业结束后,松掉吸氧管两端端头,再次拖拽吸氧管两端端头,由于平面涡卷弹簧收紧恢复至初始状态的弹力作用,使吸氧管的两端管身回收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该结构,有利于防止拼接的吸氧管产生漏气现象,同时有利于提升吸氧管的使用长度,还有利于吸氧管收纳,降低了细菌污染的机会和避免人员被管线绊倒的事情发生,进而提高了安全性;紫外线灭菌灯工作,有利于消毒灭菌;拧紧螺纹杆,有利于螺纹杆端头顶紧吸氧管,进行定位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第一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吸氧鼻导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2、吸氧管;3、卡片;41、圆形槽a;42、圆形槽b;5、连接组件;51、固定杆a;52、固定孔a;53、固定孔b;54、固定杆b;6、圆形套筒;7、第一出线槽;8、第二出线槽;9、平面涡卷弹簧;10、绕线组件;101、绕线盘;102、第一弧形板;103、第二弧形板;104、第三弧形板;105、第四弧形板;106、固定轴;107、条形卡槽;1101、紫外线灭菌灯;12、吸氧鼻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可收纳回缩的吸氧管装置,包括壳体1、吸氧管2、连接组件5、平面涡卷弹簧9和绕线组件10,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均由中间为圆板和圆板两端斜对称的矩形板组成,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中所属的圆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圆形槽a41和圆形槽b42,所述第一外壳11中所属的两个矩形板位置分为a端和b端,所述第一外壳11中位于a端的矩形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出线槽7,且第一出线槽7与圆形槽a41内腔联通,所述第二外壳12中所属的两个矩形板位置分为c端和d端,所述第二外壳12中位于c端的矩形板内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出线槽8,且第二出线槽8与圆形槽b42内腔联通,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圆形槽a41和圆形槽b42之间设置有绕线组件10。

所述绕线组件10包括绕线盘101,所述绕线盘101端面边缘垂直安装有第一弧形板102、第二弧形板103和第三弧形板104,且第一弧形板102、第二弧形板103和第三弧形板104形成圆形绕线盘,所述第二弧形板103和第三弧形板104之间形成限位槽a,所述第一弧形板102和第二弧形板103之间形成限位槽b,所述第一弧形板102和第三弧形板104之间形成限位槽c,且限位槽c位于第一弧形板102端面且远离绕线盘101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a,所述限位槽b位于第一弧形板102端面且靠近绕线盘101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b,所述限位槽b位于第二弧形板103端面且远离绕线盘101一端的槽壁开设有卡位槽c,有利于防止吸氧管2由卡位槽b跳至卡位槽c。所述绕线盘101端面靠近第一弧形板102位置处垂直安装有第四弧形板105,且第四弧形板105与第一弧形板102之间形成过线通道,所述绕线盘101端面中心位置处垂直连接有固定轴106,且固定轴106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卡槽107,所述平面涡卷弹簧9套接在固定轴106外侧,且平面涡卷弹簧9内端头卡接在条形卡槽107内,所述平面涡卷弹簧9外端头依次穿过限位槽a和限位槽c与第三弧形板104卡接,所述吸氧管2一端依次穿过卡位槽b、过线通道和卡位槽a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且吸氧管2另一端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所述固定轴106插入圆形槽b42中心处垂直设置的圆形套筒6内。

所述吸氧管2两端头分别由第一出线槽7和第二出线槽8引出,所述绕线盘101另一端面与圆形槽a41底面接触。

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固定杆a51、固定孔a52、固定孔b53和固定杆b54,所述第二外壳12中c端矩形板内侧位于第二出线槽8两边均固定有各一个固定杆a51,且第二外壳12中d端矩形板内侧两边均开设有各一个固定孔a52,所述第一外壳11中a端矩形板内侧位于第一出线槽7两边均固定有各一个固定杆b54,且第一外壳11中b端矩形板内侧两边均开设有各一个固定孔b53,所述第一外壳11中a端两个固定杆b54与第二外壳12中d端两个固定孔a52对应插接,所述第二外壳12中c端两个固定杆a51与第一外壳11中b端两个固定孔b53对应插接,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吸氧管2两端头均套接有卡片3,有利于在吸氧管2两端头分别回收至第一出线槽7和第二出线槽8位置时,不会缩回到壳体1内,且卡片3为矩形、方形或圆形,所述吸氧管2两端头分别连接吸氧机和吸氧鼻导管,吸氧鼻导管12可与吸氧管2的端头插接(如图7所示),有利于吸氧和出氧。

所述吸氧管2由第一出线槽7和第二出线槽8引出管身长度相等,且吸氧管2两端管身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呈两侧分布且绕线方向相同,有利于吸氧管2拉伸后回收。

所述圆形槽a41和圆形槽b42对应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插槽,且圆形槽a41上的每个插槽与圆形槽b42上的一个插槽对应设置,所述圆形槽a41和圆形槽b42对应设置的两个插槽之间插接有紫外线灭菌灯1101,有利于消毒灭菌。紫外线灭菌灯1101的其中一端与通过第一外壳11或第二外壳12接入的电源连接,电源为设于第一外壳11或第二外壳12外侧的干电池。第一出线槽7通道中间与固定杆b54平行位置处和第二出线槽8通道中间与固定杆a51平行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有利于螺纹杆旋紧顶住吸氧管2,进行定位固定。螺纹杆优选塑料螺纹杆,避免万一旋转力过损伤氧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吸氧管2两端头分别连接吸氧机和吸氧鼻导管,当拉动吸氧管2两端头时,使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吸氧管2的两端管身伸长,便于吸氧管2拉伸使用,同时由于吸氧管2的两端管身拉伸,使平面涡卷弹簧9收紧,当吸氧作业结束后,松掉吸氧管2两端端头,再次拖拽吸氧管2两端端头,由于平面涡卷弹簧9收紧恢复至初始状态的弹力作用,使吸氧管2的两端管身回收绕接在圆形绕线盘上,该结构,有利于防止拼接的吸氧管2产生漏气现象,同时有利于提升吸氧管2的使用长度,还有利于吸氧管2收纳,降低了细菌污染的机会和避免人员被管线绊倒的事情发生,进而提高了安全性;紫外线灭菌灯1101工作,有利于消毒灭菌;拧紧螺纹杆,有利于螺纹杆端头顶紧吸氧管2,进行定位固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