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4219发布日期:2020-09-08 14:3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技术及精准化医疗的发展,脊柱外科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时通常经皮完成,以达到微创目的。椎弓根螺钉植入及其后续连接棒、螺帽等配件的安装、以及螺钉的加压锁定等操作是该术式的重要技术要点。目前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已比较成熟,但是在安装连接棒、椎弓根螺钉加压或撑开使椎体复张等环节所用工具较多,步骤繁琐,费力耗时。由于脊柱两侧有发达的竖脊肌,在实施上述手术安装连接棒时常常会干扰术者和助手的视野,两端预留长度常不好把握,如不相一致将会影响力学作用及美观,以往常须延长切口,拉开肌肉等软组织进行调整,加重了副损伤。同时由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尾端较长,在对椎弓根螺钉锁定前常置入长套筒,安装加压器对套筒尾端加压牵张复位骨折椎体后拧紧螺帽,然后安装抗扭力扳手,用t型扳手将螺帽进一步拧紧锁定。这就使在长套筒取出安装抗扭力扳手时,由于没有完全拧紧螺帽,螺钉在连接棒上滑动,无法达到或减弱椎弓根螺钉加压椎体复张的作用,使得椎体复位不满意。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发明一种能简化程序,减少步骤而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手术创伤的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以满足现阶段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用以减少步骤而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手术创伤的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以满足现阶段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包括外套筒和内芯;所述的外套筒整体为中空圆柱状,位于外套筒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一圆弧形中空管道;所述的圆弧形中空管道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边缘一侧;所述的外套筒内部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一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凹槽;所述的内芯与外套筒连接;所述的内芯整体为圆柱体,通体外端设置有与外套筒内部设置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内芯的上端部两侧对称分布有短柄。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9cm,其侧方圆弧形中空管道的底宽1cm,最大径0.5cm,外套筒的前端两侧为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凹槽,一个位于侧方管道处,凹槽宽度为0.5cm,另一个对称分布在外套筒底部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的长度为9cm,直径2.5cm,管腔厚0.5cm,上部尾端两侧设有两短柄,形状为长方条状,长约2cm,宽1cm,厚0.3cm。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筒套与内芯通过外套筒的内螺纹与内芯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筒套与内芯通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筒的内螺纹设置在上端2/3处;所述的长条形凹槽设置在外套筒的下端1/3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目前椎弓根螺钉植入及其后续连接棒、螺帽等配件的安装、以及螺钉的加压锁定等操作环节所用工具较多,多次安放撤出替换手术工具及器械致使步骤繁琐,费力耗时的问题。本专利工具在整个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一次安放到位,无须撤换工具,通过简化程序,减少步骤而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手术创伤,达到更微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三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2、内芯,3、圆弧形中空管道,4、短柄,5、长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经皮一体化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配套工具,包括外套筒1,所述的外套筒1整体为中空圆柱状,位于外套筒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一圆弧形中空管道3;所述的圆弧形中空管道3设置在外套筒1的内部边缘一侧,圆弧形中空管道3与外套筒1一体化连接;所述的外套筒1内部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外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一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凹槽5;所述的内芯2与外套筒1连接;所述的内芯2整体为圆柱体,通体外端设置有与外套筒1内部设置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内芯2的上端部两侧对称分布有短柄4;所述的外套筒1的内螺纹设置在上端2/3处;所述的长条形凹槽5设置在外套筒1的下端1/3处。

所述的外套筒1的直径为3cm,长度为9cm,其侧方圆弧形中空管道3的底宽1cm,最大径0.5cm,外套筒1的前端两侧为对称分布的长条形凹槽5,一个位于侧方管道处,凹槽宽度为0.5cm,另一个对称分布在外套筒1底部另一端,可通过此凹槽穿入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通过其侧方圆弧形中空管道可以目测并确定预留连接棒两端超出椎弓根钉尾的长度对称,并且通过此侧方圆弧形中空管道可以置入加压或撑开工具对椎弓根螺钉进行加压撑开操作,达到手术操作目的。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芯2的长度为9cm,直径2.5cm,管腔厚0.5cm,上部尾端两侧设有两短柄4,形状为长方条状,长约2cm,宽1cm,厚0.3cm。

所述的外筒套1与内芯2通过外套筒1的内螺纹与内芯2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内芯2使其可以沿外套筒1上下拧入退出,根据手术进程需要,向下拧入至一定位置时可以下压螺钉连接棒;同时其与外套筒1的长条形凹槽5一体化可以卡住连接棒,在拧紧螺帽时防止连接棒大幅度摆动,起到对抗扭力的作用。

所述的外筒套1与内芯2通体采用不锈钢材质,便于清洗消毒,以利于重复使用。

所述的外套筒1的内螺纹设置在上端2/3处;所述的长条形凹槽5设置在外套筒1的下端1/3处。

如图7所示,包括一个外套筒1,外套筒1大体上为圆柱状,一侧延伸一圆弧形中空管道,两者相通为一体。套筒近端2/3设有内螺纹,远端1/3侧方为对称性长条形凹槽5设计。内芯2大体呈圆柱状,通体有外螺纹与外套筒1的内螺纹相适配,其头端左右侧对称各有一短柄4。手术中当椎弓根螺钉点确定并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并逐级扩张等常规操作程序完成后,最后一步可置入本专利所设计的外套筒1,取出导丝以及逐级扩张管后可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植入后无须按常规操作取出外套筒1,而是可直接通过两侧的长条形凹槽5置入连接棒至各螺钉尾端,并通过外套筒1的侧方圆弧形中空管道3可以目测并确定预留连接棒两端超出椎弓根钉尾的长度是否对称,也可通过该圆弧形中空管道3夹持连接棒进行调整,同时通过此通道置入螺钉加压、撑开工具根据手术要求对螺钉间进行加压、撑开等操作。当向下拧入内芯图3时可将连接棒压向椎弓根螺钉尾端使两者可服贴,拧入螺钉尾帽初步拧紧时,通过外套筒1底端两侧的长条形凹槽5卡住连接棒并通过内芯2上端两侧的短柄4人工进行把持可以防止连接棒在尾帽锁紧过程中出现大幅摆动,起到抵抗扭力作用,使螺帽安全锁紧。整个螺弓根螺钉植入操作所须工具一次安放到位,无须撤换,通过简化程序,减少步骤而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手术创伤,达到更微创的目的。用以解决目前椎弓根螺钉植入及其后续连接棒、螺帽等配件的安装、以及螺钉的加压锁定等操作环节所用工具较多,多次安放撤出替换手术工具及器械致使步骤繁琐,费力耗时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