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0911发布日期:2020-06-26 21:3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椎穿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新生儿患者常见的侵入性操作,其对操作者手法的精准性要求较高,其中,患儿必须在镇静睡眠中方可操作,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椎间隙窄小,如果穿刺过程中体位变化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出血、甚至损伤神经,因此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固定,但目前的固定装置,往往通过固定手脚的方式,而腰部并不能有效固定,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对腰部有效固定,从而导致穿刺失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横杆,所述支撑架的正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套筒,且第一支撑套筒的左侧焊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右侧上下端焊接有第一支杆,且第一支杆的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撑套筒,所述第三支撑套筒焊接在支撑架的内腔,所述第一支撑套筒的左侧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右侧连接有转盘,所述支撑架的正面右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架的正面左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上套有第二紧固栓,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侧铰接有第二支撑套筒,且第二支撑套筒的正面套有第三紧固栓,所述第二支撑套筒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右侧铰接有第二防护板,且第二防护板的左侧中间铰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侧焊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右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右侧套接在第三支撑套筒的内壁,且第一支杆的上下端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支杆与支撑架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撑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杆与第一支撑套筒相配合使用的。

优选的,所述横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支撑架表面的上下端,所述横杆的两侧底端焊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横杆的内部套有第四防护板,且第四防护板的表面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孔洞,所述横杆内部套有第四防护板。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内部的空洞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四防护板与横杆组成滑动结构,所述第四防护板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与横杆表面套有的第一紧固栓相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有两组,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上分别开设有与第四支撑杆宽度大小相同的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通过对新生儿的胸廓、腹部、髋部固定,能够使患儿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环境下,并且能够阻止患儿腰部前挺,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

1、该装置通过调旋转第三紧固栓,使第二支杆与第二支撑套筒之间松动,在调节两个第二防护板的固定角度,使第二防护板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角度,使患儿处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环境下,反向旋紧第三紧固栓,固定第二支杆与第二支撑套筒,从而固定第二防护板对背部、髋部的支撑,在旋转。

2、该装置旋转转盘,转盘带动螺杆转动,螺杆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支撑套筒向左侧移动,第一支撑套筒带动第一防护板向左侧移动,支撑患儿的腹部,调节第一紧固栓,使第四防护板进行活动后,将第四支撑杆分别放入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正面的凹孔中,调节合适的位置后,旋转第二紧固栓将横杆固定,再调整第四防护板,使第四防护板与患儿的背面与胸廓接触后旋转第一紧固栓,使第一紧固栓与第四防护板固定,增加装置对患儿固定的效果,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套筒与螺杆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第一支杆;3、转盘;4、螺杆;5、第一支撑套筒;6、第一防护板;7、第一支撑杆;8、横杆;9、第一紧固栓;10、第二紧固栓;11、第二支撑杆;12、第二支杆;13、第三紧固栓;14、第三支撑杆;15、第二支撑套筒;16、第二防护板;17、第三支撑套筒;18、第四防护板;19、第四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生儿腰椎穿刺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横杆8,支撑架1的正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套筒5,且第一支撑套筒5的左侧焊接有第一防护板6,第一防护板6的右侧上下端焊接有第一支杆2,且第一支杆2的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撑套筒17,第一支杆2的右侧套接在第三支撑套筒17的内壁,且第一支杆2的上下端固定有滑动块,支撑架1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第一支杆2与支撑架1组成滑动结构,在移动第一防护板6的同时,第一防护板6右侧上下端的第一支杆2移动,并且增加对第一防护板6的支撑力,提高第一防护板6对患儿腹部的支撑效果,第三支撑套筒17焊接在支撑架1的内腔,第一支撑套筒5的左侧连接有螺杆4,螺杆4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支撑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螺杆4与第一支撑套筒5相配合使用的,旋转第一支撑套筒5可以快速通过螺杆4移动第一防护板6对患儿支撑固定,且螺杆4的右侧连接有转盘3。

支撑架1的正面右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7,支撑架1的正面左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1设置有两组,且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7上分别开设有与第四支撑杆19宽度大小相同的定位孔,用来固定第四支撑杆19,进一步对患儿固定,且第二支撑杆11上套有第二紧固栓10,第二支撑杆11的右侧铰接有第二支撑套筒15,且第二支撑套筒15的正面套有第三紧固栓13,第二支撑套筒1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的右侧铰接有第二防护板16,且第二防护板16的左侧中间铰接有第三支撑杆14,第三支撑杆14的左侧焊接在第二支撑杆11的右侧表面,通过调旋转第三紧固栓13,使第二支杆12与第二支撑套筒15之间松动,在调节两个第二防护板16的固定角度,使第二防护板16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角度,使患儿处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环境下,反向旋紧第三紧固栓13,固定第二支杆12与第二支撑套筒15,从而固定第二防护板16,增加第二防护板16对背部、髋部的固定效果。

横杆8设置有两组,两组横杆8分别位于支撑架1表面的上下端,横杆8的两侧底端焊接有第四支撑杆19,横杆8的内部套有第四防护板18,且第四防护板18的表面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孔洞,横杆8内部套有第四防护板18,横杆8的内部的空洞内开设有滑动槽,第四防护板18与横杆8组成滑动结构,第四防护板18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与横杆8表面套有的第一紧固栓9相配合使用,旋转第一紧固栓9,使第四防护板18可以左右移动,将第四支撑杆19分别放入到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7正面的凹孔中,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旋转第二紧固栓10,固定第四支撑杆19,从而将横杆8固定,再移动调整第四防护板18,使第四防护板18与患儿的背面与胸廓接触后,反向旋转第一紧固栓9,并旋紧第一紧固栓9,使第一紧固栓9与第四防护板18固定,再一次对患儿固定,增加装置对患儿固定的效果,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工作原理:该装置通过调旋转第三紧固栓13,使第二支杆12与第二支撑套筒15之间松动,在调节两个第二防护板16的固定角度,使第二防护板16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角度,使患儿处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环境下,反向旋紧第三紧固栓13,固定第二支杆12与第二支撑套筒15,从而固定第二防护板16,增加第二防护板16对背部、髋部的固定效果,再旋转转盘3,转盘3带动螺杆4转动,螺杆4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支撑套筒5向左侧移动,第一支撑套筒5带动第一防护板6向左侧移动,用来支撑患儿的腹部,从而可以固定患儿的背部、髋部以及腹部,防止患儿出现乱动。

旋转第一紧固栓9,使第四防护板18可以左右移动,将第四支撑杆19分别放入到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7正面的凹孔中,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旋转第二紧固栓10,固定第四支撑杆19,从而将横杆8固定,再移动调整第四防护板18,使第四防护板18与患儿的背面与胸廓接触后,反向旋转第一紧固栓9,并旋紧第一紧固栓9,使第一紧固栓9与第四防护板18固定,增加装置对患儿固定的效果,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