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0668发布日期:2020-06-26 21:2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



背景技术:

颅底内窥镜手术是指在颅底手术过程中使用内窥镜设备经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对病变进行观察和操作。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多为“手枪”状或直杆式,长度为15~18cm,常用的手术器械包括各种角度内窥镜及刀、剪、镊、剥离子、骨咬、取瘤钳以及电凝止血类等操作器械,各类操作器械又有直、弯及不同角度的区分。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颅底内窥镜手术时将所需手术器械直接放置在器械台上,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护士专门将医生所需的手术器械进行传递,这就导致在传递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器械掉落的问题,导致手术医生取用器械非常不方便。同时也增加了手术过程中取用和传递器械的时间。另外,某些类别的操作器械只是在头端的角度有细微的区别,且摆放处无标识,器械护士取用时存在寻找的过程,从而影响医生的手术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器械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颅底内窥镜的手术器械取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包括器械袋本体,在所述器械袋本体靠近其上部位置设有标识带,所述标识带沿所述器械袋本体的纵向布置;在所述标识带的下方分别设有大小不同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标识带方向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袋体至少包括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第三袋体,其中,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长度;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三袋体的开口端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袋体的深度、所述第二袋体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三袋体的深度是根据不同宽度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的长度来确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袋体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袋体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袋体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的开口端相平齐设置;在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的外侧分别设有颜色不同的第一标识条、第二标识条和第三标识条。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标识条、所述第二标识条和所述第三标识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的开口端外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的开口端上方设置有磁条,所述磁条与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的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0~3c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器械袋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磁条的容纳腔,所述磁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通过在器械袋本体上设置标识带,在标识带的下方设置大小不同的袋体,并使袋体的开口端朝向标识带的方向设置,从而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搭设在医生手术术野前方,通过标识带的标识提示作用方便将手术器械放置在袋体内,避免取用过程中寻找器械的问题。同时,大小不同的袋体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避免较小的器械放置在较大的袋体内导致器械不方便拿出的问题,进而节约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取用器械的时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术器械袋在袋体开口位置设置了磁条,从而放置在袋体内的器械端部能够在磁条的磁力作用下不易掉落。方便手术医生对器械的辨识和取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器械袋本体;11-标识带;12-第一袋体;13-第二袋体;14-第三袋体;15-磁条;121-第一标识条;131-第二标识条;141-第三标识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包括器械袋本体10,在器械袋本体10靠近其上部位置设有标识带11,标识带11沿器械袋本体10的纵向布置;从而对沿器械袋本体10纵向设置的袋体起到标识作用。在标识带11的下方分别设有大小不同的袋体,袋体的开口端朝向标识带11方向设置。优选的,标识带11的颜色可以是与器械袋本体的颜色不一致,从而方便对位于标识带11下方的袋体起到提示和标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袋能够放置或搭设在医生手术术野前方,通过标识带的标识提示作用方便将手术器械放置在袋体内。同时,大小不同的袋体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避免较小的器械放置在较大的袋体内导致器械不方便拿出的问题,进而节约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取用器械的时间。

优选的,袋体至少包括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同设置不同大小和数量的袋体结构。优选的,第一袋体12的开口端长度小于第二袋体13的开口端长度;第二袋体13的开口端长度小于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长度。优选的,第一袋体12的深度、第二袋体13的深度以及第三袋体14的深度是根据不同宽度的颅底内窥镜手术器械的长度来确定。即可以理解为,第一袋体的开口端长度与深度、第二袋体的开口端长度与深度以及第三袋体的开口端长度与深度彼此之间可以不成正比,也就是说,袋体的开口端长度较小时,其深度不一定也相对较小。即便第一袋体的开口端长度小于第二袋体的开口端长度,第二袋体的开口端长度小于第三袋体的开口端长度,但是可以根据不同宽度的手术器械的长度不同,使得第一袋体的深度、第二袋体的深度与第三袋体的深度与其能够容纳的手术器械的长度相匹配。从而使得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以及第三袋体14分别用于容纳不同大小和类别的手术器械。优选的,第一袋体12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第二袋体13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第三袋体14自其开口端向其底部以开口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从而方便将器械插入袋体内部。优选的,第一袋体12的开口端长度为2cm。优选的,第二袋体13的开口端长度为10cm。优选的,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长度为20cm。

优选的,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相平齐设置。在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的外侧分别设有颜色不同的第一标识条121、第二标识条131和第三标识条141。第一标识条121、第二标识条131和第三标识条141可以是与器械袋本体不同颜色的标识条,用于对不同大小的袋体起标识和分辨作用。优选的,第一标识条121、第二标识条131和第三标识条141分别设置于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外侧。便于直观的对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进行标识。从而节约了医生取用和放置手术器械的时间。

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上方设置有磁条15,磁条15与第一袋体12、第二袋体13和第三袋体14的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0~3cm。本实用新型将磁条设置在距离袋体开口较近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得不同长度的器械在放置在器械包内后其端部均可以吸附在磁条上,使得位于袋体内的器械不容易掉落,而且取用比较方便。优选的,在器械袋本体10上设有用于容纳磁条15的容纳腔,磁条15设置在容纳腔内。使得磁条包覆在容纳腔内,不需要外露,防止磁条掉落。容纳腔可以是在器械袋本体10上形成的中间中空且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器械袋通过设置标识带和大小不同的袋体,方便将器械袋放置在医生手术术野前方,并通过标识带的标识作用方便将器械放入不同大小的袋体内,同时取用器械方便,应用在颅底内窥镜手术中,减少了手术医生取用器械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