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0994发布日期:2020-09-01 18:4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妇科疾病治疗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将外用药剂置于阴道内是多种妇科疾病尤其阴道炎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操作方便,直接作用于患处而见效快,进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最为常用的妇科外用药剂为凝胶剂,在使用时借助给药装置置于患者阴道内。受现有给药装置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患处生理特点的双重限制,导致凝胶剂置于患者阴道时,根本无法趋于均匀的分布于阴道壁上,而是长时间的保持团状,与患处接触面积极为有限且不能快速的进行溶解被吸收。与此同时,由于患者用药多集中在睡眠期间,身体呈静止状态,凝胶剂被溶解后也仅分布于阴道一侧,这一因素进一步导致凝胶剂无法与患处充分接触,降低了妇科疾病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显著增加药剂与患处接触面积,提高药剂吸收效率,改善治疗效果的妇科给药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其包括一个套管,套管内设有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后侧连接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前端封闭,中前段侧壁均布有若干侧孔;所述的活塞前侧固定有一呈圆柱形且与其同轴的柱栓,柱栓外壁与套管内壁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空腔;所述的套管中前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前后延伸且里侧端与柱栓外壁接触的第一翅板,所述的柱栓外壁上设有前后延伸且外侧端与套管内壁接触的第二翅板;套管内腔的活塞前侧部分填充有凝胶剂,套管外侧包裹有将侧孔覆盖的塑料膜;当推动活塞向前移动至柱栓前端与套管前端抵顶时,活塞与第一翅板的前端接触,第一翅板与第二翅板将柱栓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分割为两部分。

所述的套管前端内壁圆心处开有一逆止卡孔,所述的柱栓前端设有一卡爪;当柱栓前端与套管前端抵顶接触时,所述的卡爪恰插入逆止卡孔中,此后卡爪与逆止卡孔仅可相对旋转。

所述的推杆后端设有把手,所述的套管尾端设有指柄。

所述的推杆、柱栓及第二翅板一体成型,柱栓内部中空;所述的活塞呈环形,其套置柱栓的后端部且两者密封固定连接。

本妇科给药装置在使用时,将套管外的塑料膜撕下,将妇科给药装置置入阴道中,向前推动推杆,活塞与柱栓前移,套管内的凝胶剂受压而从侧孔排出,均匀的散布在阴道四周侧壁,待柱栓与套管前端抵顶后仅环形空腔内存留凝胶剂,先后向不同方向旋转推杆带动第二翅板进行旋转,即可借助第二翅板与第一翅板,将环形空腔内存留的凝胶剂由侧孔排净;最后稍微旋转套管,使排出的凝胶剂与患处进一步均匀接触即完成了整个给药操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凝胶剂经套管四周的侧孔排出,且在推动活塞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侧孔均可排出凝胶剂,提高了凝胶剂与患处的接触面积,使得凝胶剂的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快速被吸收利用;同时,由于凝胶剂经多个均布的侧孔排出,排出的凝胶剂呈絮状,相较以往的团状更加利于溶解,进而提高了药物吸收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适合一次性使用,可提高药物与患处的接触面积,并改善药物吸收效率,进而具有显著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妇科给药装置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妇科给药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图。

图4为逆止卡孔与卡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逆止卡孔,101、内孔,102、外孔,103、限位台阶,2、侧孔,3、第一翅板,4、卡爪,401、倒钩,5、塑料膜,6、套管,7、柱栓,8、第二翅板,9、环形空腔,10、活塞,11、指柄,12、推杆,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妇科给药装置由套管6、活塞10、推杆12及柱栓7构成;所述的套管6内部中空且前端封闭,其中前段侧壁均布有若干将内腔与外界连通的侧孔2,所述的套管6后端设有耳状的指柄11;所述的活塞10位于套管6内且两者滑动密封配合,推杆12连接在活塞10的后侧用于驱动活塞10移动,推杆12的后端设有便于手持按压的把手13;所述柱栓7呈圆柱形,其固定于活塞10的前侧,柱栓7与活塞10两者同轴即中心轴重合,柱栓7外壁与套管6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9;所述的套管6中前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前后延伸且里侧端与柱栓7外壁接触的第一翅板3,所述的柱栓7外壁上设有前后延伸且外侧端与套管6内壁接触的第二翅板8;套管6内腔的活塞10前侧部分填充有凝胶剂,套管6外侧包裹有将侧孔2覆盖的塑料膜5,塑料膜5可阻止在使用前凝胶剂通过侧孔2向外界泄漏;当推动活塞10向前移动至柱栓7前端与套管6前端抵顶时,活塞10与第一翅板3的前端接触,此时第一翅板3与第二翅板8将柱栓7与套管6之间的环形空腔9分割为了两个隔离的部分。

参看图1-3所示,当本妇科给药装置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后,在进行给药操作时,将套管6外的塑料膜5撕下,此后套管6内腔与外界连通,将妇科给药装置置入阴道中,向前推动推杆12,活塞10与柱栓7前移,套管6内的凝胶剂受压而从侧孔2排出,均匀的散布在阴道四周侧壁,待柱栓7与套管6前端抵顶后推杆12无法继续向前推进,此时仅环形空腔9内存留凝胶剂,且被第一翅板3与第二翅板8隔离为两部分,先向一个方向旋转推杆12,推杆12将带动第二翅板8进行旋转,直至第二翅板8与第一翅板3抵顶后,可将环形空腔9内的一部分凝胶剂经侧孔2排出,然后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推杆12,可将环形空腔9内的另一部分凝胶剂经侧孔2排出,由此实现凝胶剂完全排净;最后稍微旋转套管6,使排出的凝胶剂与患处进一步均匀接触即完成了整个给药操作。

进一步而言,如图2、3、4所示,上述妇科给药装置在使用时,为了使环形空腔9内凝胶剂排出,需要利用推杆12带动柱栓7旋转,旋转过程中应避免活塞10向后移动,以防止套管6与柱栓7前端之间形成空隙,如形成上述空隙,环形空腔9被第一翅板3与第二翅板8隔离的两部分将被连通,利用前述旋转柱栓7的方式无法实现将环形空腔9内凝胶剂排净的技术目的。为了避免旋转过程中活塞10向后移动,所述的套管6前端内壁圆心处开有一逆止卡孔1,所述的柱栓7前端设有一卡爪4;当柱栓7前端与套管6前端抵顶接触时,所述的卡爪4恰插入逆止卡孔1中,此后卡爪4与逆止卡孔1仅可相对旋转,由此可防止旋转过程中活塞10向后移动;所述的逆止卡孔1与卡爪4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实施,比如逆止卡孔1可由一个开设在套管6前端内壁表面的外孔102以及一个开设在套管6前端内部的内孔101构成,内孔101比外孔102直径大使得两者形成一个限位台阶103;所述的卡爪4由两个可弹性变形的倒钩401构成,当两倒钩401插入内孔101后,由限位台阶103限定而无法抽出,但倒钩401可在内孔101内进行旋转。

进一步而言,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本妇科给药装置的结构更便于加工,成本更加低廉,更加适于一次性使用。所述的推杆12、柱栓7及第二翅板8一体成型,柱栓7内部中空;所述的活塞10呈环形,其套置柱栓7的后端部且两者密封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