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7601发布日期:2020-09-23 01:2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推药器。



背景技术:

阴道炎、宫颈炎是妇科最为常见的病症,这类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外用为主,其中妇科凝胶是比较常用的外用药,由于患处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妇科凝胶使用时需要借助专用的推药器置于患处。目前的推药器结构类似注射器,通常由筒管、活塞以及推杆构成,虽然其结构简单,安全卫生,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不足。具体缺点为:a、现有的妇科推药器在推药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持推药器的筒管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需要手动驱动推杆向前移动,操作比较费力,患者自行操作的难度较大;b、现有妇科推药器通过筒管前端的开口将妇科凝胶排出,排出的妇科凝胶呈团状,一方面,呈团状的妇科凝胶溶解速率慢,药物吸收效率低,另一方面,妇科凝胶与患处接触面积小,分布不均匀,即使溶解后药效也往往仅能集中作用于一带状局部区域,无法对病患部位进行全方位的药物治疗,加之由于患者在使用妇科凝胶时多集中于睡眠期间,身体长时间呈一姿势,妇科凝胶溶解后的药剂成分的分布位置较为恒定,进一步降低了妇科凝胶的治疗效果;c、现有的妇科推药器通常采用一次性设计,虽然实现了安全卫生的效果,但推药器使用后整体丢弃,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了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不可置否,在现有技术中,不乏有采用了筒管侧壁开孔的技术方案出现,以提高排出的妇科妇科凝胶与患处的接触面积,但这类推药器往往结构较为复杂,前后分布的侧孔排出的药量并不均一,且在使用过程中筒管内容易残留较多的妇科凝胶,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显著,进而未能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非常便捷、省力,能够增加妇科凝胶与患处接触面积,从而使妇科凝胶分布均匀而易于溶解及吸收,并且能够减少资源浪费,缩减使用成本的组合式妇科推药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次性使用的药管组件和重复使用的旋推组件构成;

其中,所述的药管组件由药管、活塞及锥形头构成;药管由前后一体成型的锥形部和直管部构成;锥形部内径由前向后渐增,前端封闭,四周侧壁均布有侧孔;直管部后端设有组合部,活塞仅可在直管部内滑动,锥形头位于活塞的前侧,锥形头的外径由前向后渐增;当活塞位于直管部前端时,锥形头前端与锥形部的前端内壁接触,锥形头的侧壁与锥形部的内壁接触;初始状态时,活塞位于直管部的后端,药管内腔中位于活塞前侧的空间内填充有妇科凝胶;

其中,所述的旋推组件包括一管壳,管壳的前端设有转动连接的转套,转套前端能够与药管的组合部进行连接,转套轴心处开有一将其前后洞穿的导向螺孔;管壳侧壁开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与滑槽后端垂直且相通的限位槽;管壳内部设有一游栓、一驱使游栓向前移动的推力弹簧,游栓与一仅可沿滑槽与限位槽移动的滑臂固定连接;滑臂的外端位于管壳外且设有柄部;游栓前侧固定有一推杆,推杆从导向螺孔中穿过且两者经导向螺纹配合,推杆前端设有转动连接的推顶部;当滑臂位于限位槽内时,旋推组件为上膛状态,此时游栓轴向位置被锁定、推力弹簧呈压缩状态;将初始状态的药管组件与上膛状态的旋推组件组合时,推顶部不对活塞造成推顶,此后如将滑臂旋至滑槽,由推力弹簧提供推力,推顶部可推动活塞前移并至直管部前端、推杆前移过程中可驱使转套带动药管进行旋转。

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工作原理为:

手持管壳向后拉动柄部,待滑臂到达滑槽尾端时,扭动柄部使滑臂进入限位槽中,在限位槽的限定下,游栓可以克服推力弹簧的推力而不会向前轴向移动,此时即将旋推组件调节至上膛状态;将药管的组合部与转套进行组合连接,即完成药管组件与旋推组件的组合;持管壳将药管置于患者阴道内适宜位置,扭动柄部使滑臂脱离限位槽而进入滑槽内,此后在推力弹簧的驱使下,游栓、推杆、推顶部将共同向前移动,一方面,推顶部将推动活塞、锥形头向前移动,由于锥形头与锥形部均具有锥度而使两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妇科凝胶受压后将通过上述间隙从各个侧孔中向外排出,与患者阴道壁接触,另一方面,由于推杆在前移过程中会通过导向螺纹驱使转套旋转,转套将带动药管在阴道内转动,实现旋转式给药,进一步提高妇科凝胶剂与患处的接触面积,且旋转的药管能够起到一定的涂抹作用;观察滑臂不再移动时,说明活塞与锥形头均位于各自行程前端,药管内的妇科凝胶几乎无残留;最后将药管从患者体内取出,即完成了整个推药操作,将用后的药管组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将旋推组件进行清洁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在临床使时,在实施推药前,预先将旋推组件调节至上膛状态,在此后的推药过程中旋推组件利用自身蓄集的势能自动驱使药管组件完成推药,无需人为提供动力,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患者自己即可轻松操作;在整个推药过程中,药管能够进行旋转且每个侧孔均能够全程排出妇科凝胶,提高了妇科凝胶与患处的直接接触面积,并具备一定的涂抹作用,使妇科凝胶分布更加分散、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妇科凝胶的溶解以及药效成分的快速吸收;由于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采用了组合式的设计,尽管旋推组件由多个部件构成,但因其不与患处接触而可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药管组件无需设置握持部位而长度较短,加之药管组件无需单独设置推杆,使得药管组件较现有推药器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减少了材料浪费,在临床应用时,一套旋推组件能够配合多套药管组件使用,使得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平均使用成本并不会高于现有妇科推药器。基于以上,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在临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塞位于直管部前端时药管组件的状态图。

图3为旋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旋推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旋推组件处于上膛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药管组件与旋推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药管组件与旋推组件的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8为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塑料膜,2、锥形部,3、直管部,4、活塞,5、组合部,6、锥形头,7、侧孔,8、导向螺纹,9、转套,10、滑臂,11、柄部,12、推力弹簧,13、管壳,14、限位槽,15、滑槽,16、游栓,17、导向螺孔,18、推杆,19、推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由一次性使用的药管组件和重复使用的旋推组件构成;

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的药管组件由药管、活塞4及锥形头6构成;所述的药管为壳体结构,其由前后一体成型的锥形部2和直管部3构成;所述的锥形部2内径由前向后渐增,即前小后大,锥形部2的前端封闭,四周侧壁均布有将锥形部2内腔与外界连通的侧孔7;所述的直管部3内径前后一致,其后端设有组合部5,所述的活塞4仅可在直管部3内密封滑动;所述的锥形头6位于活塞4的前侧且两者固定连接,其外径由前向后渐增,即前小后大;当活塞4位于直管部3前端时,锥形头6前端与锥形部2的前端内壁接触,锥形头6的侧壁与锥形部2的内壁接触,即锥形头6位于最前端时可将锥形部2的内腔空间趋于填满;药管组件在初始状态时,活塞4位于直管部3的后端,药管内腔中位于活塞4前侧的空间内填充有妇科凝胶(未示出);

其中,参看图3-8所示,所述的旋推组件包括管壳13、转套9、游栓16、推力弹簧12以及推杆18;所述的管壳13呈柱筒状,其前端与转套9转动连接,即两者仅可相对旋转,转套9的前端用于与药管的组合部5进行组合连接,转套9的轴心处开有一将其前后洞穿的导向螺孔17;所述的管壳13侧壁开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15、与滑槽15后端垂直且相通的限位槽14;所述的游栓16呈圆柱形,其位于管壳13内,游栓16上固定连接有滑臂10,所述的滑臂10仅可沿滑槽15与限位槽14移动,滑臂10的外端延伸至管壳13外且设有柄部11,在滑槽15与滑臂10的配合下使得游栓16具有一移动行程,推力弹簧12位于位于壳体内而用于驱使游栓16向前移动;当滑臂10位于滑槽15内时推力弹簧12可驱使游栓16向行程前端移动,利用柄部11将滑臂10调节至滑槽15后端后,扭动柄部11可使滑臂10移入限位槽14内,当滑臂10位于限位槽14内时游栓16的轴向位置被限定,推力弹簧12无法驱使游栓16向前移动;所述的推杆18固定于游栓16的前侧,推杆18从转套9的导向螺孔17中穿过,且推杆18与导向螺孔17经导向螺纹8配合,推杆18的前端设有一用于推顶活塞4的推顶部19,推顶部19与推杆18仅可相对旋转;手动驱使柄部11使滑臂10移动至限位槽14内时,旋推组件为上膛状态,此时游栓16轴向位置被锁定、推力弹簧12呈压缩状态而保持有较大的势能;将初始状态的药管组件与上膛状态的旋推组件组合时,推杆18前端的推顶部19不对活塞4造成推顶,此后如将滑臂10旋至滑槽15,由推力弹簧12提供推力,游栓16、推杆18及推顶部19将整体向前移动,推顶部19可推动活塞4前移并至直管部3前端、推杆18前移过程中可驱使转套9带动药管进行旋转。

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为:

参看图5所示,手持管壳13向后拉动柄部11,待滑臂10到达滑槽15尾端时,扭动柄部11使滑臂10进入限位槽14中,在限位槽14的限定下,游栓16的轴向位置被锁定,其可以克服推力弹簧12的推力而不向前轴向移动,此时即将旋推组件调节至上膛状态,由于推力弹簧12被压缩为具有较大的弹性势能;如图6所示,将药管的组合部5与转套9进行组合连接,即完成药管组件与旋推组件的组合;参看图6、7、8所示,持管壳13将药管置于患者阴道内适宜位置,扭动柄部11使滑臂10脱离限位槽14而进入滑槽15内,此后在推力弹簧12的驱使下,游栓16、推杆18、推顶部19将共同向前移动,一方面,推顶部19将推动活塞4、锥形头6向前移动,由于锥形头6与锥形部2均具有锥度,在锥形头6未到达其行程前端时,锥形头6与锥形部2侧壁之间始终存在间隙,妇科凝胶受压后将通过上述间隙从各个侧孔7中向外排出,与患者阴道壁接触,另一方面,由于推杆18在前移过程中受游栓16的限制而无法旋转,推杆18将会通过导向螺纹8驱使转套9进行旋转,转套9则会带动与其连接的药管在阴道内转动,实现旋转式给药,进一步提高妇科凝胶剂与患处的接触面积,且旋转的药管能够起到一定的涂抹作用;观察滑臂10不再移动时,说明活塞4与锥形头6均位于各自行程前端,此时活塞4位于直管部3前端、锥形头6前端与锥形部2的前端内壁接触、锥形头6的侧壁与锥形部2的内壁接触,药管组件在这一状态下,药管内的妇科凝胶几乎无残留;最后将药管从患者体内取出,即完成了整个推药操作,将用后的药管组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将旋推组件进行清洁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参看图8所示,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在临床使时,在实施推药前,预先将旋推组件调节至上膛状态,在此后的推药过程中旋推组件利用自身蓄集的势能自动驱使药管组件完成推药,无需人为提供动力,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患者自己即可轻松操作。

参看图8所示,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在整个推药过程中,药管能够进行旋转且每个侧孔7均能够全程排出妇科凝胶,提高了妇科凝胶与患处的直接接触面积,并具备一定的涂抹作用,使妇科凝胶分布更加分散、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妇科凝胶的溶解以及药效成分的快速吸收。

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采用了组合式的设计,尽管旋推组件由多个部件构成,但因其不与患处接触而可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药管组件无需设置握持部位而长度较短,加之药管组件无需单独设置推杆18,使得药管组件较现有推药器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减少了材料浪费;在临床应用时,一套旋推组件可配合多套药管组件使用,使得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的平均使用成本并不会高于现有妇科推药器。

参看图8所示,在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中,药管的内腔中存储有妇科凝胶,锥形部2的侧壁上均布有可将妇科凝胶排出的侧孔7,在对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实施过程中,应有必要措施来避免使用前妇科凝胶从侧孔7泄漏,就现有技术而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比如在药管外包覆有将侧孔7封堵的塑料膜1,塑料膜1一方面用于防止妇科妇科凝胶经侧孔7流出,另一方面将妇科凝胶与空气隔离,避免妇科凝胶发生质变。

参看图4、7、8所示,在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中,转套9与管壳13、推杆18与推顶部19采用了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保证在推药过程中,药管组件能够与旋推组件中的管壳13、推杆18发生相对旋转,就现有技术而言,转套9与管壳13、推杆18与推顶部19的转动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并不存在实施障碍,为了降低上述旋转配合部件之间的旋转阻力,亦可在转动配合件之间设置轴承。

如图3-5所示,在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中,为了使游栓16在管壳13内的移动更加稳定,同时也为了使人为通过柄部11调节滑臂10位置更加省力、便捷;所述的管壳13侧壁在相对的两侧各开有滑槽15与限位槽14,所述的游栓16上固定有两个滑臂10,两滑臂10分别与两滑槽15滑动配合,滑臂10外端部均设有柄部11,通过两柄部11可驱使两滑臂10同时到达两滑槽15后端,而后扭动柄部11可驱使两滑臂10分别移动至对应的限位槽14内。

参看图6、7、8所示,在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中,药管的后端设有组合部5,转套9可与组合部5进行组合连接,实现药管组件与旋推组件的组合,组合部5与转套9组合后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方面需保证,在推药操作前,持旋推组件可稳定的将药管组件放置于患者阴道内,另一方面需保证,在推药过程中,转套9能够带动药管同步旋转而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就现有技术而言,组合部5与转套9的配合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比如组合部5与转套9可采用插接方式进行组合,在组合部5或转套9上设置有将两者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定位孔与弹簧柱塞构成;此外还可采用,如图1、5、6所示,所述的组合部5与转套9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组合部5与转套9经螺纹拧紧后,推药过程中转套9带动药管旋转时,组合部5与转套9呈继续拧紧趋势,由此可保证推药过程中组合部5与转套9不会相对旋转。

参看图7、8所示,本组合式妇科推药器在临床使用时,推杆18前移过程中会通过导向螺纹8驱使转套9旋转,转套9则带动药管旋转实现旋转式给药,对推药过程中对于药管的旋转角度应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一方面,整个推药过程中药管的旋转应该至少一圈,由此保证排出的妇科凝胶剂的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整个推药过程中药管的旋转应该小于三圈,以保证导向螺纹8的螺距适宜,不会过小,推力弹簧12推动推杆18前移过程中,推杆18经导向螺纹8足以驱使转套9带动药管旋转,而保证在推药过程中推杆18与转套9构成的丝杠机构不会处于锁死状态。与此同时,当推药过程中药管的旋转角度在上述范围之内时,药管的旋转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就现有技术而言,结合活塞4的行程距对导向螺纹8的螺距加以调试,是很容易实现上述技术要求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