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服架及具有其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2190发布日期:2020-07-07 14:2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被服架及具有其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服架及具有其的病床。



背景技术:

创伤骨科的外伤病人和糖尿病足病人、动脉栓塞病人因肢体疼痛、有创伤、有伤口、有渗血,病人因为肢体局部疼痛而拒绝盖被子,在空调开冷气和寒冷的冬天患肢的保暖工作不能完成,临床上出现病人使用牛奶箱等物品顶起被子的现象。

公告号为cn2019590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烧伤病人用被子支撑架,包括卡槽和支撑柱,其中,卡槽上设置有卡槽座,支撑柱的一端与卡槽座滑动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臂,卡槽座上设置有升降螺栓,升降螺栓与卡槽座之间螺纹连接。支撑臂与支撑柱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定位螺栓,支撑臂与定位螺栓之间轴连接。卡槽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与卡槽之间螺纹连接,支撑臂上进一步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可以使用架梁插入连接孔内。其架梁与支撑臂通过连接孔插合连接,闲置时,若取下架梁进行存放则容易导致架梁丢失,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若闲置时不取下架梁,则会导致该烧伤病人用被子支撑架占用面积增加,不利于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被服架,其能够撑起压在患肢上的被子,减少被服压迫患肢引起的疼痛,降低创面出血污染被子的概率,且利于存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被服架,包括

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的输液架插孔中;

调节架,其包括竖直杆及伸缩杆件,所述竖直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管中,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插接管转动及沿所述插接管的轴向滑动,所述伸缩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臂、连接轴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件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伸缩杆件平行;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较靠近所述伸缩杆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平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轴上,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及

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与所述插接管螺纹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竖直杆抵接,以将所述竖直杆固定于所述插接管上,所述竖直杆在所述锁定螺钉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插接管转动及沿所述插接管的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被服架还包括止转架,所述止转架包括主板及两个侧板,所述主板固定地套接于所述插接管外,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相对两侧,并均朝远离所述锁定螺钉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共同围成一用于与病床的床沿卡接的卡接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管包括管体及锁定螺母,所述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及安装端,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在病床的输液架插孔中,所述管体内设有安装腔及锁定孔,所述安装腔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安装端;所述竖直杆的一端经由所述安装端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锁定孔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延伸并连通所述安装腔与外界;所述锁定螺母固定于所述管体外并且所述锁定螺母的内螺纹孔与所述锁定孔连通;所述锁定螺钉与所述锁定螺母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一端穿过所述锁定孔以与所述竖直杆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件包括固定套、活动杆及锁紧螺钉,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固定套平行,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杆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且一端与所述活动杆抵接,以将所述活动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上,所述活动杆在所述锁紧螺钉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固定套滑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活动杆的自由末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包括套管及锁紧螺母,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杆转动连接,所述套管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定孔沿所述套管的径向延伸并连通所述套管的内腔与外界;所述锁紧螺母固定于所述套管外并且所述锁紧螺母的内螺纹孔与所述锁紧孔连通;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锁紧螺母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一端穿过所述锁紧孔以与所述活动杆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包括螺纹杆、限位螺帽及锁固螺帽,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臂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螺纹杆上,所述限位螺帽固定于所述螺纹杆的自由末端,所述锁固螺帽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限位螺帽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锁固螺帽能够沿所述螺纹杆运动,以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配合进而夹紧所述第二支撑臂。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螺帽及所述锁固螺帽均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背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被服架,包括

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的输液架插孔中;

调节架,其包括竖直杆及伸缩杆件,所述竖直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管中,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插接管转动及沿所述插接管的轴向滑动,所述伸缩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及所述第二支撑臂均与所述伸缩杆件平行,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均与所述伸缩杆件的自由末端转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及

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与所述插接管螺纹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竖直杆抵接,以将所述竖直杆固定于所述插接管上,所述竖直杆在所述锁定螺钉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插接管转动及沿所述插接管的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件包括固定套、活动杆及锁紧螺钉,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固定套平行,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杆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且一端与所述活动杆抵接,以将所述活动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上,所述活动杆在所述锁紧螺钉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所述固定套滑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均与所述活动杆的自由末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沿上设有输液架插孔,所述病床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被服架,所述被服架插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输液架插孔中。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述被服架使用时,利用病床自带的输液架插孔与病床连接,通过竖直杆相对插接管的转动及滑动,以及伸缩杆件的伸缩运动,能够将支撑架调节至患肢伤口创面上方的合适高度,然后根据患肢伤口创面的大小,调节支撑架中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从而达到撑起压在患肢上的被子,减少被服压迫患肢引起的疼痛,降低创面出血污染被子的概率的目的,且通过可调节夹角大小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不仅能够使得其对被子的支撑更加稳定,还避免其撑开的面积过大而导致被子的保暖效果降低,特别适用于肢体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面积较小的患者。

2、上述被服架,支撑架中第一支撑臂与伸缩杆件连接,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不使用时,可将第二支撑臂转动至与第一支撑臂平行并层叠在第一支撑臂上,然后转动伸缩杆件使得伸缩杆件与竖直杆平行,达到减小被服架占用面积,便于存放的目的,且支撑架不易丢失。

3、上述被服架,插接管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的输液架插孔,并通过止转架的卡接空间与病床的床沿卡接,以进一步对插接管限位,从而防止插接管相对病床转动;通过锁定螺钉对竖直杆的位置进行锁定,通过定位螺钉对伸缩杆件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锁紧螺钉对活动杆的位置进行锁定,锁固螺帽对第二支撑臂的位置进行锁定,从而防止被服架意外位移,使得其对被子的支撑更加可靠,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被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被服架与病床床沿连接后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被服架在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被服架在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被服架在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被服架中伸缩杆件与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图1所示被服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被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被服架在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被服架插接在病床上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被服架、2-插接管、21-管体、211-插接端、212-安装端、213-安装腔、215-锁定孔、23-锁定螺母、3-调节架、31-竖直杆、34-伸缩杆件、341-固定套、3411-转动孔、3412-螺纹孔、3414-定位螺钉、3415-套管、3416-锁紧螺母、3417-锁紧孔、342-活动杆、3421-杆体、3423-固定轴、3424-安装耳、3425-抵压螺钉、344-锁紧螺钉、345-安装轴、4-支撑架、41-第一支撑臂、43-连接轴、431-螺纹杆、433-限位螺帽、435-锁固螺帽、44-第二支撑臂、5-锁定螺钉、6-止转架、61-主板、63-侧板、65-卡接空间、300-病床、310-输液架插孔、320-床体、330-床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2及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被服架100,用于安装在一病床300上,以撑起压在患肢上的被子,减少被子压迫患肢引起的疼痛。被服架100包括插接管2、调节架3、支撑架4及锁定螺钉5。

插接管2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300的输液架插孔3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管2包括管体21及锁定螺母23。管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211及安装端212,插接端211用于插接在病床300的输液架插孔310中。管体21内设有安装腔213及锁定孔215,安装腔213沿管体21的轴向延伸并贯通安装端212。锁定孔215沿管体21的径向延伸并连通安装腔213与外界。锁定螺母23固定于管体21的外壁上并且锁定螺母23的内螺纹孔与锁定孔21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孔215靠近安装端212设置。

调节架3包括竖直杆31及伸缩杆件34。竖直杆31的一端插接于插接管2中,并能够受力相对插接管2转动及沿插接管2的轴向滑动,伸缩杆件34的一端与竖直杆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竖直杆31的一端经由安装端212插接于安装腔213中。伸缩杆件34包括固定套341、活动杆342及锁紧螺钉344。活动杆342与固定套341平行,活动杆342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固定套341内;固定套341远离活动杆342的一端与竖直杆31转动连接,具体为:请一并参见图4-7,固定套341远离活动杆342的一端开始有转动孔3411,竖直杆31远离插接管2的一端固定一安装轴345,固定套341通过转动孔3411转动地套接在安装轴345外,以将固定套341远离活动杆342的一端与竖直杆31转动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套341远离活动杆342的一端还设有与转动孔3411连通的螺纹孔3412,螺纹孔3412处旋接有定位螺钉3414,定位螺钉3414转动时能够朝安装轴345运动并与安装轴345相抵,以防止固定套341相对竖直杆31转动;定位螺钉3414转动时还能够朝远离安装轴345的方向运动并与安装轴345脱离接触状态,以允许固定套341相对竖直杆31转动。

锁紧螺钉344与固定套341螺纹连接且一端与活动杆342抵接,具体为:固定套341包括套管3415及锁紧螺母3416。活动杆342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套管3415内,套管3415远离活动杆342的一端与竖直杆31转动连接,转动孔3411及螺纹孔3412均开设在套管3415上;套管3415上设有锁紧孔3417,锁紧孔3417沿套管3415的径向延伸并连通套管3415的内腔与外界;锁紧螺母3416固定于套管3415的外壁上并且锁紧螺母3416的内螺纹孔与锁紧孔3417连通;锁紧螺钉344与锁紧螺母3416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一端穿过锁紧孔3417以与活动杆342抵接,从而将活动杆342固定于固定套341上。活动杆342在锁紧螺钉344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固定套341滑动,以调节活动杆342伸出固定套341的长度,进而实现对伸缩杆件34长度的调节。

请一并参见图3,支撑架4包括第一支撑臂41、连接轴43及第二支撑臂44。第一支撑臂41的一端与伸缩杆件34的自由末端固定连接,并与伸缩杆件34平行;连接轴43与第一支撑臂41垂直,连接轴43与第一支撑臂41较靠近伸缩杆件3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44与第一支撑臂41平行,第二支撑臂44的一端转动地套接于连接轴43上,以调节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41与活动杆342的自由末端连接,优选地,第一支撑臂41与活动杆342为一体成型。连接轴43包括螺纹杆431、限位螺帽433及锁固螺帽435,螺纹杆431与第一支撑臂41垂直,并一端与第一支撑臂41固定;第二支撑臂44转动地套接于螺纹杆431上,优选地,第二支撑臂44用于与螺纹杆431套接的孔(未标示)的孔径大于螺纹杆431的外径1mm左右,以使得第二支撑臂44的转动顺畅;限位螺帽433固定于螺纹杆431的自由末端;锁固螺帽435与螺纹杆431螺纹连接,并位于限位螺帽433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锁固螺帽435能够沿螺纹杆431运动,以与第一支撑臂41配合进而夹紧第二支撑臂44,从而使得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定位在所需的夹角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螺帽433及锁固螺帽435均位于第二支撑臂44背向第一支撑臂41的一侧,当被服架100处于使用状态时,限位螺帽433及锁固螺帽435均背向患者,以减小限位螺帽433及锁固螺帽435碰伤患者的概率,且更方便调节第二支撑臂44与锁固螺帽435。

请再次参见图2,锁定螺钉5与插接管2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竖直杆31抵接,以将竖直杆31固定于插接管2上,具体为:锁定螺钉5与锁定螺母23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一端穿过锁定孔215以与竖直杆31抵接,从而防止竖直杆31相对插接管2运动。竖直杆31在锁定螺钉5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管体21转动及沿管体21的轴向滑动。

被服架100还包括止转架6。止转架6包括主板61及两个侧板63,主板61固定地套接于插接管2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板61及侧板63均大致呈方形板状,主板61固定地套接于管体21外,并位于管体21的插接端211与安装端212之间,且较靠近插接端211。两个侧板63分别垂直连接于主板61的相对两侧,并均朝远离锁定螺钉5的方向延伸;两个侧板63与主板61共同围成一用于与病床300的床沿330卡接的卡接空间65。

被服架100使用时,首先,将止转架6的卡接空间65卡接在病床300的床沿330上,并使得插接管2的插接端211插接在床沿330的输液架插孔310中。

其次,转动伸缩杆件34,使得伸缩杆件34与竖直杆31大致垂直,具体为:转动定位螺钉3414,使得定位螺钉3414朝远离安装轴345的方向运动,直至与安装轴345脱离接触,此时,定位螺钉3414处于松开状态,转动伸缩杆件34,待伸缩杆件34处于与竖直杆31大致垂直的使用位置后,再次转动定位螺钉3414,使得定位螺钉3414的一端与安装轴345相抵,以防止伸缩杆件34相对竖直杆31运动。

然后,转动锁定螺钉5,使得锁定螺钉5朝远离竖直杆31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竖直杆31脱离接触,此时,锁定螺钉5处于松开状态;根据患者的伤口创面位置,转动竖直杆31,使得伸缩杆件34的延伸方向对准患者的伤口创面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竖直杆31,使得伸缩杆件34处于合适的高度,以防止患者碰触到伸缩杆件34;再次转动锁定螺钉5,使得锁定螺钉5朝靠近竖直杆31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竖直杆31抵紧,以防止竖直杆31相对插接管2转动及滑动。

随后,根据患者的伤口创面位置,调节伸缩杆件34的长度,以使得支撑架4位于患者伤口创面的正上方,具体为:转动锁紧螺钉344,使得锁紧螺钉344朝远离活动杆342的方向运动,直至与活动杆342脱离接触,此时,锁紧螺钉344处于松开状态,沿固定套341的长度方向滑动活动杆342,待支撑架4处于患者伤口创面的正上方后,再次转动锁紧螺钉344,使得锁紧螺钉344的一端与活动杆342相抵,以防止活动杆342相对固定套341运动。

最后,根据患者的伤口创面大小,调节支撑架4中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的夹角大小,具体为:朝远离第二支撑臂44的方向转动锁固螺帽435,直至锁固螺帽435对第二支撑臂44的压力消失,随后,转动第二支撑臂44,使得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的夹角大小略大于患者的伤口创面大小。当被子盖在被服架100及患者身上时,通过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使得被子下方形成一撑开空间,防止被子与患者的伤口接触。

不使用时,可将被服架100从病床300上的输液架插孔310中取下,将第二支撑臂44转动至与第一支撑臂41平行并层叠在第一支撑臂41上,然后收缩伸缩杆件34,并转动伸缩杆件34使得伸缩杆件34与竖直杆31平行,从而使得被服架100处于收纳状态,达到减小被服架100占用面积,便于存放的目的,且支撑架4不易丢失。

上述被服架100使用时,利用病床300自带的输液架插孔310与病床300连接,通过竖直杆31相对插接管2的转动及滑动,以及伸缩杆件34的伸缩运动,能够将支撑架4调节至患肢伤口创面上方的合适高度,然后根据患肢伤口创面的大小,调节支撑架4中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的夹角大小,以使得支撑架4撑开的面积与患肢伤口创面的大小相适应,从而达到撑起压在患肢上的被子,减少被子压迫患肢引起的疼痛,降低创面出血污染被子的概率的目的,且通过可调节夹角大小的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不仅能够使得其对被子的支撑更加稳定,还避免其撑开的面积过大而导致被子的保暖效果降低,特别适用于肢体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面积较小的患者。

上述被服架100,插接管2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300的输液架插孔310,并通过止转架6的卡接空间65与病床300的床沿330卡接,以进一步对插接管2限位,从而防止插接管2相对病床300转动;通过锁定螺钉5对竖直杆31的位置进行锁定,锁紧螺钉344对活动杆342的位置进行锁定,定位螺钉3414对伸缩杆件34的位置进行定位,锁固螺帽435对第二支撑臂44的位置进行锁定,从而防止被服架100意外位移,使得其对被子的支撑更加可靠,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上述被服架100,其插接管2包括管体21及锁定螺母23,采用该结构不仅能够使得锁定螺钉5对竖直杆31的锁定稳固,且能够降低管体21的壁厚,节约制造成本。同理,固定套341包括套管3415及锁紧螺母3416,采用该结构不仅能够使得锁紧螺钉344对活动杆342的锁定稳固,且能够降低套管3415的壁厚,节约制造成本。

请参见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被服架200,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服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插接管2、调节架3、锁定螺钉5及支撑架4。插接管2的一端用于插接在一病床的输液架插孔中;调节架3包括竖直杆31及伸缩杆件34,竖直杆31的一端插接于插接管2中,并能够受力相对插接管2转动及沿插接管2的轴向滑动,伸缩杆件34的一端与竖直杆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锁定螺钉5与插接管2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竖直杆31抵接,以将竖直杆31固定于插接管2上,竖直杆31在锁定螺钉5松动时能够受力相对插接管2转动及沿插接管2的轴向滑动。支撑架4包括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均与伸缩杆件34平行,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41的一端及第二支撑臂44的一端均与伸缩杆件34的自由末端连接,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均能够受力转动,以调节第一支撑臂41与第二支撑臂44之间的夹角,具体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41的一端及第二支撑臂44的一端均与活动杆342的自由末端转动连接,活动杆342包括杆体3421及固定轴3423,杆体3421的一端滑动地插接于固定套341内,杆体3421的自由末端凸设形成两个安装耳3424,两个安装耳3424相对设置;固定轴3423与安装耳3424垂直,且固定轴34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耳3424固定;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层叠于两个安装耳3424之间,且均转动套接在固定轴3423上,从而将第一支撑臂41的一端及第二支撑臂44的一端与活动杆342的自由末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较靠近第二支撑臂44的安装耳3424上还旋接一抵压螺钉3425,抵压螺钉3425转动时能够与第二支撑臂44相抵,以将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夹紧在抵压螺钉3425与未安装有抵压螺钉3425的安装耳3424之间,从而防止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转动,进而将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定位至所需的角度。

请再次参见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创伤骨科的病床300,包括床体320及被服架。床体320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其床沿330上设有输液架插孔310。被服架的结构请参见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服架100、200,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被服架100、200插接管2的一端插接在输液架插孔310中。

可以理解,伸缩杆件34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两段式伸缩套管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两段以上的伸缩套管结构。

可以理解,可以在被服架100的转角处进行倒角加工,使其平滑过度,避免刮伤患者。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两段及以上的伸缩式套管结构,以更利于第一支撑臂41及第二支撑臂44撑开面积的调节。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