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0841发布日期:2020-09-29 09:2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现有腔镜钳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对手术产生的液体进行吸取,使得对取物杆的操作要求较高,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率的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包括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主体通过安装通孔安装有腔镜钳,所述的腔镜钳的杆体部分可沿管主体长度方向进行往复伸缩运动,工作状态腔镜钳完全伸出管主体,可进行手术操作,正常状态腔镜钳完全缩入管主体,所述的管主体为双层结构,所述的管主体外层设有容腔、吸收孔以及通气管,管主体外层通过通气管外接吸气装置将液体通过吸收孔和容腔进行吸收,所述的管主体内层用于容纳腔镜钳的杆体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腔镜钳时,先将吸引管的管主体通过微创口插入人体,将腔镜钳的钳子部分伸出,完全露出钳子,使用腔镜钳进行手术;吸取手术产生的液体时,将腔镜钳的缩入钳子部分管主体内,通过通气管外接吸气装置将液体通过进行吸收;吸引管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完只需处理掉即可,然后对腔镜钳进行消毒清洗处理。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对手术产生的液体进行有效吸收,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也降低了取物杆操作难度,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还能够有效保护腔镜钳。取物杆为医用领域常见的具有可伸缩网兜的内镜手术取物器。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吸收孔均匀设置于管主体前段外圈。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管主体头部设有端面,所述的端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吸收孔。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管主体长度为40~50厘米。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腔镜钳在管主体内移动行程为2~3厘米。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管主体头部外表面部分还设有刻度,所述的刻度的刻度范围为0~10cm。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安装通孔从头部到尾部呈缩小趋势,使得腔镜钳缩入过程中能够被限位住。

在上述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中,所述的管主体内部还设有弹性复位机构、凸台以及限位槽,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弹簧、锁紧挡环以及限位挡环,所述的锁紧挡环和限位挡环上开均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的锁紧挡环和限位挡环通过紧定螺钉缩入螺纹孔抵接住腔镜钳杆体部分的外表面进行固定,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凸台和锁紧挡环,所述限位挡环上设有一凸起的软性凸块,所述的限位挡环随腔镜钳移动到限位槽所在位置时,所述的软性凸块卡入限位槽完成限位,所述的管主体外表面还设有解锁按钮,所述的解锁按钮上设有顶针,所述的解锁按钮通过顶针按压软性凸块完成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的有益效果:能够对手术产生的液体进行有效吸收,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也降低了取物杆操作难度,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还能够有效保护腔镜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腔镜钳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腔镜钳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主体端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弹性复位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管主体;2、安装通孔;3、容腔;4、吸收孔;5、通气管;6、腔镜钳;7、端面;8、刻度;9、弹性复位机构;10、凸台;11、限位槽;12、弹簧;13、锁紧挡环;14、限位挡环;15、软性凸块;16、解锁按钮;17、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与腔镜钳配合使用的吸引管包括管主体1,管主体1通过安装通孔2安装有腔镜钳6,腔镜钳6的杆体部分可沿管主体1长度方向进行往复伸缩运动,工作状态腔镜钳6完全伸出管主体1,可进行手术操作,正常状态腔镜钳6完全缩入管主体1,管主体1为双层结构,管主体1外层设有容腔3、吸收孔4以及通气管5,管主体1外层通过通气管5外接吸气装置将液体通过吸收孔4和容腔3进行吸收,管主体1内层用于容纳腔镜钳6的杆体部分。

进一步细说,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吸收效果,吸收孔4均匀设置于管主体1前段外圈。

进一步细说,管主体1头部设有端面7,端面7上也均匀设置有吸收孔4。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吸取侧面吸收孔4无法吸收到的液体,吸收效果更好。

进一步细说,为了符合市面上大多数腔镜钳6的尺寸,管主体1长度为40~50厘米。

进一步细说,为了能够在吸取液体时,防止腔镜钳6戳到患者内脏或者其他部位,腔镜钳6在管主体1内移动行程为2~3厘米。

进一步细说,为了方便医护人员量取肿瘤尺寸,管主体1头部外表面部分还设有刻度8,所述的刻度8的刻度范围为0~10cm。

腔镜钳6的行程限位有多种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一:安装通孔2从头部到尾部呈缩小趋势,使得腔镜钳6缩入过程中能够被限位住。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操作简单。当腔镜钳6伸出时,管主体1尾部被腔镜钳6尾部的把手限位住;当腔镜钳6缩进时,腔镜钳6的钳子部分能够被逐渐变小的安装通孔2限位住,使得腔镜钳6无法再往内缩进。

如图5和6所示,实施方式二:管主体1内部还设有弹性复位机构9、凸台10以及限位槽11,弹性复位机构9包括弹簧12、锁紧挡环13以及限位挡环14,锁紧挡环13和限位挡环14上开均设有若干螺纹孔,锁紧挡环13和限位挡环14均通过紧定螺钉缩入螺纹孔抵接住腔镜钳6杆体部分外表面进行固定,弹簧12两端分别抵接凸台10和锁紧挡环13,限位挡环14上设有一凸起的软性凸块15,限位挡环14随腔镜钳6移动到限位槽11所在位置时,软性凸块15卡入限位槽11完成限位,管主体1外表面还设有解锁按钮16,解锁按钮16上设有顶针17,解锁按钮16通过顶针17按压软性凸块15完成解锁。操作简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管主体1、安装通孔2、容腔3、吸收孔4、通气管5、腔镜钳6、端面7、刻度8、弹性复位机构9、凸台10、限位槽11、弹簧12、锁紧挡环13、限位挡环14、软性凸块15、解锁按钮16、顶针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