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0726发布日期:2020-08-05 01:2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耳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耳塞。



背景技术:

人的外耳道和空气相通,骨膜介于咽鼓管和外耳道之间,当人所处环境的气压变化时,外界压强和人体内压强出现差值,骨膜会产生凸起或凹陷的变化,使人有耳朵阻塞闷涨或疼痛的感觉。

目前市面上有适用于调节内外压差的耳塞,但是功能相对单一,导致了使用场景具有局限性。

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外界大气压力改变,气压会随之变化,压力改变速度越快,气压变化越大,人的耳朵鼓膜内外侧会有较大的压差,给乘客带来耳鸣或耳痛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鼓膜穿孔。

市面上有售楔形阶梯状耳塞,耳塞中心有通孔,此耳塞能够起到在飞行过程中对人耳和外界气压调节的作用。但其缺陷是,由于仅仅是缩减了气压差流通道的气体流量,使用者依然会以较快速感觉到耳朵阻塞,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现人们在水中使用有一款专用于水下的耳塞,其仅是为将外耳道堵住,以防止耳朵进水为主要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耳塞不传声,若遇到意外状况,导致使用者无法及时接收预警信息,可能会出现意外。

在降噪场景下,市面上的降噪耳塞通常是由降噪材料一体成型制成,降噪效果与所使用的降噪材料的质密度有关,质密度越大隔音效果越好,从而降噪效果越好,但是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使得降噪耳塞具有不同降噪级别,现有的降噪耳塞并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上述各种耳塞均有各自的缺陷,如何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耳塞,用以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耳塞,它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中空腔室的耳塞单元体、该耳塞单元体的下方设有清理组件,该耳塞单元体的上方设有手把件;各耳塞单元体之间一体成型和/或插接组合构成,各耳塞单元体为封闭式或其上、下端带有通孔;清理组件与所述腔室一体成型或插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中空腔室为真空腔室,可通过调整真空度来达到不同降噪级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腔室为实心腔室,可通过调整产品材质的密度来达到不同的降噪级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清理组件为具有与外耳道弧度贴合的对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清理组件的外侧最宽处小于外耳道内径,取出时可以将耳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带出耳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耳塞腔室入耳端或耳外端的中间段的外壁与外耳道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若腔室为中空腔室和/或实心腔室,则其上可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由一对耳塞组成,该对耳塞间通过一连接绳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在耳塞的局部或全部表面层上覆有彩色图案或标识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中空腔室的耳塞单元体、该耳塞单元体的下方设有清理组件,该耳塞单元体的上方设有手把件;各耳塞单元体之间一体成型和/或插接组合构成,各耳塞单元体为封闭式或其上、下端带有通孔;清理组件与所述腔室一体成型或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腔室组合成耳塞并使用,使得耳塞能够满足多种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的功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的技术空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耳塞的半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耳塞的半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耳塞的半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至少一个带有中空腔室的耳塞单元体、该耳塞单元体的下方设有清理组件,该耳塞单元体的上方设有手把件;所述各耳塞单元体之间一体成型和/或插接组合构成,各耳塞单元体为封闭式或其上、下端带有通孔;清理组件与腔室一体成型或插接。

若耳塞中有复数个中空腔室,每个中空腔室上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能够连通各个中空腔室,并贯穿耳塞两端。上述结构为此耳塞的耳塞单元体。

若耳塞中的中空腔室为真空腔室,则此耳塞仅具有一个腔室。

若耳塞中的中空腔室为被介质填充的实心腔室和中空腔室的组合,则每个腔室均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能够连通上述各个腔室,并贯穿耳塞两端。

上述三种多功能耳塞结构均有清理组件,用于对耳耵聍起到清除作用。清理组件与外耳道弧度贴合,并基于腔室对称。由于在清理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转动清理组件,而清理组件外侧最宽处小于外耳道内径,使得使用者在转动耳塞时清理组件在随之转动时有转动空间。上述三种多功能耳塞结构均有手把件10,方便使用者将耳塞塞入外耳道或从外耳道拔出。

上述耳塞成对组成,该对耳塞间有一连接绳连接。进一步,为了避免不同的耳塞混淆,在上述耳塞的局部或全部表面层上覆有彩色图案或标识层。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腔室1和腔室2均为中空腔室,通孔3a、通孔3b和通孔3c连通腔室1、腔室2、外界和外耳道靠近鼓膜的一侧。

通常在飞机上使用图1所示的耳塞,飞机飞行中外界压力快速变化,由于压力变化产生的气流先通过通孔3a进入腔室1,当腔室1的压力平衡后若气流还存在则继续通过通孔3b进入腔室2。只有当腔室1和腔室2都达到平衡状态时,剩余气流才会通孔3c进入外耳道靠近鼓膜的一侧。当使用者捏住手把件10将耳塞拔出时,清理组件9上的弧弯结构能够对外耳道中的耳耵聍进行清理。清理组件9的外侧最宽处小于外耳道内径,取出时可以将耳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带出耳道。

进一步的,手把件10为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橡胶、记忆橡胶等。

其优点是,耳塞内的多级腔室能够让由于压力变化产生的气流少量逐级的进入耳内,使得鼓膜内外两侧压力平衡,乘客可避免耳朵不适、耳鸣、耳痛等症状。

此耳塞的腔室1、腔室2和清理组件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插接相互连接,当通过插接连接上述腔室时,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插接大于两级腔室的多个腔室来满足使用需求。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腔室4和腔室5均为中空腔室,通孔6a、通孔6b、通孔6c、通孔6d和通孔6e连通腔室4、腔室5、外界和外耳道靠近鼓膜的一侧,其中腔室4和腔室5均为中空腔室。

通常在水上运动时使用图2所示的耳塞,如图2所示,通孔6a、通孔6b和通孔6c连通外界并与通孔6d和通孔6e经腔室4和腔室5贯穿整个耳塞。

腔室4与外界的接触面能够起到阻隔液体的作用,连通其与外界的通孔6a、通孔6b和通孔6c能够传递外界声音,通孔6d和通孔6e经腔室5将声音传递至鼓膜,从而此耳塞实现了隔绝液体入耳以及传递声音的双重功效。

其中,若液体通过上述三个通孔进入腔室4,通孔6d和腔室5可以进一步阻止液体进入,避免使用者耳朵进水。

清理组件9的作用与图1所示的清理组件9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此耳塞的腔室5、腔室6和清理组件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插接相互连接,当通过插接连接上述腔室时,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插接大于两级腔室的多个腔室来满足使用需求。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的结构示意图三,图3所示的耳塞主要用于需要降噪的场景,图3所示为具有两级腔室的降噪耳塞。如图3所示的耳塞没有通孔连通外界和鼓膜,从而阻隔外界声音。腔室7和腔室8可以均为被具有一定质密度的材料填充的实心腔室。具体材料的质密度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定制,也可以通过选择已填充不同质密度材料的腔室插接而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腔室7和腔室8也可以是腔室内部为真空的真空腔室,以能够更好的对噪声起到隔离作用。

清理组件9的作用与图1所示的清理组件9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多功能耳塞的手把件10部分可装设有连接绳,连接绳与另一多功能耳塞的手把件10连接。当耳塞使用时,若有一侧耳塞从外耳道中脱落,连接绳可防止其丢失,减少使用者不必要的损失。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及其使用的材料可以为普通橡胶,也可以为硅胶,还可以为记忆海绵,记忆塑料等柔性材料。耳塞的每个腔室对应的单元体材质密度和真空腔体的真空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塞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中空腔室的耳塞单元体、该耳塞单元体的下方设有清理组件,该耳塞单元体的上方设有手把件;各耳塞单元体之间一体成型和/或插接组合构成,各耳塞单元体为封闭式或其上、下端带有通孔;清理组件与所述腔室一体成型或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腔室组合成耳塞并使用,使得耳塞能够满足多种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的功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耳塞多用并且能够适应各个使用场景的技术空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