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7447发布日期:2020-08-05 01:1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械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的医疗器械,在这些医疗器械使用完后,需对其进行清洗消毒。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一次性的和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一般这些器械都堆放在托盘中,再对其进分类清洗杀菌,而这种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沾染患者身上的细菌,这些医疗器械在放置过程中,其上的细菌会飘散在空气中,依附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上,容易出现感染,具有较大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细菌感染,安全性能高,便于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便于医务人员工作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包括:箱体;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开设于所述箱体中,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腔、放置口、第一盖板、回收口、第二盖板、废料收集桶、网桶、固定板和紫外线杀菌灯,两个所述回收腔对称开设于所述箱体中,所述放置口开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回收腔连通,且所述第一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口的开口处,所述回收口开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回收腔连通,且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放置口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回收口的开口处,所述废料收集桶和所述网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回收腔中,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回收腔上侧的内壁上并靠近所述网桶设置,两组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回收腔的上侧内壁上和所述固定板下侧的侧壁上;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开设于所述箱体中;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下侧侧壁上;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开设于所述箱体中。

优选的,所述储液机构包括储液腔和加液口,所述储液腔开设于所述箱体中,且所述加液口开设于所述箱体的上侧侧壁上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泵体、吸液管、输液管、空腔和喷洒头,所述泵体位于所述储液腔中,所述吸液管连通于所述泵体上,所述空腔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且所述泵体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喷洒头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下侧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废液腔、通口、排污口和密封塞,所述废液腔开设于所述箱体中并靠近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所述废液腔通过所述通口连通于放置于所述网桶的一个所述回收腔中,所述排污口开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废液腔连通,且所述密封塞插设于所述排污口中。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加液口中设有过滤网。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放置,一次性或者不能够再使用的医疗器械从回收口处放进废料收集桶中,推动第二盖板,即可打开回收口,在第二盖板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第二盖板在无外力作用下会始终将回收口进行遮盖密封,将能够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放置进网桶中,以待集中处理,通过回收腔中的紫外线杀菌灯,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医疗器械上的细菌对人体造成感染,有效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并对一次性或者不能够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能够再次使用的医疗器械分类,便于对其进行再次利用和废弃,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回收机构,21、回收腔,22、放置口,23、第一盖板,24、回收口,25、第二盖板,26、废料收集桶,27、网桶,28、固定板,29、紫外线杀菌灯,3、储液机构,31、储液腔,32、加液口,4、喷洒机构,41、泵体,42、吸液管,43、输液管,44、空腔,45、喷洒头,5、排污机构,51、废液腔,52、通口,53、排污口,54、密封塞,6、锁止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手术室护理已用器械回收防感染装置包括:箱体1、回收机构2、储液机构3、喷洒机构4、排污机构5、锁止万向轮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示,回收机构2开设于箱体1中,回收机构2包括回收腔21、放置口22、第一盖板23、回收口24、第二盖板25、废料收集桶26、网桶27、固定板28和紫外线杀菌灯29,两个回收腔21对称开设于箱体1中,放置口22开设于箱体1的侧壁上并与回收腔21连通,且第一盖板23转动连接于放置口22的开口处,回收口24开设于箱体1的侧壁上并与回收腔21连通,且回收口24位于放置口22的上方设置,第二盖板25转动连接于回收口24的开口处,废料收集桶26和网桶27分别位于两个回收腔21中,固定板28固定连接于回收腔21上侧的内壁上并靠近网桶27设置,两组紫外线杀菌灯29分别固定连接于回收腔21的上侧内壁上和固定板28下侧的侧壁上,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放置,一次性或者不能够再使用的医疗器械从回收口24处放进废料收集桶26中,推动第二盖板25,即可打开回收口24,在第二盖板25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第二盖板25在无外力作用下会始终将回收口24进行遮盖密封,将能够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放置进网桶27中,以待集中处理,通过回收腔21中的紫外线杀菌灯29,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医疗器械上的细菌对人体造成感染,有效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并对一次性或者不能够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能够再次使用的医疗器械分类,便于对其进行再次利用和废弃,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工作,从放置口22处拿取或者放置废料收集桶26和网桶27。

参考图2示,储液机构3开设于箱体1中,储液机构3包括储液腔31和加液口32,储液腔31开设于箱体1中,且加液口32开设于箱体1的上侧侧壁上并与储液腔31连通,可从加液口32向储液腔31中添加消毒液,将消毒液存储在储液腔31中,以便取用。

参考图2示,喷洒机构4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8的下侧侧壁上,喷洒机构4包括泵体41、吸液管42、输液管43、空腔44和喷洒头45,泵体41位于储液腔31中,吸液管42连通于泵体41上,空腔44开设于固定板28中,且泵体41通过输液管43与空腔44连通,喷洒头45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8下侧的侧壁上并与空腔44连通,泵体41通过吸液管42对储液腔31中的消毒液进行吸取,再通过输液管43将其送至空腔44中,再通过喷洒头45对网桶27中的可用医疗器械进行喷洒消毒液,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和杀菌消毒,配合紫外线杀菌灯29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提高了其消毒杀菌的效果。

参考图2示,排污机构5开设于箱体1中,排污机构5包括废液腔51、通口52、排污口53和密封塞54,废液腔51开设于箱体1中并靠近箱体1的下端设置,废液腔51通过通口52连通于放置于网桶27的一个回收腔21中,排污口53开设于箱体1的侧壁上并与废液腔51连通,且密封塞54插设于排污口53中,消毒液喷洒至医疗器械上后通过网桶27上的通孔以及回收腔21中的通口52进入废液腔51中进行存储,拔出密封塞54,废液腔51中的废液即可从排污口53处排出。

参考图1和图2示,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6,便于移动装置和对装置进行制动。

其中,加液口32中设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在对储液腔31中添加消毒液过程中,对消毒液进行过滤,防止杂质的进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