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176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隔物灸属艾炷灸法中的间接灸法,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约0.8cm,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例如,隔物灸包括以下几种:

(1)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面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

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可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人。一般灸3~7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留一小孔或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现有技术中的隔物灸方法是将点燃的艾绒直接放置在隔物上面,例如隔蒜灸就是将艾绒直接放置在蒜片或者蒜泥上。隔蒜灸的施灸过程比较繁琐,效果也不稳定。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未见报道有关于隔物灸的理疗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隔物灸所采用的灸剂是传统的中药制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开发一种能够利用隔物灸进行灸疗的产品,即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包括:隔物灸基座;隔物灸基座具有内腔体,内腔体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槽;

药柱体;药柱体嵌入安装在隔物灸基座的限位槽内,药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孔;

保护纸;保护纸上端面粘贴有第一粘胶层,第一粘胶层将保护纸粘结在隔物灸基座底部用于将药柱体封装在隔物灸基座的内腔体中,也便于隔离第一粘胶层在使用前与外接接触;

隔物灸基座的上端设置有艾炷,艾炷的下端没入内腔体中、放置在药柱体上;艾炷下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粘胶层,艾炷的外部嵌套有护罩。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之一,隔物灸基座呈圆环形,药柱体呈圆柱体形,艾炷呈圆锥台形,护罩为中空的圆柱台形。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之一,限位槽的高度与药柱体的高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之一,保护纸的直径大于隔物灸底座的直径,保护纸的外围设置有一手拿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之一,药柱体上设置有3至5个气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隔物灸是一种传统的间接灸法,本实用新型的理疗器具能够将药柱体与艾柱联合使用,能够起到更好的灸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隔物灸理疗器具中隔物灸基座将艾炷和药柱体接触,药柱体上设置有气孔,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向下穿透药柱体,传导至皮肤穴位上,具备艾灸和药物灸的双重功效。

进一步的,使用保护纸将药柱体封装在限位槽内,限制药柱体的随意活动,也不会对热量的传递以及理疗效果有较大影响,同时保护纸上设置有手拿部便于保护纸的粘结和撕开;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隔物灸理疗器具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隔物灸理疗器具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隔物灸理疗器具的分解图。

其中,1、护罩;2、艾炷;3、第二粘胶层;4、隔物灸基座;5、药柱体;6、第一粘胶层;7、保护纸;8、气孔;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物灸理疗器具,包括隔物灸基座4、药柱体5、保护纸7、艾炷2和护罩1。

隔物灸基座4具有内腔体,内腔体的形状一般优选为圆形便于安装,内腔体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槽9;限位槽9的尺寸比内腔体上端部分的内径大,药柱体的尺寸和限位槽对应,即两者可以相等;因此能够对药柱体5进行限位。

药柱体5嵌入安装在隔物灸基座4的限位槽9内,同时药柱体5的内部设置有气孔8,气孔8能够加快热量的传递和药效的传递;优选药柱体5上设置有3至5个气孔8。

本实用新型的药柱体是指将可以用于灸法的灸剂制成的圆柱体;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未要求限定药柱体的成分。从现有技术中可以看出,灸剂是将艾叶捣、碾成绒状,或另加其他药料捻制成卷烟状或其他形状,供熏灼腧穴等患部的外用剂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药柱体是指用于支撑艾柱的圆形结构,其刚好是使用灸剂制成。

保护纸7的上端面粘贴有第一粘胶层6,第一粘胶层6将保护纸7粘结在隔物灸基座4底部用于将药柱体5封装在隔物灸基座4的内腔体中。

隔物灸基座4的上端设置有艾炷2,艾炷2的下端没入内腔体中、放置在药柱体5上。艾炷2下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粘胶层3,艾炷2的外部嵌套有护罩1,护罩1可以防止艾炷2在燃烧过程中偏倒,也能够减少艾绒燃烧时气体过多的逃逸,也能够药灰向外散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可以优选隔物灸基座4呈圆环形,药柱体5呈圆柱体形,艾炷2呈圆锥台形,护罩1为中空的圆柱台形。即本产品主要以圆形为主,便于安装,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限位槽9的高度与药柱体5的高度相当。保护纸7的直径大于隔物灸底座的直径,保护纸7的外围设置有一手拿部。

艾灸的注意事项

1、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隔物灸器具通过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每个部件均可以标准化设计,产品可以量产,相比现有的隔物灸需要现做现用,临时制作,本发明可以直接使用,符合产业化生产制造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隔物灸产品具有第一粘胶层,在使用前第一粘胶层是通过保护纸隔离的,便于平时保存。在使用时将保护纸撕开,将隔物灸直接粘附在穴位处。传统的隔物灸在使用时需要单独手工制作,不容易粘附在皮肤上,在灸疗过程中容易脱落,稳定性差。本实用新型的隔物灸具有一定黏附力,粘在皮肤后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