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8271发布日期:2020-08-14 19:3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骨科护理支撑座主要正对功能性进行发展,如中国专利cn202526467u所提出的一种骨科护理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的优势,但是在骨科骨折病人,特别是下肢骨折的病人在换药时,经常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检查并换药,一般将骨折病人的肢体抬起搭在换药架上,然后由医护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换药,往往由于患者肢体难以固定而造成换药困难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具备能达到固定肢体稳定且换药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医护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换药,往往由于患者肢体难以固定而造成换药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达到固定肢体稳定且换药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包括底座和主体框,所述底座位于主体框的正下方,所述主体框的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和调节空腔,两个所述调节空腔位于两个转动槽之间,所述主体框的内顶壁的两侧与内地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调节空腔的顶部与底部,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位于调节空腔的内部,所述齿条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杆,所述顶部连接杆的顶部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主体框的底部中间开设有转动空腔,所述转动空腔位于两个调节空腔之间,两个所述传动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齿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锥形齿,所述第二锥形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转动空腔的背面,且所述承接杆的前端贯穿转动空腔的正面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位于主体框的正面底部,两个所述承接板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的截面成半圆状。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固定安装有四个伸缩杆,所述吸盘位于伸缩杆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的横截面成u字形,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齿、传动杆、齿条和传动块以第二锥形齿为中心两边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的底部两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位于转动槽与调节空腔之间,且所述传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贯穿活动槽并与转动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的底部两侧开设有稳定槽,所述稳定槽位于调节空腔与转动空腔之间,且所述传动杆靠近第一锥形齿的一端贯穿稳定槽并与第一锥形齿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固定板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软垫,且所述软垫与弧形固定板的横截面均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传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杆,所述底部连接杆位于顶部连接杆的正下方,且所述底部连接杆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有稳定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通过设置在主体框内部开设的转动空腔,使得转动盘可带动承接杆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从而使得转动盘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第一锥形齿,且两个第一锥形齿向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两个传动杆向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且转动块转动连接于开设在主体框底部两侧的转动槽的内部,从而使得传动杆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始终不变,且传动杆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且齿条位于主体框底部两侧的调节空腔内部,通过转动转动盘带动第一锥形齿从而带动传动杆上的齿条,且齿条螺纹连接有传动块,传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杆,从而使得顶部连接杆带动承接板,且顶部连接杆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从而通过两个承接板相对一面连接的固定杆带动弧形固定板,通过转动转动盘带动第一锥形齿从而带动传动杆上的齿条,从而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齿条外侧的传动块移动,带动顶部连接杆顶部的承接板,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固定板想靠近,从而使两个弧形固定板固定住患者的肢体,从而使装置起到固定肢体稳定的作用,使的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由于肢体的固定,降低了医疗人员的操作难度。

2、该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通过设置在主体框底部中间开设有的转动空腔和底部两侧开设有的调节空腔,使得转动盘可带动承接杆从而带动转动空腔内部的第二锥形齿,进而带动啮合于第二锥形齿两侧的两个第一锥形齿,两个第一锥形齿均带动背一侧连接有的传动杆,从而带动传动杆中部外侧的齿条,且齿条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传动块,通过齿条的转动带动传动块可左右移动,从而带动传动块顶部连接有的顶部连接杆,进而可带动顶部连接杆顶部连接有的承接板,最后通过两个承接板相对一面均连接有的固定杆带动弧形固定板,从而使患者可通过两个弧形固定板固定需要换药的肢体,且相互对称的两个弧形固定板对患者肢体的固定均匀,从而使患者在换药过程中不易因疼痛而导致上药不均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上药效果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框与转动盘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锥形齿与第二锥形齿连接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槽与稳定块连接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座;2、吸盘;3、伸缩杆;4、主体框;5、转动槽;6、调节空腔;7、滑槽;8、转动块;9、传动杆;10、齿条;11、传动块;12、顶部连接杆;13、承接板;14、转动空腔;15、第一锥形齿;16、第二锥形齿;17、承接杆;18、转动盘;19、固定杆;20、弧形固定板;21、底部连接杆;22、稳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包括底座1和主体框4,底座1位于主体框4的正下方,主体框4的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5和调节空腔6,两个调节空腔6位于两个转动槽5之间,主体框4的内顶壁的两侧与内地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滑槽7开设于调节空腔6的顶部与底部,转动槽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8,两个转动块8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传动杆9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0,齿条10位于调节空腔6的内部,齿条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传动块11,传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杆12,顶部连接杆12的顶部贯穿滑槽7并固定连接有承接板13,主体框4的底部中间开设有转动空腔14,转动空腔14位于两个调节空腔6之间,两个传动杆9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15,两个第一锥形齿15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锥形齿16,第二锥形齿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杆17,承接杆17的后端转动连接于转动空腔14的背面,且承接杆17的前端贯穿转动空腔14的正面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8,转动盘18位于主体框4的正面底部,两个承接板13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9,两个固定杆19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20,通过设置在主体框4内部开设的转动空腔14,使得转动盘18可带动承接杆17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16,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使得转动盘18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第一锥形齿15,且两个第一锥形齿15向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两个传动杆9向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8,且转动块8转动连接于开设在主体框4底部两侧的转动槽5的内部,从而使得传动杆9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始终不变,且传动杆9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0,且齿条10位于主体框4底部两侧的调节空腔6内部,通过转动转动盘18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带动传动杆9上的齿条10,且齿条10螺纹连接有传动块11,传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杆12,从而使得顶部连接杆12带动承接板13,且顶部连接杆12滑动连接于滑槽7的内部,从而通过两个承接板13相对一面连接的固定杆19带动弧形固定板20,通过转动转动盘18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带动传动杆9上的齿条10,从而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齿条10外侧的传动块11移动,带动顶部连接杆12顶部的承接板13,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固定板20想靠近,从而使两个弧形固定板20固定住患者的肢体,从而使装置起到固定肢体稳定的作用,使的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由于肢体的固定,降低了医疗人员的操作难度,通过设置在主体框4底部中间开设有的转动空腔14和底部两侧开设有的调节空腔6,使得转动盘18可带动承接杆17从而带动转动空腔14内部的第二锥形齿16,进而带动啮合于第二锥形齿16两侧的两个第一锥形齿15,两个第一锥形齿15均带动背一侧连接有的传动杆9,从而带动传动杆9中部外侧的齿条10,且齿条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传动块11,通过齿条10的转动带动传动块11可左右移动,从而带动传动块11顶部连接有的顶部连接杆12,进而可带动顶部连接杆12顶部连接有的承接板13,最后通过两个承接板13相对一面均连接有的固定杆19带动弧形固定板20,从而使患者可通过两个弧形固定板20固定需要换药的肢体,且相互对称的两个弧形固定板20对患者肢体的固定均匀,从而使患者在换药过程中不易因疼痛而导致上药不均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上药效果好的目的。

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吸盘2,吸盘2的截面成半圆状,吸盘2可使装置紧抓地面,不易晃动,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底座1的顶部四角固定安装有四个伸缩杆3,吸盘2位于伸缩杆3的正下方,伸缩杆3的型号为xc758,伸缩杆3使得装置可上下调节高度,从而使装置更易对不同姿势不同情况的患者肢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主体框4的横截面成u字形,两个第一锥形齿15、传动杆9、齿条10和传动块11以第二锥形齿16为中心两边相互对称,主体框4的横截面成u字形使得主体框4的稳定性强,且可保护弧形固定板20不易受到碰撞损坏。

进一步的,主体框4的底部两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位于转动槽5与调节空腔6之间,且传动杆9靠近转动块8的一端贯穿活动槽并与转动块8固定连接,活动槽对传动杆9起到稳定作用,从而使装置在传动调节固定时,传动杆9不易产生偏移。

进一步的,主体框4的底部两侧开设有稳定槽,稳定槽位于调节空腔6与转动空腔14之间,且传动杆9靠近第一锥形齿15的一端贯穿稳定槽并与第一锥形齿15固定连接,稳定槽对传动杆9起到稳定效果,从而使传动杆9在转动时不易产生偏移。

进一步的,两个弧形固定板20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软垫,且软垫与弧形固定板20的横截面均呈弧形状,软垫使装置在固定患者肢体时肢体与弧形固定板2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不易在固定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弧形状使得弧形固定板20贴合人类肢体,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传动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杆21,底部连接杆21位于顶部连接杆12的正下方,且底部连接杆21贯穿滑槽7并固定连接有稳定块22,底部连接杆21和稳定块22稳定传动块11与承接板13,通过稳定块22使得传动块11与承接板13不易产生偏移,从而使装置的稳定性强。

工作原理:首先把装置放置在需要换药的患者前侧,然后通过吸盘2对地面的吸附力使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然后通过伸缩杆3调节高度,使患者的肢体处于舒适的高度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设置在主体框4内部开设的转动空腔14,使得转动盘18可带动承接杆17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16,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使得转动盘18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第一锥形齿15,且两个第一锥形齿15向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两个传动杆9向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8,且转动块8转动连接于开设在主体框4底部两侧的转动槽5的内部,从而使得传动杆9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始终不变,且传动杆9的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0,且齿条10位于主体框4底部两侧的调节空腔6内部,通过转动转动盘18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带动传动杆9上的齿条10,且齿条10螺纹连接有传动块11,传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杆12,从而使得顶部连接杆12带动承接板13,且顶部连接杆12滑动连接于滑槽7的内部,从而通过两个承接板13相对一面连接的固定杆19带动弧形固定板20,通过转动转动盘18带动第一锥形齿15从而带动传动杆9上的齿条10,从而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齿条10外侧的传动块11移动,带动顶部连接杆12顶部的承接板13,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固定板20想靠近,从而使两个弧形固定板20固定住患者的肢体,从而使装置起到固定肢体稳定的作用,使的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由于肢体的固定,降低了医疗人员的操作难度,且相互对称的两个弧形固定板20对患者肢体的固定均匀,从而使患者在换药过程中不易因疼痛而导致上药不均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上药效果好的目的,从而使装置达到固定肢体稳定且换药效果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