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960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气压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压止血带。



背景技术:

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但如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止血带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残废,为此,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它方法不能止血时才能应用止血带。现有的带状止血带或者橡胶止血带,与皮肤接触面积都很小,长时间压迫或勒紧会造成皮肤下血液流动不畅,造成患者麻木、青紫、血流不畅使皮肤进一步肿胀,重者造成神经损伤、动脉闭塞,很多患者因为疼痛不能忍受。现有技术中cn105361920a中在带体内设有多个气囊,气囊与皮肤接触面积大,对皮肤的压力小,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带体宽度不能调节,气囊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当出血位置为大腿时,由于大腿的直径比胳膊大,需要带体的宽度也大,需要气囊的大小也大,这样得分别设计不同尺寸的带体和气囊来适应不同的部位,并且大的气囊充气时间也叫长。现提供一种气压止血带将大的气囊拆分成多个较小的气囊,并且在同一带体中分成两排,这样当用于直径较小的胳膊时,只需要对一排气囊充气,对直径较大的腿时可以对两排气囊充气,节省了材料,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压止血带,包括带状本体、充气管、以及充气装置,其中,

所述带状本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设有并列设置的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所述第一气囊组包括多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之间通过第一导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组上设有第一防漏气阀;所述第二气囊组包括多个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气囊组上设有第二防漏气阀;所述第一侧靠近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粘扣,所述第二侧靠近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二粘扣,所述第一粘扣与所述第二粘扣相粘接;

所述充气管与所述第一防漏气阀或所述第二防漏气阀可拆卸连接;

所述充气装置上设有压力表,并与所述充气管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靠近所述第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靠近第一端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球囊。

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扣和所述第二粘扣的形状为波浪形。

优选地,还包括外衣,所述外衣与所述带状本体相配合包裹在所述带状本体外部。

优选地,所述外衣的材质为防水布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压止血带,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具有并列的两排气囊组,当止血量较小时,无需太大压力时,可以只充一排气囊组;当止血量大时,需要压力较大时,可以同时充两排气囊组;无需根据不同止血量和所需压力更换不同的止血带,一带多用,节省成本、操作便捷。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设有压力表,可以随时观测充气压力,便于更好的控制充气量,防止过度充气,对患者造成伤害。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的止血带设有多个气囊,既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又避免了止血带全部紧压患者造成血液不流通。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止血带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可以随时监测气囊中的压力,当气囊中压力过低时,可以通过报警器及时报警提醒,防止因气囊压力不够造成无法及时止血。

第五,本实用新型中的粘扣为波浪形,既起到粘贴固定的作用,又减小了粘扣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打开粘扣之间的作用力,操作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压止血带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压止血带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压止血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压止血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是带状本体、2是充气管、3是充气装置、4是第一侧、5是第二侧、6是第一端、7是第二端、8是第一气囊组、9是第二气囊组、10是第一导气管、11是第一防漏气阀、12是第二导气管、13是第二防漏气阀、14是第一粘扣、15是第二粘扣、16是压力表、17是压力传感器、18是报警器、19是充气球囊、20是第一气囊、21是第二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注意到,所描述的实施例实际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且实际上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压止血带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带状本体1、充气管2、以及充气装置3,其中,

所述带状本体1包括第一侧4和第二侧5,第一端6和第二端7;所述第一侧4设有并列设置的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每个气囊组中又设有多个气囊,气囊既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又避免了止血带全部紧压患者造成血液不流通,并且气囊与气囊之间有空隙,还可起到透气作用;并列的两排气囊组,当止血量较小时,无需太大压力时,可以只充其中一排气囊组即可;当止血量大时,需要压力较大时,可以同时充满两排气囊组;无需根据不同止血量和所需压力更换不同的止血带,一带多用,节省成本、操作便捷;

所述第一气囊组8包括多个第一气囊20,所述第一气囊20之间通过第一导气管10相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组8上设有第一防漏气阀11;所述第二气囊组9包括多个第二气囊21,所述第二气囊21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12相连接,所述第二气囊组9上设有第二防漏气阀13;防漏气阀可以防止气囊中的气体外泄,保证气囊中的气压稳定性,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止血;所述第一防漏气阀11和所述第二防漏气阀13的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

所述第一侧4靠近所述第二端7设有第一粘扣14,所述第二侧5靠近所述第一端6设有第二粘扣15,所述第一粘14扣与所述第二粘扣15相粘接;所述第一粘扣14和所述第二粘扣15的形状为波浪形,既起到粘贴固定的作用,又减小了粘扣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打开粘扣之间的作用力,操作更方便快捷,也防止了拉扯到患者伤口,使已止住血的伤口再次崩溃而流血;

所述充气管2与所述第一防漏气阀11或所述第二防漏气阀13可拆卸连接;安装方便,操作方便,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救援时间;每个部位之间都可拆卸连接,便于收纳,节省存储空间;

所述充气装置3上设有压力表16,并与所述充气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装置3为充气球囊19,或者其他自动充气装置,只要能与充气管2相连接即可;压力表16可以随时观测充气压力,便于更好的控制充气量,防止过度充气,对患者造成伤害。

所述带状本体1的所述第一侧4靠近所述第一端6设有压力传感器17;所述第二侧5靠近第一端6设有报警器18,所述报警器18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7相连接;压力传感器17和报警器18可以随时监测气囊中的压力,当气囊中压力过低时,可以通过报警器18及时报警提醒,防止因气囊压力不够造成无法及时止血。得到提醒后,医护人员可以手动进行补气,或者安装自动充气装置进行自动补气。

由于气压止血带可能与伤口相接触,为了防止患者伤处感染或者便于清洁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还包括外衣,所述外衣与所述带状本体1相配合包裹在所述带状本体1外部。所述外衣的材质为防水布料;所述外衣可以是一次性的,这样每次使用后即可丢弃,能更好的防止患者感染风险。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具有并列的两排气囊组,当止血量较小时,无需太大压力时,可以只充一排气囊组;当止血量大时,需要压力较大时,可以同时充两排气囊组;无需根据不同止血量和所需压力更换不同的止血带,一带多用,节省成本、操作便捷。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设有压力表,可以随时观测充气压力,便于更好的控制充气量,防止过度充气,对患者造成伤害。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的止血带设有多个气囊,既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又避免了止血带全部紧压患者造成血液不流通。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止血带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可以随时监测气囊中的压力,当气囊中压力过低时,可以通过报警器及时报警提醒,防止因气囊压力不够造成无法及时止血。

第五,本实用新型中的粘扣为波浪形,既起到粘贴固定的作用,又减小了粘扣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打开粘扣之间的作用力,操作更方便快捷。

上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