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链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0879发布日期:2020-06-23 22:4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粒子链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粒子链植入器。



背景技术: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恶性肿瘤技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对肿瘤组织(细胞)进行近距离、低剂量、长时间精准放疗技术,实现了微创、高效治疗肿瘤的目的,其中粒子链的出现又将此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粒子链植入专用器械,从而使得一针植入多颗粒子成为现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粒子链植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粒子链植入器,包括转接座组件,还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孔用于存放粒子链,管体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相连接,管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粒子链滑出管孔的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单针一次多颗粒子植入,防止粒子游走造成“冷区”。

②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了医生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痛苦。

③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前螺纹档杆配合的前螺纹孔、与后螺纹档杆配合的后螺纹孔,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分别通过前螺纹孔和后螺纹孔旋入至管体的管孔内,通过旋入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将装入管孔内的粒子链固定存放,当植入粒子链时,旋出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管体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采用螺纹、卡扣、套接方式中的一种连接。

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一座体的前端部呈锥体状,第一座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推针套管的螺纹孔和与管体的管孔连通的第一中心孔,对于带有外螺纹的推针套管的固定部,通过与第一座体的螺纹孔配合安装。

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二座体,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管体的管孔连通的第二中心孔、固定轴、以及以固定轴的中心旋转的卡扣件,卡扣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推针套管的卡扣部,卡扣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使卡扣件复位的复位弹簧,对于不带螺纹的推针套管的固定部,通过卡扣件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管体与第一座体连接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座体与推针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管孔2;前螺纹档杆3;后螺纹档杆4;第一座体5;推针套管6;第一中心孔7;第二座体8;卡扣件9;复位弹簧10;固定轴11;第二中心孔12;卡扣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粒子链植入器,包括转接座组件,还包括管体1,管体1的管孔2用于存放粒子链,管孔2的孔径为0.5mm,管体1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相连接,管体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粒子链滑出管孔2的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

管体1上分别设置有与前螺纹档杆3配合的前螺纹孔、与后螺纹档杆4配合的后螺纹孔,前螺纹孔与管体1的前端相距10mm,后螺纹孔与管体1的后端相距10mm,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分别通过前螺纹孔和后螺纹孔旋入至管体1的管孔2内,通过旋入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将装入管孔2内的粒子链固定存放,当植入粒子链时,旋出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5,第一座体5的前端部呈锥体状,第一座体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推针套管6的内螺纹和与管体1的管孔2连通的第一中心孔7,第一座体5的后端通过螺纹结构与管体1的前端连接,对于带有外螺纹的推针套管6的固定部,通过与第一座体5的螺纹孔配合安装在第一座体5上,第一座体5的前端部锥体结构置于推针套管6的固定部的定位孔内。

在使用时,将手术时的推针套管6的固定部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座体5的内螺纹配合从而将推针套管6固定在第一座体5上,通过旋出后螺纹档杆4,将粒子链从管体后端装入管孔2内,然后旋入后螺纹档杆4,从而将粒子链存放在管体1的管孔2内,待手术中需植入粒子链时,旋出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通过在管体1的后端插入推针从而将管孔2内的粒子链经第一座体5的第一中心孔7植入人体内。

实施例2:

参见图5、图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二座体8,第二座体8上设置有与管体1的管孔2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2、固定轴11、以及以固定轴11的中心旋转的卡扣件9,卡扣件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推针套管6的卡扣部13,卡扣件9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使卡扣件9复位的复位弹簧10,对于不带螺纹的推针套管6的固定部,通过卡扣件9固定。

在使用时,将手术时的推针套管6的固定部插入第二座体8的第二中心孔12内,通过卡扣件9的卡扣部13将推针套管6固定在第二座体8上,通过旋出后螺纹档杆4,将粒子链从管体1后端装入管孔2内,然后旋入后螺纹档杆4,从而将粒子链存放在管体1的管孔2内,待手术中需植入粒子链时,旋出前螺纹档杆3和后螺纹档杆4,通过在管体1的后端插入推针从而将管孔2内的粒子链经第二座体8的第二中心孔12植入人体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单针一次多颗粒子植入,防止粒子游走造成“冷区”,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了医生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痛苦,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粒子链植入器,包括转接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孔用于存放粒子链,管体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相连接,管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粒子链滑出管孔的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链植入器,其特征在于: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前螺纹档杆配合的前螺纹孔、与后螺纹档杆配合的后螺纹孔,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分别通过前螺纹孔和后螺纹孔旋入至管体的管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链植入器,其特征在于:管体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采用螺纹、卡扣、套接方式中的一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粒子链植入器,其特征在于: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一座体的前端部呈锥体状,第一座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推针套管的螺纹孔和与管体的管孔连通的第一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粒子链植入器,其特征在于:转接座组件包括第二座体,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管体的管孔连通的第二中心孔、固定轴、以及以固定轴的中心旋转的卡扣件,卡扣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推针套管的卡扣部,卡扣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使卡扣件复位的复位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粒子链植入器。包括转接座组件,还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孔用于存放粒子链,管体的前端与转接座组件相连接,管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粒子链滑出管孔的前螺纹档杆和后螺纹档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单针一次多颗粒子植入,防止粒子游走造成“冷区”,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了医生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痛苦,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良;李俊元;高玉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魏国良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