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5851发布日期:2020-06-16 23:4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开口器。



背景技术: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癫痫的治疗可分为控制发作、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及预防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作,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

在癫痫病患者发病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嘴部撑开,现有的操作方法大都是使用压舌板来将患者的嘴部撑开,但是这种操作方式经常导致患者口腔受伤,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操作不便,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所以需要一种新型的开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器,其具有的特点为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口器,包括外管,外管内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内管,内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头,外管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按钮,外管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两个联动杆之间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联动杆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联动杆左侧靠近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外管内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外管表面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背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牙槽,牙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硅胶垫,两个支撑块相对一侧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外筒,第一外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内筒,第一内筒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四弹簧,第一内筒远离第一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该装置将患者嘴部撑开,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损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外管内壁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块的形状结构与卡槽的形状结构相适配,卡块卡接于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管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外管内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防护垫为半圆环型结构,防护垫通过硅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装置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预防该装置对患者口腔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第四弹簧为两个,两个第四弹簧以固定环的中央呈对称设置,两个第四弹簧相对的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第四弹簧远离固定环的一端与第一外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装置能够拥有良好的伸缩性,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块相对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外筒,第二外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内筒,第二内筒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外筒固定连接,第五弹簧远离第二外筒的一端与支撑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装置能够在患者咬合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从而适应患者的口腔大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固定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结构与联动杆的形状结构相适配,联动杆卡接于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将内管收缩到外管内部,预防内管对外管造成损害,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外筒和内筒,配合第一弹簧,以及联动杆和第二弹簧,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该装置将患者嘴部撑开,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损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按钮,配合卡块和卡槽,以及固定板,使得医护人员在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口中后,可以很方便的将内管收缩到外管内部,预防内管对患者口腔造成损害,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牙槽和硅胶垫,配合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以及第二外筒和第二内筒,使得该装置能够对患者嘴部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固定牢固,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侧面剖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管;2、内管;3、防护头;4、第一弹簧;5、固定板;6、按钮;7、联动杆;8、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10、卡块;11、卡槽;12、支撑块;13、牙槽;14、硅胶垫;15、第一外筒;16、第一内筒;17、第四弹簧;18、第二外筒;19、第二内筒;20、第五弹簧;21、固定环;22、防护垫;23、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开口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管1,外管1内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内管2,内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头3,外管1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按钮6,外管1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7,两个联动杆7之间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9,联动杆7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联动杆7左侧靠近外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0,外管1内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与内管2固定连接,外管1表面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23,支撑装置2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两个支撑块12相背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牙槽13,牙槽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硅胶垫14,两个支撑块12相对一侧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外筒15,第一外筒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内筒16,第一内筒1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四弹簧17,第一内筒16远离第一外筒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1,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该装置将患者嘴部撑开,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损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所述外管1内部与卡块10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1,卡块10的形状结构与卡槽11的形状结构相适配,卡块10卡接于卡槽11内,该结构设置,使得2内管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外管1内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22,防护垫22为半圆环型结构,防护垫22通过硅胶制成,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预防该装置对患者口腔造成损坏。

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弹簧17为两个,两个第四弹簧17以固定环21的中央呈对称设置,两个第四弹簧17相对的一端与固定环21固定连接,第四弹簧17远离固定环21的一端与第一外筒15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拥有良好的伸缩性,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如图2所示,所述两个支撑块12相对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外筒18,第二外筒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内筒19,第二内筒1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五弹簧20,第五弹簧20的一端与第二外筒18固定连接,第五弹簧20远离第二外筒18的一端与支撑块12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在患者咬合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从而适应患者的口腔大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结构与联动杆7的形状结构相适配,联动杆7卡接于限位槽内,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将内管2收缩到外管1内部,预防内管2对患者造成损伤,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该装置将患者嘴部撑开,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损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拿取该装置,对该装置进行检查,确认该装置安全无污染可以使用,然后将内管2对准患者嘴部,将患者嘴部撑开,然后将该装置插入患者嘴部,使得患者的牙齿固定在牙槽13内,使得支撑装置23固定在患者口腔内,由于患者的咬合力,会使得第五弹簧20压缩,从而达到适合患者口腔的尺寸,不会因支撑装置23尺寸过大而导致患者感到不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硅胶垫14和防护垫22会对患者的牙齿和口腔进行保护,在固定好之后,医护人员按动按钮6,使得联动杆7向外管1内部移动,从而使得卡块10从卡槽11内分离,在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内管2移动到外管1内部,预防内管2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