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7807发布日期:2020-06-16 23:5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骨损伤尤其是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就椎体压缩性骨折而言,目前常用的复位方式有以下三种: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传统的椎弓根螺钉技术是通过钉棒系统固定正常椎弓根,对骨折椎体进行间接复位,重新稳定脊柱的力学功能;椎体成形术(pvp)是在皮肤上做一个大约5毫米的小切口,然后用穿刺针通过这个小切口穿刺进入骨折的椎体,将骨水泥打入椎体;而pkp先用气囊扩张的方法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再注入骨水泥。

为了更好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各种微创复位技术应运而生,比如spinejack、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成形术(skp)、optimesh椎体成形术,支架椎体成形术(vbs)和灯笼骨架型椎体成形术。spinejack即脊柱千斤顶,是一种椎体内撑开器,其应用在于经椎弓根通道至椎体内部通过上下两个推板撑开,使压缩的椎体恢复其形态及高度,然后在灌注骨水泥以固定;skp运用骨扩张器代替了pkp的球囊扩张,骨扩张器的扩张强度比球囊扩张大;optimesh是一种可植入的内置网状容器,是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在锥体内建造空腔,植入囊袋并填充移植骨或骨水泥等支撑材料;灯笼骨架型椎体成形是不同规格的记忆合金椎体成形架,利用合金的“恢复记忆”的功能来达到复位骨折。但以上技术均不能提供较均匀的撑开复位力量,难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控制复位高度并且只能撑开而无法收拢及退出。

因此,需要采用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通过微创通道植入椎体内或椎体间为骨提供均匀的力学支撑,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准确控制复位高度,还能收拢退出从而满足手术治疗需要的复位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皮微创通道植入可均匀撑开、可控性高的复位器,以满足在医疗微创手术中的要求,能简化手术操作和提高手术疗效,具体地说是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

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包括有旋钮、固定套筒、传动杆、销、活动拉杆、紧固螺母、固定拉杆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机构、铆钉、支撑板,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旋转块一、二、三、四,所述铆钉包括铆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一、二;所述旋钮套在固定套筒上,并通过螺纹与设置在固定套筒内的传动杆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与活动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拉杆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铆钉孔,通过铆钉一和铆钉二分别与连杆机构中的旋转块一和旋转块二的一端进行铰接;所述紧固螺母固定在固定套筒的孔中,且与固定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拉杆为中空结构,活动拉杆从固定拉杆中间穿过,所述固定拉杆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铆钉孔,通过铆钉三和铆钉四分别与连杆机构中的旋转块三和旋转块四的一端进行铰接;旋转块一和旋转块四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八和铆钉七与支撑板二的槽进行铰接;旋转块二和旋转块三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六和铆钉五与支撑板一的槽进行铰接。

为了增大摩擦力,便于握持,所述固定套筒上设有手柄。

为了限制活动拉杆的行程,从而控制支撑板的开合程度,所述固定套筒上开有孔,销穿过孔从而将传动杆与活动拉杆连接,孔能够限制活动拉杆的行程,从而控制支撑板的开合程度,所述固定套筒上开有定位槽,用于旋钮的定位。

为了保证支撑板可撑开及收拢,所述活动拉杆、固定拉杆、支撑组件的材料为医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材料或其他能满足性能的材料。

通过该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通过充分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确定患者所需复位器的型号;在手术过程中,建立经皮经椎弓根通道达到骨折椎体中央内部,经通道植入未撑开的骨复位器,使之到达椎体内适当位置后,再旋转旋钮使骨复位器撑开,并使得压缩骨折的椎体恢复高度及形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经皮微创通道植入,能够实现微小创伤来解决病人疾患,骨复位器在通过微创通道植入椎体内后可向上下两个方向均匀撑开,加大支架表面与骨组织界面的接触面,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提供均匀撑开、支架表面与骨组织界面应力过大的问题;

2、所述复位器采用杠杆调节原理,同时实现两个方向支撑板的撑开,能够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从而实现对压缩椎体的骨折复位,且复位器可控性好,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控复位高度,操作简便;

3、所述复位器选用医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材料或其他能满足性能的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动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组件未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组件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旋钮、2-固定套筒、201-手柄、202-孔、203-定位槽、3-传动杆、4-销、5-活动拉杆、6-紧固螺母、7-固定拉杆、8-连杆机构,801-旋转块一、802-旋转块二、803-旋转块三、804-旋转块四、9-铆钉、901-铆钉一、902-铆钉二、903-铆钉三、904-铆钉四、905-铆钉五、906-铆钉六、907-铆钉七、908-铆钉八、10-支撑板、1001-支撑板一、1002-支撑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8所示,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包括有旋钮1、固定套筒2、传动杆3、销4、活动拉杆5、紧固螺母6、固定拉杆7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机构8、铆钉9、支撑板10,所述连杆机构8包括旋转块一、二、三、四,所述铆钉9包括铆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述支撑板10包括支撑板一、二;所述旋钮1套在固定套筒2上,并通过螺纹与设置在固定套筒2内的传动杆3连接,传动杆3的另一端通过销4与活动拉杆5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拉杆5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铆钉孔,通过铆钉一901和铆钉二902分别与连杆机构8中的旋转块一801和旋转块二802的一端进行铰接;所述紧固螺母6固定在固定套筒2的孔中,且与固定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紧固螺母6与固定套筒2之间为过盈连接,所述固定拉杆7为中空结构,活动拉杆5从固定拉杆7中间穿过,所述固定拉杆7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铆钉孔,通过铆钉三903和铆钉四904分别与连杆机构8中的旋转块三803和旋转块四804的一端进行铰接;旋转块一801和旋转块四80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八908和铆钉七907与支撑板二1002的槽进行铰接;旋转块二802和旋转块三80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六906和铆钉五905与支撑板一1001的槽进行铰接,铆钉五、六可在支撑板一1001的槽内自由滑动,铆钉七、八可在支撑板二1002的槽内自由滑动,通过转动旋钮1,带动传动杆3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拉杆5移动,活动拉杆5移动带动连杆机构8收缩或舒张,从而驱使支撑板一、二张开或合拢。

为了增手柄的摩擦力,便于握持,所述固定套筒2上设有手柄201。

为了限制活动拉杆5的行程,从而控制支撑板的开合程度,所述固定套筒2上开有孔202,销4穿过孔202从而将传动杆3与活动拉杆5连接,孔202能够限制活动拉杆5的行程,从而控制支撑板的开合程度,当销4处于孔202的极限位置时,支撑板一、二位于可撑开的最大位置处,当铆钉五、六、七、八被旋转块一、二、三、四的槽限制住其位置时,支撑板一、二处于合拢位置,所述固定套筒2上开有定位槽203,用于旋钮1的定位。

为了保证支撑板可撑开及收拢,所述活动拉杆5、固定拉杆7、支撑组件的材料为医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材料或其他能满足性能的材料。

首先通过充分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确定患者所需复位器的型号;在手术过程中,建立经皮经椎弓根通道达到骨折椎体中央内部,经通道植入未撑开的骨折复位器,使之到达椎体内适当位置后,再旋转旋钮使骨折复位器撑开,并使得压缩骨折的椎体恢复高度及形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经皮微创通道植入,能够实现微小创伤来解决病人疾患,骨复位器在通过微创通道植入椎体内后可向上下两个方向均匀撑开,加大支架表面与骨组织界面的接触面,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提供均匀撑开、支架表面与骨组织界面应力过大的问题;

2、所述复位器采用杠杆调节原理,同时实现两个方向支撑板的撑开,能够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从而实现对压缩椎体的骨折复位,且复位器可控性好,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控复位高度,操作简便;

3、所述复位器选用医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材料或其他能满足性能的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折复位器,巧妙利用杠杆原理,在非常小的空间内实现打开支撑和收拢退出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以满足在医疗微创手术中的要求,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适于推广与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