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级线圈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4160发布日期:2020-07-29 02:5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级线圈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时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变,人们的身体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通过使用震动按摩棒能帮助人们消除疲劳,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传统的震动按摩棒控制电路受限于震动按摩棒的体积,只能实现有限的控制,无法根据需要智能调节震动的频率,只能输出一个至两个震动频率;同时,元器件排布不合理,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导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其使用方便、能切换不同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路,主控电路,线圈;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电池,第三极性电容,充电芯片;第一极性电容正极接外置电源,并与第二电容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相连;第一极性电容负极接地,同时与第二电容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另一端同时与第四电阻一端相连;第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三电阻另一端相连;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设置充电侦测点;第三电阻一端同时与充电芯片第四端口相连;第四电阻,第二电容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电阻一端相连,第一电阻另一端与充电芯片第五端口相连;充电芯片第三端口与电池正极,第五电阻一端相连;充电芯片第二端口与电池负极相连,第一端口与第五电阻另一端相连;第三极性电容正极与电池正极相连,负极与电池负极相连;电池正极同时与外接电源vbat相连,负极同时接地;充电芯片第一端口同时与充电状态检测口相连。

进一步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第十一电容;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十一电容一端与外接电源vbat,主控芯片第四端口相连,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第一端口与充电状态检测口相连,第二端口与充电检测口相连,第三端口与电源指示端相连,第五端口与开/关机键相连,第六端口与加速键相连,第七端口与减速键相连,第八至第十端口,第十二端口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相连;第十一端口接地。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能产生多种模式下的震动频率,方便使用。

3.本实用新型电路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充电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主控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按键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本体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本体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第一马达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第二马达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第三马达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第四马达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注:第一极性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三极性电容c3,充电芯片u2,主控芯片u1,第十一电容c1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七电容c7,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八电容c8,第三二极管d3,第二场效应管q2,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九电容c9,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电容c10,第五二极管d5,第四场效应管q4,发光二极管d1,第十六电阻r16,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马达m,腔体1,连杆2,硅胶吸盘3,磁铁4,线圈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多线圈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路,主控电路,显示电路,马达电路,按键电路,充电状态检测口,充电检测口,电源指示端,开/关机键,加速键,减速键,本体。其中,电源指示端,开/关机键,加速键,减速键均设置在本体表面,便于操作者使用。

实施例一,本体包括腔体1,连杆2,硅胶吸盘3,磁铁4,线圈5。腔体1整体呈圆柱形,内部镂空,形成空腔。腔体1外部设置环形挡板,环形挡板共有五层,腔体外部被环形挡板分割成四个环形圈,环形圈用于固定线圈5。线圈5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四个线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腔体1外部的四个环形圈内。腔体1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一个圆台,圆台与腔体1连接处设置卡槽,用于固定磁铁4。磁铁4包括上磁铁,中磁铁,下磁铁。上磁铁与下磁铁为圆环形,分别设置在腔体1上部,下部圆台内侧,并嵌合在圆台内侧。中磁铁为圆柱形,中部镂空。连杆2为阶梯状圆柱形,上端嵌合在中磁铁中部镂空处。连杆2下端穿过下磁铁中部镂空处并与硅胶吸盘3上端相连。连杆2能沿着空腔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中磁铁上下移动。硅胶吸盘3为三层阶梯状圆柱形,上端圆柱直径最小,中部圆柱直径大于上端圆柱直径,下端圆柱直径大于中部圆柱直径;硅胶吸盘3内部镂空,镂空形状为半球形。使用时硅胶吸盘3与需要接触的表面贴紧,排出内部空气,从而形成内部负压的状况,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保证贴紧的效果。

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极性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电池,第三极性电容c3,充电芯片u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参数或者型号:第一极性电容c1规格为4.7uf,第二电容c2规格为0.1uf,第三电阻r3阻值100kω,第四电阻r4阻值为150kω,充电芯片u2型号tp4054,第五电阻r5阻值为100kω,第三极性电容c3规格为4.7uf。第一极性电容c1正极接5v外置电源,并与第二电容c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相连。第一极性电容c1负极接地,同时与第二电容c2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另一端同时与第四电阻r4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另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之间设置充电侦测点;充电侦测点能保证充电功能的稳定实现,防止出现电流不稳的情况。第三电阻r3一端同时与充电芯片u2第四端口相连。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充电芯片u2第五端口相连。充电芯片u2第三端口与电池正极,第五电阻r5一端相连;充电芯片u2第二端口与电池负极相连,第一端口与第五电阻r5另一端相连;第三极性电容c3正极与电池正极相连,负极与电池负极相连;电池正极同时与外接电源vbat相连,负极同时接地;充电芯片u2第一端口同时与充电状态检测口相连。充电芯片u2能智能判断调整充电状况,并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第十一电容c11。主控芯片u1可采用sn8p2501d型号,第十一电容c11规格为4.7uf。第十一电容c11一端与外接电源vbat,主控芯片u1第四端口相连,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u1第一端口与充电状态检测口相连,第二端口与充电检测口相连,第三端口与电源指示端相连,第五端口与开/关机键相连,第六端口与加速键相连,第七端口与减速键相连,第八至第十端口,第十二端口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相连;第十一端口接地。按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一端分别与加速键,减速键,开/关机键相连。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另一端接地;显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1,第十六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6阻值可选用10kω。发光二极管d1正极与电源指示端相连,负极与第十六电阻r16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接地。主控电路对其他模块进行控制。在实际使用时,不同的线圈带动腔体1的震动频率不同,通过主控芯片u1对不同的线圈进行控制,控制某个线圈或者某几个线圈通断电,从而实现不同的频率,智能可靠。

实施例二:如附图7至附图10所示,主控芯片u1第八至第十端口,第十二端口与马达电路相连。马达电路包括第一马达电路,第二马达电路,第三马达电路,第四马达电路四个分电路,四个分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并均设置一个马达m。马达m可以驱动本体,与线圈的功能相同。第一马达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七电容c7,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七电阻r7一端与主控芯片u1第十二端口相连,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第一场效应管q1栅极相连。通过设置第一场效应管q1,能更好的控制电路。第八电阻r8另一端接地,并与第一场效应管q1源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与马达m,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七电容c7一端相连。马达m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七电容c7另一端与外接电源vbat相连。第二马达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八电容c8,第三二极管d3,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马达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九电容c9,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马达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电容c10,第五二极管d5,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二马达电路与主控芯片u1的第十端口相连,第三马达电路与主控芯片u1的第九端口相连,第四马达电路与主控芯片u1的第八端口相连。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三电阻r13可选用阻值1kω,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4可选用阻值10kω,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规格可选用0.1uf,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可选用1n4148型号,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可选用2302型,本方案中外接电源一般采用5v,实际根据需要可更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