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阀、穿刺密封组件及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8611发布日期:2020-07-17 15:5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鱼眼阀、穿刺密封组件及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眼阀、穿刺密封组件及穿刺器。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6264685a的专利公开的一种穿刺器,该穿刺器的穿刺密封模块,穿刺密封模块包括有密封组件、固定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缓冲件,所述密封组件可以通过所述缓冲件相对所述固定组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定位座和鱼眼阀,此处的定位座不仅是实现鱼眼阀的位置的相对固定,还用于实现使得鱼眼阀与位于其它结构之间紧密配合,因此在考虑定位座、鱼眼阀以及其它结构之间装配的便捷性时还需要兼顾装配后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具体来说,鱼眼阀是一个适于穿刺针杆穿过的密封件,鱼眼阀具有一凸起的鱼眼结构,在鱼眼结构上开设适于穿刺针杆穿过的穿孔,穿孔与穿刺针杆之间配合紧密,在穿刺针杆的活动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穿刺针杆的活动造成穿刺针杆与鱼眼阀之间的气密性,鱼眼结构上的穿孔的孔壁与穿刺针杆周向的外侧壁形成紧密的包绕关系。此处,在充分考虑保证良好气密性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的到尽可能地降低鱼眼阀对于穿刺针杆活动的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眼阀,以解决使得鱼眼阀保持与穿刺针杆配合时的气密性的同时兼顾减低鱼眼阀对于穿刺针杆活动时候的抱紧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密封组件,以解决使得鱼眼阀保持与穿刺针杆配合时的气密性的同时兼顾减低鱼眼阀对于穿刺针杆活动时候的抱紧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器,以解决使得鱼眼阀保持与穿刺针杆配合时的气密性的同时兼顾减低鱼眼阀对于穿刺针杆活动时候的抱紧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鱼眼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鱼眼阀,适用于穿刺密封组件,包括:鱼眼外环、以及与所述鱼眼外环一体成型的凸起的鱼眼部,以及在所述鱼眼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适于穿刺针杆穿过的通孔;其中

所述鱼眼部包括与所述鱼眼外环相连的第一薄壁部、与第一薄壁部相连的厚壁部,以及与所述厚壁部相连的第二薄壁部;

所述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的壁厚均小于厚壁部的壁厚;以及

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薄壁部;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鱼眼外环的孔口处的孔壁沿着通孔的周向由通孔内侧朝通孔外侧翻边形成有弧形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壁部与第二薄壁部的壁厚相等;以及。

所述厚壁部的壁厚为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的壁厚的1.2~1.6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壁部与第二薄壁部的壁厚不相等;以及

所述厚壁部的壁厚为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中壁厚较大者的1.2~1.6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翻边的沿着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的高度为0.3~1.0mm。

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密封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穿刺密封组件,适用于穿刺器,包括:所述鱼眼阀、分别设于所述鱼眼阀的轴向两端的鱼眼阀压环和密封座轴向两端,以及在所述密封座远离所述鱼眼阀的轴向的端部设有的保护垫压环;其中

在所述保护垫压环与鱼眼阀的轴向之间还设有摆动膜;所述摆动膜包括第一基台、第二基台,以及在所述第一基台和第二基台之间设有的s形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基台适于同时抵接密封座和保护垫压环,所述第二基台用于与穿刺器的套管盖1配接固定;以及

所述保护垫压环、第一基台、密封座、鱼眼阀和鱼眼阀压环之间通过适配插接的柱孔配合结构以实现沿着鱼眼阀的轴向将鱼眼阀压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孔配合结构包括在所述鱼眼阀压环朝向鱼眼阀的端面沿着鱼眼阀压环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一台柱、在所述密封座朝向鱼眼阀的端面沿着该密封座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二台柱、在所述鱼眼阀压环朝向鱼眼阀的端面上设有的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二台柱插接的多个第二柱孔、在所述密封座朝向鱼眼阀的端面上设有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台柱插接的多个第一柱孔,以及在所述鱼眼阀上贯通设有适于多个第一台柱和多个第二台柱穿过的多个配合孔;

多个所述第二台柱与多个所述第一台柱错位布置,即在所述第一台柱与第一柱孔以及配合孔的配合和第二台柱与第二柱孔以及配合孔的配合作用下,所述鱼眼阀压环和密封座将鱼眼阀压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孔配合结构包括还包括在所述保护垫压环朝向第一基台的侧端面沿着该保护垫压环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三台柱、在所述密封座朝向保护垫压环的侧端面设有的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三台柱插接的多个第三柱孔,以及在所述第一基台上贯穿设有的适于多个所述第三台柱穿过的穿孔;

即在所述第三台柱与第三柱孔以及穿孔的配合作用下,所述保护垫压环和密封座将摆动膜压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密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护垫压环与摆动膜之间设有的密封体;

所述密封体包括适于嵌入在所述保护垫压环与第一基台之间的嵌入部、与所述嵌入部一体相连以呈l形结构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密封部;

所述密封体是由多个密封瓣通过相抵接或者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

所述嵌入部上贯通设有适于多个所述第三台柱穿过的贯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s形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基台相连的小u形折叠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基台相连的大u形折叠部;其中

所述小u形折叠部与大u形折叠部共有一侧壁;所述小u形折叠部凸起于第一基台,所述大u形折叠部凸起于第二基台,且所述小u形折叠部相对于第一基台凸起的方向与大u形折叠部相对于第二基台凸起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穿刺器,包括:所述穿刺密封组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鱼眼阀、穿刺密封组件及穿刺器,对于鱼眼阀的鱼眼部包括第一薄壁部、与第一薄壁部相连的厚壁部,以及与所述厚壁部相连的第二薄壁部,其中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的壁厚均小于厚壁部,如此来说,使得整体的鱼眼部的壁厚从鱼眼外环向通孔方向为“薄厚薄”的结构,这样的结构配合在通孔的孔口形成的弧形翻边来说,可以形成包括鱼眼阀的穿刺密封组件在不影响与穿刺针杆良好气密性的前提下,降低鱼眼阀对于穿刺针杆抱紧力之下的阻力,最终提高穿刺针杆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顺畅度。

进一步的,摆动膜包括的s形连接部使得摆动膜具有一定的扭曲变形性,这样的扭曲变形性在随着穿刺针杆活动的时候呈现出配合穿刺针杆活动的随动性,随动性使得穿刺密封组件的鱼眼阀在保证与穿刺针杆之间良好的紧密配合的前提下,还能兼顾降低包括鱼眼阀的穿刺密封组件对于穿刺针杆活动的阻力。

再进一步的,在保护垫压环、第一基台、密封座、鱼眼阀和鱼眼阀压环之间通过适配插接的柱孔配合结构以实现沿着鱼眼阀的轴向将鱼眼阀压紧固定,柱孔配合结构不仅利用保护垫、第一基台、密封座、鱼眼阀和鱼眼阀压环之间装配时的便捷性,而且柱孔配合结构实现的部件之间的装配紧凑牢固,如此,在将穿刺针杆插入穿刺器后进行穿刺操作时,即使操作过程存在暴力操作问题也不易出现部件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穿刺密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穿刺密封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穿刺密封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穿刺密封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摆动膜的剖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的鱼眼阀的剖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管盖1、鱼眼阀100、鱼眼外环101、鱼眼部102、通孔103、第二环形三角嵌槽1011、配合孔105、第一薄壁部1021、厚壁部1022、第二薄壁部1023、弧形翻边1031、摆动膜200、第一基台201、第一环形三角嵌槽2011、第二基台202、s形连接部203、小u形折叠部2031、大u形折叠部2032、密封座300、保护垫压环400、鱼眼阀压环500、外环部507、圆形开口部508、第一台柱501、第二台柱301、第一柱孔302、第三柱孔305、环形基座307、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圆形开孔部308、第二柱孔503、第三台柱402、环形本体405、延伸部407、穿孔2013、密封体600、嵌入部601、连接部602、密封部603、贯通孔6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穿刺密封组件的鱼眼阀,包括:鱼眼外环101、以及与鱼眼外环101一体成型的凸起的鱼眼部102,以及在鱼眼部1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适于穿刺针杆穿过的通孔103。其中鱼眼部102包括与鱼眼外环101相连的第一薄壁部1021、与第一薄壁部1021相连的厚壁部1022,以及与厚壁部1022相连的第二薄壁部1023;如此来说,使得整体的鱼眼部102的壁厚形成为从鱼眼外环101向通孔103方向为“薄厚薄”的结构。

具体来说,第一薄壁部1021和第二薄壁部1023的壁厚均小于厚壁部1022的壁厚;以及通孔103形成于第二薄壁部1023,也即通孔103设置在第二薄壁部1023上,通孔103远离鱼眼外环101的孔口处的孔壁沿着通孔103的周向由通孔103内侧朝通孔103外侧翻边形成有弧形翻边1031。对于此处的弧形翻边1031来说,弧形翻边1031的弧形开口朝向背离通孔103的轴线一侧,此外,本实施例来说,弧形翻边1031的沿着通孔103的轴线方向的高度为0.3~1.0mm。

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一薄壁部1021与第二薄壁部1023的壁厚相等;以及。厚壁部1022的壁厚为第一薄壁部1021和第二薄壁部1023的壁厚的1.2~1.6倍。还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一薄壁部1021与第二薄壁部1023的壁厚不相等;以及厚壁部1022的壁厚为第一薄壁部1021和第二薄壁部1023中壁厚较大者的1.2~1.6倍。也就是说,对于第一薄壁部1021和第二薄壁部1023的壁厚只要比厚壁部1022薄即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情况。

对于本实施例的鱼眼阀100来说,整体的鱼眼部102的壁厚从鱼眼外环101向通孔103方向为“薄厚薄”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在通孔103处仍然可以有效保持与穿过穿刺器的例如穿刺针杆器械在配合处的气密性,又使得鱼眼部102的“薄厚薄”的结构的壁厚降低整体的鱼眼部102对于例如穿刺针杆形成的抱紧阻力。详细来说,鱼眼阀100在与穿刺针杆配合的状态下,随着穿刺针杆的活动,鱼眼阀100的鱼眼部102需要配合穿刺针杆产生随动性变形,对此处的随动性变形来说,当需要保证通孔103与穿刺针杆的良好气密性,通孔103处需要保持与穿刺针杆良好的配合抱紧效果,如此,只能通过鱼眼部102整体产生与穿刺针杆较好的随动效果,才能既不影响气密性又能提高穿刺针杆活动时的顺畅度,而此处想要实现鱼眼部102良好的随动性,对鱼眼部102的壁厚进行薄壁处理,使得鱼眼部102的壁厚变薄,这样就可以降低鱼眼部102随着穿刺针杆适应性变形时的阻力,但是,鱼眼阀100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强度以防止随着穿刺针杆的活动而对鱼眼部102产生损伤进而出现鱼眼部102破损影响气密性的现象发生,故此,对于壁厚变薄的鱼眼部102来说还需要对鱼眼部102的一部分侧壁形成壁厚较厚的结构,如此,使得鱼眼部102上壁厚较厚的部分来有效保证整体的鱼眼部102除了具有良好的随动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刚性,不易被损坏。

其次,在通孔103的孔口形成的弧形翻边1031来说,弧形翻边1031主要意义在于在穿刺针杆与通孔103背离鱼眼外环101的孔口边沿存有一定的间隙,穿刺针杆退出穿刺器时,从通孔103的内壁与穿刺针杆的接触面来说,与穿刺针杆接触的通孔103的内壁为光滑的壁面结构而不存在边沿接触,其中,内壁与穿刺针杆接触的通孔103部分的内径适于与穿刺针杆的外径配合,使得该部分的通孔103的内壁形成对于穿刺针杆的外侧壁周向的包紧,而通孔103背离鱼眼外环101的孔口边沿由于不接触穿刺针杆,这样通孔103背离鱼眼外环101的孔口边沿就不会形成对于穿刺针杆退出时的阻碍影响,进而使得穿刺针杆可以快捷退出包括鱼眼阀100在内的穿刺密封组件。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鱼眼阀10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密封组件,适用于穿刺器,包括:实施例1的鱼眼阀100、分别设于鱼眼阀100的轴向两端的鱼眼阀压环500和密封座300,以及在密封座300远离鱼眼阀100的轴向的端部设有的保护垫压环400。其中在保护垫压环400与鱼眼阀100的轴向之间还设有摆动膜200;摆动膜200包括第一基台201、第二基台202,以及在第一基台201和第二基台202之间设有的s形连接部203;其中第一基台201适于同时抵接密封座300和保护垫压环400,第二基台202用于与穿刺器的套管盖1配接固定。保护垫压环400、第一基台201、密封座300、鱼眼阀100和鱼眼阀压环500之间通过适配插接的柱孔配合结构以实现沿着鱼眼阀100的轴向将鱼眼阀100压紧固定。

详细来说,本实施例采用的柱孔配合结构包括在鱼眼阀压环500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沿着鱼眼阀压环500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一台柱501、在密封座300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沿着该密封座300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二台柱301、在鱼眼阀压环500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上设有的适于与多个第二台柱301插接的多个第二柱孔503、在密封座300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上设有适于与多个第一台柱501插接的多个第一柱孔302,以及在鱼眼阀100上贯通设有适于多个第一台柱501和多个第二台柱301穿过的多个配合孔105,即在第一台柱501与第一柱孔302以及配合孔105的配合和第二台柱301与第二柱孔503以及配合孔105的配合作用下,鱼眼阀压环500和密封座300将鱼眼阀100压紧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柱孔302并不是贯通密封座300轴向的上下端面的结构,同样,第二柱孔503并不是贯通鱼眼阀压环500轴向的上下端面的结构。

第一台柱501和第二台柱301优选为圆柱体状结构,第一柱孔302、第二柱孔503和配合孔105对应为六边体结构的槽孔。对于此处的第一台柱501与第一柱孔302的配合,第二台柱301与第二柱孔503的配合,以及配合孔105与第一台柱501和第二台柱301之间的配合均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配合的紧密性,如此不仅可以提高配合的牢固度,还可以提高配合的气密性。另外,关于对于第一台柱501和第二台柱301的外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此处只需要使得第一台柱501与第一柱孔302和配合孔105的内外径适配吻合即可,同样使得第二台柱301与第二柱孔503和配合孔105的内外径适配吻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二台柱301与多个第一台柱501错位布置,如此,对于位于鱼眼阀压环500上的第一台柱501和第二柱孔503来说不会形成冲突,同样的,对于位于密封座300上的第二台柱301和第一柱孔302来说也不会形成冲突。结合附图具体来说,关于多个第二台柱301和多个第一柱孔302具体的位置分布关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台柱301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柱孔302,即形成第二台柱301与第一柱孔302的交错分布结构,对应的,关于多个第一台柱501和多个第二柱孔503具体的位置分布关系,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台柱50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柱孔503,即形成第一台柱501与第二柱孔503的交错分布结构。

此外,柱孔配合结构包括还包括在保护垫压环400朝向基台的侧端面沿着该保护垫压环400的周向间隔地设有垂直凸起的多个第三台柱402、在密封座300朝向保护垫压环400的侧端面设有的适于与多个第三台柱402插接的多个第三柱孔305,以及在第一基台201上贯穿设有的适于多个第三台柱402穿过的穿孔2013;即在第三台柱402与第三柱孔305以及穿孔2013的配合作用下,保护垫压环400和密封座300将摆动膜200压紧固定。对于第三台柱402与第三柱孔305的具体配合情况可以参照第一台柱501和第一柱孔302,对此,此处不再赘述,同理,对于穿孔2013的情况也可以参照配合孔105。

对于本实施例的穿刺密封组件来说,穿刺密封组件还包括位于保护垫压环400与摆动膜200之间设有的密封体600;具体的,密封体600包括适于嵌入在保护垫压环400与第一基台201之间的嵌入部601、与嵌入部601一体相连以呈l形结构的连接部602,以及与连接部602相连的密封部603;密封体600是由多个密封瓣通过相抵接或者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体600可以是一体式密封膜、其具有“y”型或“十”字型凹槽,或者是采用多个密封瓣相抵接形成的鸭嘴型,又或者是由圆心角大于等于90°的四个密封瓣部分重叠形成的密封面。此处的密封体600的材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tpe或tpu。嵌入部601上贯通设有适于多个第三台柱402穿过的贯通孔608。也就是说,密封体600的嵌入部601也通过第三台柱402与贯通孔608的配合实现密封体600被压紧固定在保护垫压环400与摆动膜200之间,如此,对于密封体600和鱼眼阀100来说,两者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作用,且密封体600和鱼眼阀100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这样使得穿刺针杆在插入穿刺器的时候,穿刺针杆的作用下,密封体600和鱼眼阀100可以产生相对独立的变形,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影响和干扰,从而降低对气密性的影响。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设计的密封体600来说,一方面可用于降低穿刺针杆与穿刺器配合过程中的插拔力,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密封体600对于穿刺针杆插入穿刺器过程中的限位来防止穿刺针杆戳破鱼眼阀100。

再者,鱼眼阀压环500包括设有第一台柱501的呈圆环形结构的外环部507,以及由外环部507围合形成的适于鱼眼部102穿过的圆形开口部508。密封座300包括设有第二台柱301的呈圆环形结构的环形基座307,以及由环形基座307围合形成的适于密封部603穿过的圆形开孔部308。保护垫压环400包括设有第三台柱402的呈圆环形结构的环形本体405,以及与环形本体405一体相连的且朝向密封部603方向弯折的以与环形本体405呈l形结构的延伸部407;延伸部407围合形成有适于穿刺针杆插入的插孔结构。

再详细来说,本实施例采用的s形连接部203包括与第一基台201相连的小u形折叠部2031,以及与第二基台202相连的大u形折叠部2032;其中小u形折叠部2031与大u形折叠部2032共有一侧壁;小u形折叠部2031凸起于第一基台201,大u形折叠部2032凸起于第二基台202,且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方向与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凸起的方向相反。对于本实施例的摆动膜200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医用高分子塑料或者橡胶或者硅胶,其中医用高分子塑料例如医用聚四氟乙烯,如此,通过材质的弹性配合s形连接部602203来共同实现摆动膜200随着穿刺针杆活动而呈现良好的随动性。

在本实施例的摆动膜200具体运用在穿刺密封组件中时,第一基台201适于与穿刺密封组件的其它结构配接固定,第二基台202用于与穿刺器的套管盖1配接固定。此处对于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方向与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凸起的方向相反来说,一种可选的情况是,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为朝向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凸起,而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一基台201为背离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凸起;还一种可选的情况是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为背离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凸起,而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一基台201为朝向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凸起,本实施例附图以该种情况为,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理论上上来讲,小u形折叠部2031和大u形折叠部2032形成的s形连接部203的扭曲变形性受到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高度和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凸起的高度的影响,即凸起的高度越大,s形连接部203的扭曲变形的空间越大。但是,由于背离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也就是鱼眼阀100所在侧,鱼眼阀100主要形成在穿刺针杆活动过程中良好的随动性,又能兼顾良好的密封性,就需要与鱼眼阀100共同形成穿刺密封组件的包括摆动膜200具有良好的随动性,也就是说,由第一基台201背离穿刺器的套管盖1的一侧为鱼眼阀100带动整体的穿刺密封组件随着穿刺针杆活动的活动区间,此处,考虑到在有效保证s形连接部203的扭曲变形空间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考虑降低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过高对于鱼眼阀100带动整体的穿刺密封组件随着穿刺针杆活动的影响,本实施例设计的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高度小于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凸起的高度。即充分利用大u形折叠部2032朝向穿刺器的套管盖1一侧凸起的高度来为s形连接部203提供相对较大的扭曲变形空间,结合控制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的凸起高度在满足为s形连接部203提供扭曲变形空间的同时又降低对于鱼眼阀100带动穿刺密封组件整体形成相对于穿刺针杆随动时的影响。

此外,对于s形连接部203的扭曲变形性来说,除了会受到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的凸起高度和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的凸起高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小u形折叠部2031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和大u形折叠部203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大小的影响,此处,对于小u形折叠部2031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大u形折叠部203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例如通过设计小u形折叠部2031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大u形折叠部203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以对小u形折叠部2031相对于第一基台201凸起的高度小于大u形折叠部2032相对于第二基台202凸起的高度的补偿,由此来提高小u形折叠部2031对于的s形连接部203扭曲变形性的贡献。

实施例4: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密封组件还包括在环形基座307朝向第一基台201的侧端面设有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以及在环形基座307朝向鱼眼阀100的侧端面设有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避开第二台柱301和第一柱孔302,即第二台柱301和第一柱孔302都不设置在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上,此外,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同样避开第三柱孔305,即第三柱孔305不设置在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上。

此外,在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朝向基台的端面设有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对应的在第一基台201朝向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的端面设有凹设的适于与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契合的第一环形三角嵌槽2011。在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设有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对应的在鱼眼阀100的朝向鱼眼外环101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的端面设有凹设的适于与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契合的第二环形三角嵌槽1011。

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例,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适于与第一环形三角嵌槽2011过盈配合;以及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适于与第二环形三角嵌槽1011过盈配合。

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和第一环形三角嵌槽2011的过盈配合,以及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适于与第二环形三角嵌槽1011的过盈配合,使得穿刺针杆对于鱼眼阀100产生轴向的作用力时,环形三角锥台与环形三角嵌槽之间的过盈量可以形成对于穿刺针杆带来的轴向作用力的缓冲效果,这样,在穿刺针杆操作的过程中,从轴向配合的角度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密封组件的气密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密封组件与实施例2的穿刺密封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朝向第一基台201的端面设有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对应的在第一基台201朝向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的端面不设有适于与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契合的第一环形三角嵌槽2011,此处的第一基台201朝向第一环形凸起部3071的端面为平端面,即通过平端面的第一基台201形成对于第一环形三角锥台3072的挤压变形,提高两者配合状态下的气密性。在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朝向鱼眼阀100的端面设有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对应的在鱼眼阀100的鱼眼外环101朝向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的端面不设有凹设的适于与第二环形三角锥台3078契合的第二环形三角嵌槽1011,此处的鱼眼阀100的鱼眼外环101朝向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的端面为平端面,即通过平端面的鱼眼外环101形成对于第二环形凸起部3075的挤压变形,提高两者配合状态下的气密性。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所示,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穿刺密封组件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穿刺密封组件。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