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9033发布日期:2020-08-14 19:3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和康复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



背景技术:

在人类生长衰死的过程中,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管硬化,血管壁脂脉及代谢沉积,血管弹力减弱,口径变小,血液通过性变差,微循环血管淤塞,致使机体缺血缺氧,从而使机体能衰退的同时诱发代偿性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远端肢体循环,因距离心肺较远,其血管弹性减弱更为明显,表示为人老脚先老的运动机能减退,为此,人们多会采用强制运动、按摩以及长期服用软化血管-活血化淤类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具有促进循环代谢,恢复循环系统,供血供氧能力的方法和工具,是医疗养生界迫切希望解决的,基于此,提出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具有可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循环系统供血供氧能力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管硬化,血管壁脂脉及代谢沉积,血管弹力减弱,口径变小,血液通过性变差,微循环血管淤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包括肢体仓、密封带、负压峰值阀、正压峰值阀、压力表、导压管、正负压力泵、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和管道循环加热泵,所述密封带固定安装在肢体仓的肢体进口端,负压峰值阀、正压峰值阀和压力表位于肢体仓的一侧,负压峰值阀、正压峰值阀和压力表从上而下固定安装在肢体仓上,负压峰值阀、正压峰值阀和压力表的检测端置于肢体仓的内腔;所述导压管的一端通气端置于肢体仓的内腔且与肢体仓密封固定连接,正负压力泵固定安装在导压管的另一端通气端;所述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通过导线接在正负压力泵的电源端;所述肢体仓的另一侧设有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接在肢体仓另一侧上下端,管道循环加热泵接在加热管上。

优选的,所述肢体仓采用塑料、玻璃、石、木、金属中任一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带采用胶带、弹力圈、绷带中任一一种。

优选的,所述正负压力泵注入的气压压力范围为-300mmhg-400mmhg,压力模式为脉冲增压-脉冲减压模式、缓慢减压-快速增压模式、缓慢减压-缓慢增压模式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正负压力泵、管道循环加热泵和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均与电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肢体血管扩缩器,通过对肢体不同压力交替使肢体组织在负压时,血管承受外加血液压力而极度扩张,微循环中的部分变化和淤塞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进入使供血供氧不足组织,另一方面,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渗出刺激创伤性修复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肢体组织由于供血供氧的改善而达到疾病的愈合功能改善;在高压时,由于远高于血压的压力挤压,使血管、毛细血管极度缩小,促使肢体组织中的静脉血回流,使组织和血管内血液排空,促使代谢加快,利于代谢物排出,增加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新新陈代谢,血管承受超常态负压而超常态充盈,因承受超常态正压而呈超常态回缩,在多次反复正负压变化作用下,加强了对血液壁代谢物及血管壁脂肪层的代谢恢复和强化了血管壁弹性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组织内和血管血液更新充分改善其供血供氧;整体可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循环系统供血供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扩缩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肢扩缩工作原理图。

图中:1、肢体仓;2、密封带;3、负压峰值阀;4、正压峰值阀;5、压力表;6、导压管;7、正负压力泵;8、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9、管道循环加热泵;10、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肢体血管扩缩器,包括肢体仓1、密封带2、负压峰值阀3、正压峰值阀4、压力表5、导压管6、正负压力泵7、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和管道循环加热泵9,密封带2固定安装在肢体仓1的肢体进口端,肢体仓1采用塑料、玻璃、石、木、金属中任一材料制成,肢体仓1是能够容纳手、臂、肩、脚、腿、胯的并可以承受一定压力的器闭仓管,且可以容纳男性生殖器;密封带2采用胶带、弹力圈、绷带中任一一种,其密封方式分别为胶合密封、弹力密封、捆绑密封,密封带2是能够使肢体仓1与肢体密封,而使肢体仓1也可以产生正负压力的密封带2;负压峰值阀3、正压峰值阀4和压力表5位于肢体仓1的一侧,负压峰值阀3、正压峰值阀4和压力表5从上而下固定安装在肢体仓1上,负压峰值阀3、正压峰值阀4和压力表5的检测端置于肢体仓1的内腔,压力表5用于测定显示肢体仓1压力;导压管6的一端通气端置于肢体仓1的内腔且与肢体仓1密封固定连接,正负压力泵7固定安装在导压管6的另一端通气端,正负压力泵7是可以使肢体仓1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的气压泵或液体泵,压力是将正负压力泵7的正压力、负压力作用于肢体而使肢体仓1肢体血管充盈或挤压的负压力或正压力,正负压力泵7注入的气压压力范围为-300mmhg-400mmhg,优选压力为-200mmhg-200mmhg,压力模式为脉冲增压-脉冲减压模式、缓慢减压-快速增压模式、缓慢减压-缓慢增压模式中的一种;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通过导线接在正负压力泵7的电源端,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是对肢体仓1最高负压力和最高正压力进行设定和控制的开关,正负压力泵7、管道循环加热泵9和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均与电脑连接,可由电脑控制,也可由人为手动控制;肢体仓1的另一侧设有加热管10,加热管10的两端分别接在肢体仓1另一侧上下端,管道循环加热泵9接在加热管10上。

该肢体血管扩缩器,操作过程如下,1:将肢体伸入肢体仓1内,扣紧密封带2;2:闭合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启动正负压力泵7,抽出肢体仓1空气,根据需要设定负压的最低值待肢体仓1达到设定最大值时,维持压力进行负压治疗;3:观察压力表5,调整负压峰值阀3,恒定负压下的治疗时间;4:转换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使正负压力泵7向肢体仓1充气,使肢体仓1呈正压力,设定正压最高值,当达到最高值压力时,维持压力进行正压治疗;5:观察压力表5,调整正压峰值阀4,恒定高压下的治疗时间;重复转入负正设定最低负压和最高正压以及负压力治疗恒定时间和负正压转换频率后,由外接电脑或人为手动重复负压力正压力及时间,如此循环往复,对肢体血管组织进行负压扩张和正压压缩至治疗结束。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

该肢体血管扩缩器,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在肢体仓1内注满干姜水煮液体,封闭密封带2;2:闭合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抽负压至-60-80mmhg,管道循环加热泵9加热液体38-40摄氏度,持续5分钟;3:肢体仓1压力由负转正,同时管道循环加热泵9降温,从负压峰值到正压峰值过程持续10分钟;4:加压峰值100-130mmhg,液体温度30-33摄氏度,持续2分钟:;5:肢体仓1压力由正转负,同时管道循环加热泵9加热,从正压峰值到负压峰值过程持续5分钟;6:重复步骤2、3、4、5五次,在正压状态下结束治疗;该工作过程可加强下肢组织代谢,治疗下肢循环不畅、水肿、下肢老化、下肢运动障碍、关节炎、腿痛,并且适用于大象腿人群减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

该肢体血管扩缩器,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闭合密封带2,闭合电源电极装换电源开关8,抽负压为-50-90mmhg,持续10分钟;2:加压为正压50-80mmhg,持续5分钟;3:重复上述步骤1、2五次;该工作过程可软化血管,增加手血管弹性,梅花手部皮肤,减除手静脉老化。

综上所述:本肢体血管扩缩器通过对肢体不同压力交替使肢体组织在负压时,血管承受外加血液压力而极度扩张,微循环中的部分变化和淤塞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进入使供血供氧不足组织,另一方面,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渗出刺激创伤性修复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肢体组织由于供血供氧的改善而达到疾病的愈合功能改善;在高压时,由于远高于血压的压力挤压,使血管、毛细血管极度缩小,促使肢体组织中的静脉血回流,使组织和血管内血液排空,促使代谢加快,利于代谢物排出,增加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新新陈代谢,血管承受超常态负压而超常态充盈,因承受超常态正压而呈超常态回缩,在多次反复正负压变化作用下,加强了对血液壁代谢物及血管壁脂肪层的代谢恢复和强化了血管壁弹性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组织内和血管血液更新充分改善其供血供氧;整体可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循环系统供血供氧能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