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120发布日期:2020-09-18 19: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

颌垫,常用于反颌治疗中使用,主要作用是消除咬合调整中的颌障碍,便于咬合的调整,对于错颌畸形,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治器以及唇弓矫治器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类矫治器基本由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组成。但是上述方式应用于非隐形矫治治疗,在隐形矫治治疗过程时,颌垫的应用是在隐形矫治器上进行颌垫的黏贴或在隐形矫治器上设置空泡凸起,但是这种方式的隐形矫治器对于牙齿的包裹性较低,在佩戴过程中容易从牙齿上脱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一种既能够打开咬合又能够防脱位的牙科器械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使得咬合重建时,牙科器械与牙齿不发生脱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还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套组,使得上下颌进行咬合重建时,牙科器械与牙齿不发生脱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壳状牙科矫治系统,使得在进行上下颌咬合重建的同时进行牙齿矫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若干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若干腔体间联通,所述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咬合面的部分设有咬合重建时增加上下颌稳定接触的摩擦部,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还至少设有一个与后牙区对应牙齿上设置的固位附件扣合且防止壳状本体与牙齿脱位的固位部。

较佳地,所述固位部具有至少两个外表面,所述固位部外表面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面呈一定角度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所述固位部的其中一个外表面的受力分面与颌外牵引方向垂直,牵引治疗过程中固位部与牙齿上设置的固位附件扣合,带动牙齿移动,设置多个可以将牙齿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其他功能矫治时,如进行牵引时,不仅能够防止牙科器械与牙齿发生脱位,还能够增加牵引时的牵引固位力。

较佳地,所述固位部包括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围合形成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固位附件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不同。如此设置所述固位部的结构,与之相匹配的固位附件在与牙齿表面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固位部与固位附件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能够为牙科器械提供更大的固位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曲面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曲面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固位部与固位附件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固位附件与牙齿表面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减少对牙齿表面的损伤。

较佳地,所述固位部为容纳多边形附件、多曲面型附件、t型附件或“十”字型附件的空腔。提供多样的固位部,以适应不同的固位需求。

较佳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的固位部。前牙区的固位部与后牙区的固位部配合使用,使得前牙区和后牙区形成一个整体,提供更加稳固的固位力。

较佳地,所述固位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后牙区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由于后牙区向对颌设置有凸起部,设置在颊侧面和/或舌侧面的固位部能够固定所述凸起部,固位部可以设置在单侧牙齿上的颊侧和/或舌侧面,也可以设置在双侧牙齿上设置在颊侧/舌侧面,也可以颊侧和舌侧面均设置,还可以对称设置或根据实际的病历按需设置。

较佳地,所述固位部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后牙区近中位置,不仅能够提供与固位附件作用产生的固位力,还能够兼顾前牙区与后牙区发生脱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套组,包括两个上述的牙科器械。两个牙科器械分别佩戴在上下颌牙齿上,同时对患者的上下颌齿列进行矫治,能够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壳状牙科矫治系统,包括多个牙科器械套组,其中,至少一个牙科器械套组为上述的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套组。患者在正畸矫治过程中,由于佩戴的牙科器械套组,使得患者的错颌畸形得以矫正。设置多个牙科器械套组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佳的矫治效果以及治疗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套组,包括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为上述的牙科器械;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包括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设置若干容纳第二牙列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凸起部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摩擦部配合且促进咬合诱导的限位部;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与第二壳状牙科器械配合完成咬合重建的目的。

所述限位部为与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相应后牙区咬合面凹凸匹配的结构、为与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咬合面咬合匹配的结构、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相应后牙区咬合面设有开口的结构或为后牙区不覆盖第二壳状本体结构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壳状牙科矫治系统,包括多个牙科器械套组,其中,至少一个牙科器械套组为上述的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套组。

较佳的,不同的所述牙科器械套组中所述壳状牙科器械上凸起部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过程逐渐减小。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凸起部与所佩戴的齿列之间的空间内还设有加强咬合强度的填充部,给凸起部提供支撑力,防止上下颌咬合时凸起部发生形变。

较佳地,所述牙科矫治系统中,所述牙科器械套组的第一壳状本体的凸起部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过程逐渐减小。

较佳地,所述第一牙科器械的本体厚度为0.1-2.0mm。对于本体厚度的选择可以在不影响矫治效果的前提下,达到舒适、美观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矫治需求,可以选择均一厚度的牙科器械,也可以选择非均匀厚度的牙科器械,进行矫治。

较佳地,所述第一牙科器械的本体为厚度不均一的壳体,更好针对不同部位提供不同的矫治力,并且更加舒适、美观,为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治体验。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摩擦部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牙科器械本体的其它部位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以增加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摩擦部在咬合时的强度,避免发生形变。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凸起部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后牙区的颊侧和舌侧表面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置有向对颌凸出的凸起部,能够起到打开牙齿咬合且诱导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的作用;采用在凸起部上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结构,在打开咬合的同时,使得上下颌稳定接触;在牙科器械的后牙区与牙齿接触面上设置的固位部,能够增大牙科器械与牙齿的固位力,防止牙科器械在佩戴过程中发生脱落;同时,牙科器械采用一体式的结构,不需要将颌垫固定在牙齿上,也不需要将颌垫固定在牙科器械内,佩戴方便、舒适,易摘戴,不会对牙齿形成较大的创伤。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在后牙区设置有固位部,具有两个弯曲方向相同的曲面,对应的牙齿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固位附件,在与牙齿表面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这样的固位附件与固位部配合时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为牙科器械提供更大的固位力;固位部的两曲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结构设计,使得在固位部与固位附件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固位附件与牙齿表面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减少对牙齿表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位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牙科器械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颌牙套100;上颌颌垫101;摩擦部103;固位部2;第一外表面303;第二外表面302;下颌牙套200;下颌颌垫201;开口的结构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牙科器械,用于错颌畸形治疗,包括上颌牙套100,所述上颌牙套100包括符合人体齿列形状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容纳人体上颌前牙、前磨牙及磨牙的腔体,所述腔体间联通。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状本体两侧的后牙区向下颌方向凸出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所述上颌牙套100的颌垫101。

本实施例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101可以仅设置在前磨牙区,也可仅设置在磨牙区,也可部分设置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也可设置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的部分区域,还可全部设置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前牙区”包括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佩戴时,所述上颌牙套100后牙区的颌垫101与下颌人体齿列对应的后牙咬合,由于颌垫101的作用,所述上颌牙套100能够起到打开牙齿咬合并且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上颌牙套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在与牙齿咬合时会发生相对滑动,为增大上颌牙套的颌垫101与下颌后牙区牙齿咬合的摩擦力,所述上颌牙套的颌垫101的咬合面设置有与下颌齿列后牙的咬合面进行凹凸匹配的摩擦部,所述摩擦部设置为与下颌牙列后牙区的窝沟相匹配的凸出结构,所述摩擦部能够在咬合重建时增加上下颌稳定接触。

本实施例的上颌牙套100还可以配合前方牵引器对患者的上颌齿列进行牵引治疗,由于上颌牙套受前方牵引器的牵引作用,所述上颌牙套受到垂直于前牙的向外的牵引拉力,由于牵引拉力的作用,上颌牙套100与上颌齿列发生易位、甚至脱落。因此,为防止所述上颌牙套100与上颌齿列脱位,在人体上颌齿列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上颌牙套10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位附件配合的固位部2。所述上颌牙套100的固位部2为向颊侧突出的空腔,所述固位部2对称设置在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所述固位部设置于上颌牙套的后牙区,可以为所述上颌牙套提供更稳固的固位力。

优选的,所述固位部2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外表面303和第二外表面302,所述第二外表面302为向固位附件中心处内凹的曲面,所述第一外表面303同为曲面,所述第一外表面303、所述第二外表面302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外表面303、所述第二外表面302围合形成所述空腔,即为所述固位部2。

这种固位部2,在与固位附件配合使用时,在与人体牙齿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固位附件与固位部配合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提供更大的固位力。

本实施例的固位部2的外表面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面呈一定的角度设置,使得所述固位部的第一外表面303或所述第二外表面302的受力分面与颌外牵引方向垂直,牵引治疗过程中固位部与牙齿上设置的固位附件扣合,带动牙齿移动,设置多个可以将牙齿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其他功能矫治时,如进行牵引时,不仅能够防止牙科器械与牙齿发生脱位,还能够增加牵引时的牵引固位力。

本实施例中,固位部2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颌牙套100后牙区的颊侧面,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固位部2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颌牙套100的后牙区的舌侧面,或颊侧面、舌侧面同时设置,或上颌左右两侧的颊侧面和/或唇侧面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颌牙套前牙区的唇侧面也可设置有固位部,前牙区的固位部与后牙区的固位部配合使用,使得前牙区和后牙区形成一个整体,提供更加稳固的固位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颌牙套颌垫101的厚度较其他区域的厚度更厚,或者设置为所述上颌牙套颌垫101的硬度较其他区域的硬度更高,使得颌垫101更坚固、耐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颌牙套100在需要矫治的部位、在所述颌垫101的位置以及所述颌垫101的咬合面的位置其厚度较厚,所述厚度可以设置为2mm、1.5mm、1mm,0.75mm、0.5mm;而在其他位置的厚度相较这些部位的厚度较小,上颌牙套的局部位置还可以设置为0.1mm,以此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以及舒适、美观的患者体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颌牙套也可以设置为厚度均一的壳体,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所述颌垫101的咬合强度,所述颌垫101与上颌磨牙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为高分子树脂,以增加颌垫101的支撑强度,防止咬合过程发生形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包括上颌牙套100,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中,其中一侧后牙区向对颌凸出形成颌垫101,如图3所示,另一侧后牙区与人体上颌齿列后牙区匹配。所述上颌牙套100设置有颌垫101的一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t”型固位部2,所述上颌牙套100未设置有颌垫的一侧后牙区可以不设置固位部,也可设有相应的固位部,此种结构适用于部分偏颌病例,但是此种应用的颌垫101的厚度较实施例1中所述的颌垫小,根据实际病例的需求进行调整。当然,所述颌垫101也可同时设于上颌牙套的左右两侧,所述“t”型固位部可同时设于相应后牙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上颌牙套后牙区向下颌凸出设置有颌垫,所述上颌牙套设置有颌垫的一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部,所述固位部为矩形形状,如图4所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上颌牙套的后牙区设置有颌垫,以及与所述颌垫101配合设置的固位部2,所述固位部设置为窗口型形状,如图5所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上颌牙套的后牙区对称设置有颌垫,以及与所述颌垫101配合设置的固位部2,所述固位部设置为“十”字型形状,如图6所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上颌牙套的后牙区对称设置有颌垫,以及与所述颌垫101配合设置的固位部2,所述固位部设置为鸢尾型形状,如图7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套组,包括上颌牙套100以及下颌牙套200,请参见图8,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向下颌凸出形成上颌颌垫101,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向上颌凸出形成下颌颌垫201。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上颌颌垫101的咬合面设置有摩擦部103,所述摩擦部103为与上颌牙列具有相同纹理的结构。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下颌颌垫201的咬合面设置有摩擦部103,所述摩擦部为与下颌牙列具有相同纹理的结构。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上颌颌垫101与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下颌颌垫201咬合匹配,从而进行咬合重建。

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处的颊侧面向颊侧凸出形成固位部2,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处的颊侧面向颊侧凸出形成固位部2。

佩戴时,所述上颌牙套100、所述下颌牙套200配合用于人体上下颌齿列,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上颌颌垫101以及下颌牙套200的下颌颌垫201相互咬合,所述上颌颌垫101的摩擦部与所述下颌颌垫201的摩擦部的咬合匹配,起到稳定打开咬合的作用。同时所述上颌牙套100、所述下颌牙套200配合使用,开颌的同时还能获得对下颌牙列的矫治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套组,包括上颌牙套100以及下颌牙套200,请参见图9,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向下颌凸出形成上颌颌垫101,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与人体下颌齿列配合,且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设置为开口的结构210,所述开口的结构210作为限位部,限制所述上颌颌垫101的咬合,促进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咬合重建。所述上颌牙套的上颌颌垫101的咬合面设置有摩擦部103,所述摩擦部103的结构为与人体上颌齿列的后牙区相匹配的咬合面,所述上颌颌垫101与下颌齿列的后牙咬合匹配,从而达到咬合重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下颌牙套200设有容纳下颌牙列的壳体,所述下颌牙套200在上颌颌垫10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下颌牙列具有相同纹理的结构,所述限位部与上颌颌垫101咬合匹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颌牙套200的限位部还可设置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镂空的结构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还可以设置为将后牙区暴露的结构,所述上颌颌垫与下颌牙列咬合匹配。

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部2,所述下颌牙套200佩戴于下颌齿列,可设置固位部,也可不设置固位部。所述上颌牙套100和下颌牙套200上还可设有扣合矫治时起到不同矫治作用附件的固位部,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套组,包括上颌牙套100以及下颌牙套200,请参见图10,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向下颌凸出形成上颌颌垫101,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向上颌凸出形成下颌颌垫201,所述上颌牙套100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部,所述下颌牙套200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部。上颌颌垫101的咬合面设置有摩擦部103,所述上颌颌垫101的摩擦部103为镂空结构,下颌颌垫201的咬合面同样设置有摩擦部103,所述下颌颌垫201的摩擦部103设置为镂空结构,所述上颌牙套100与所述下颌牙套200咬合时,颌垫的镂空结构增大了咬合面的摩擦力,使得上下颌相对位置稳定,同时还能够诱导咬合。

为增加颌垫的咬合强度,所述上颌颌垫101的镂空结构的摩擦部103的硬度大于上颌牙套100其它部位的硬度;所述下颌颌垫201的镂空结构的摩擦部103的硬度大于下颌牙套200其它部位硬度。同时,所述上颌颌垫101的摩擦部、所述下颌颌垫201的摩擦部的厚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上颌牙套或下颌牙套其他部位的厚度。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颌颌垫的摩擦部103设置为磨砂表面的结构,所述下颌颌垫的摩擦部103设置为磨砂表面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固位部2设置在上颌牙套、下颌牙套的颊侧面以及舌侧面,所述上颌颌垫的摩擦部103设置为凸点结构,如图12所示,所述下颌颌垫的的摩擦部103设置为凸点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部的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孔洞的结构,或者所述摩擦部还可以设置为孔洞与凸点结构同时设置的结构,此处不做限制。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颌颌垫的摩擦部与所述下颌颌垫的摩擦部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结构,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用于错颌畸形治疗,包括若干组牙套,每一组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

其中,第一组牙套包括第一上颌牙套和第一下颌牙套,根据患者的第一矫治目标的齿列设计。第一上颌牙套的两侧后牙区向下颌方向凸出,形成第一上颌颌垫,所述第一上颌颌垫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固位部。所述第一下颌牙套与患者下颌齿列相匹配,且所述第一下颌牙套的后牙区对应所述第一上颌颌垫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的限位部,所述开口的限位部与颌垫配合具有咬合重建的作用。

第一上颌牙套和第一下颌牙套分别佩戴在患者上、下颌齿列,佩戴合适周期后取下,佩戴时间为7-14天,也可根据患者矫治情况设计第二组牙套。

所述第二组牙套与所述第一组牙套具有相似的结构,第二组牙套包括第二上颌牙套、第二下颌牙套,根据患者的第二矫治目标的齿列设计。所述第二上颌牙套的第二上颌颌垫的高度小于第一上颌牙套的第一上颌颌垫的高度,患者佩戴7-14天后取下。

本实施例的牙科矫治系统,患者在佩戴牙套的过程中,由于颌垫的开颌作用,诱导下颌齿列回收或前伸,从而进行错颌矫治。经矫治,患者的错颌畸形被慢慢矫正,因此颌垫的高度设置为慢慢减小,直至最后不需要设置颌垫,带有颌垫的牙套佩戴时间约为0-6个月。

也可根据患者齿列的矫治情况设计下一上颌牙套,佩戴进行矫治,直至完成矫治,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例情况设计出连续的矫治方案,并将其制备成相应的牙套,患者佩戴完成相应的矫治治疗。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用于错颌畸形治疗,包括若干组牙套,每一组牙套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

其中,第一组牙套包括第一上颌牙套和第一下颌牙套,根据患者的第一矫治目标的齿列设计。第一上颌牙套的两侧后牙区向下颌方向凸出,形成第一上颌颌垫,所述第一上颌颌垫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固位部。所述第一下颌牙套的两侧后牙区设置为向上凸出的第一下颌颌垫,所述下颌牙套的两侧后牙区的颊侧面设置有固位部。

第一上颌牙套和第一下颌牙套分别佩戴在患者上、下颌齿列,佩戴合适周期后取下,佩戴时间为7-14天,也可根据患者矫治情况设计第二组牙套。

所述第二组牙套与所述第一组牙套具有相似的结构,第二组牙套包括第二上颌牙套、第二下颌牙套,根据患者的第二矫治目标的齿列设计。所述第二上颌牙套的第二上颌颌垫的高度小于第一上颌颌垫的高度,所述第二下颌牙套的第二下颌颌垫的高度小于第一下颌颌垫的高度,患者佩戴7-14天后取下。

也可根据患者齿列的矫治情况设计下一组牙套,佩戴进行矫治,直至完成矫治,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例情况设计出连续的矫治方案,并将其制备成相应的牙套,患者佩戴完成相应的矫治治疗。其中,带有颌垫的牙套佩戴时间约为0-6个月。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