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缝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2147发布日期:2020-07-14 17:0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医用缝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缝针。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当患者需要对血管腔内、空腔脏器内等进行直视缝合,或者进行管腔吻合对接、管腔破裂修补、空腔脏器破裂修补等时候,由于管腔内视野不清,如外科手术用普通的缝合方法,不得不通过过多操作显露管腔内,通过穿刺的方法可避免因显露管腔内而进行的操作,此时往往会采用线状缝合方法,在采用线状缝合方法时,不论是由管腔内向管腔外穿刺,还是由管腔外向管腔内穿刺,现有的缝针都不能够很好有效地完成,尤其是当有些伤口较为隐蔽时,便会导致手术操作困难,增加手术时间,增长手术显露时间,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的创伤。另一方面,在空腔脏器破裂等缝合时,线状缝合方法不能有效完成,需要面状无张力缝合(即大面积缝合),而目前所有缝针均不能完成面状无张力缝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缝针,用于解决手术缝合时隐蔽部位操作困难的问题以及能完成面状无张力缝合。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医用缝针,所述新型医用缝针包括:

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包括弧形的穿刺针和位于所述穿刺针的第一端上的针尖,所述针尖上设置有针孔;

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穿刺针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缝合线能够从所述针孔内穿过。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上设置有引导棒。

优选地,所述引导棒设置在缝合线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引导棒为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引导棒的与所述缝合线连接的一端为圆头,所述引导棒的另一端为尖头。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与所述引导棒为挤压锻模连接。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为半圆圆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为表面光滑的聚丙烯线。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与所述穿刺针为挤压锻模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医用缝针上的针尖打孔,当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面状缝合时,可以很好的进行在管腔内进行穿刺,并在穿刺之后能够快速形成可以收紧的条件,大大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显露时间,进而减少患者因为手术产生进一步创伤的风险。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手术缝合时隐蔽部位操作困难的问题以及能够完成面状无张力缝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医用缝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医用缝针在穿刺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医用缝针在穿刺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缝合针;11:穿刺针;12:针尖;13:针孔

20:缝合线;21:引导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医用缝针,参见图1和图2,新型医用缝针包括:缝合针10和缝合线20。其中,缝合针10包括弧形的穿刺针11和位于穿刺针11的第一端上的针尖12,针尖12上设置有针孔13;缝合线20的第一端与穿刺针11的第二端连接且缝合线20能够从针孔13内穿过。在现代医学中,当患者需要对血管腔内、空腔脏器内等进行直视缝合,或者进行管腔吻合对接、管腔破裂修补、空腔脏器破裂修补等时候,由于管腔内视野不清,如外科手术用普通的缝合方法,不得不通过过多操作显露管腔内部情况,而通过穿刺的方法可避免因要显露管腔内部而进行的操作,尽可能减少管腔内部显露程度。空腔脏器破裂等缝合时,需要面状无张力缝合(即大面积缝合),在采用面状缝合时,需要由管腔内向管腔外穿刺,参见图3,此时缝合针10经管腔外穿刺置入管腔内,缝合线20从针孔13穿过,缝合线20的一端在管腔内,一端在管腔外,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引导穿刺针11送达到需要缝合的位置,并将穿刺针11垂直于管腔壁穿刺,针尖穿出管腔外,将缝合线20送到管腔外,将缝合线20在管腔外形成第一个波浪,参见图4。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4,当缝合针10在管腔外套入缝合线20形成第一个波浪之后,将缝合线20的第二端穿过第一个波浪,缝合针10继续退回管腔内,之后,并再进行第二次穿刺将缝合线20送到管腔外,形成第二个波浪,之后再将缝合线20的第二端继续穿过第二个波浪,如此重复操作,依次形成第三、第四个波浪,直至全部缝合好患者伤口,最后将穿刺针11与缝合线20分离并撤出管腔,之后将缝合线20收紧,并在缝合的终端打结,便可以完成线装缝合。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缝合针10的针尖12打孔,当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面状缝合时,可以很好的进行在管腔内进行穿刺,并在穿刺之后能够快速形成可以收紧的条件,大大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显露时间,进而减少患者因为手术产生进一步创伤的风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缝合线20上设置有引导棒21,在缝合针10多次穿刺将缝合线20送到管腔外形成波浪之后,缝合线20在管腔外的一端,需要穿过所有缝合线20形成的一端,此时需要引导棒21来引导缝合线20在管腔外的一端来穿过缝合线20形成的波浪。

其中,引导棒21设置在缝合线20的第二端,具体设置在缝合线20第二端的端口,能很好的引导缝合线20穿过缝合线20形成的波浪。进一步地,引导棒21为圆柱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棒21的长为10mm,直径为0.4mm,较长的长度与较细的直径,可以很轻松的引导缝合线20穿越多个缝合线20形成的波浪,大大减少手术的时间。

另外,继续参见图1,引导棒21的与缝合线20连接的一端为圆头,引导棒21的另一端为尖头,引导棒21的圆头可以很方便的与缝合线20进行链接,而尖头可以使得引导棒21能够更好的引导缝合线20穿过缝合线20形成的波浪,不会因为存在棱角,使得穿过波浪的过程中,产生棱角勾住缝合线20的情况。

其中,缝合线20与引导棒21为挤压锻模连接,缝合线20线与引导棒21附着在一起,形成平滑的连接点,在手术过程中,线与引导棒21的连接尤为重要,既要使得引导棒21与缝合线20有一定的连接强度,又不能使用任何的粘合剂,因此,挤压锻模成型的引导棒21与缝合线20的连接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使用需求。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穿刺针11为半圆圆弧形状,在线装缝合手术过程中,穿刺针11需要多次穿刺管腔壁,半圆圆弧形状的穿刺针11,能够更容易穿刺管壁,在完成一次穿刺之后能够快速的将缝合线20形成波浪形,同时半圆弧的形状也能够使得穿刺针11在穿刺之后能够迅速的从管腔内抽出。其中,半圆圆弧形状是指圆心角为180°的圆弧。

进一步地,穿刺针11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截面的穿刺针11更为方便夹取,同时能够更好在管腔内进行移动,由于是弧形的表面,穿刺针11不容易损伤管腔。

其中,缝合线20为表面光滑的聚丙烯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选用的聚丙烯线,具有纤维强度高、延伸度适中、初始模量较低、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因此使缝合线20具有良好的均一性、稳定性、无毒无抗原性,无致癌性,能抗胃酸、胃消化酶和感染,组织反应极小等特点,同时缝合线20也有70mm、90mm、120mm等多种长度可以选择。

此外,缝合线20与穿刺针11为挤压锻模连接,缝合线20线与穿刺针11附着在一起,形成平滑的连接点,在手术过程中,线与引导棒21的连接尤为重要,既要使得穿刺针11与缝合线20有一定的连接强度,又不能使用任何的粘合剂,因此,挤压锻模成型的穿刺针11与缝合线20的连接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使用需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