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116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及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准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即氧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是缓解缺氧和/或降低paco2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适量吸氧有利于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滞留,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临床将吸入的氧分为低浓度、中等浓度和高浓度,并根据不同疾病或同种疾病不同情况按需给不同浓度的氧,且需要做出吸氧效果评价,以决定调整吸氧浓度、给氧途径及是否终止吸氧。因此,适时了解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动态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如此,通过数据收集,还可为各种氧疗适应症提供循证依据。

现有公开号为cn20939252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护理用便于吸氧管存放的吸氧装置,包括氧气存放装置、万向轮、背板和通孔,所述氧气存放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前端设置有吸氧管接口,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氧气存放装置的底部,且氧气存放装置的上端后侧焊接有连接轴,所述背板固定在氧气存放装置的后表面,所述滑槽上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挡板相互固定,所述通孔开设在滑块表面,且滑块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绷带

但是,上述的这种目前的吸氧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吸氧装置的使用精度;且不便于在吸氧过程中对患者的吸氧时间进行评估,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吸氧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来了一种精准吸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准吸氧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精准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罐本体、与储氧罐本体固定连接的且用对储氧罐本体进行支撑的支脚、设置在储氧罐本体上的检修口,用于对检修口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设置在储氧罐本体的上端用于外接于吸氧管的吸氧接口以及设置在储氧罐本体一侧的监测组件;

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光电检测器和计时模块,所述监测组件通过无传输模块外接于医疗设备;

所述光电检测器包括设置光电检测器一端的与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设置在探头两侧的发光管;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检测口相适配的密封盖、固定设置在密封盖上的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便于通过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的检修口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的工作储氧精度,且便于通过检测模块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对患者的吸氧时间进行评估,并通过吸氧接口对储氧罐内的氧气与患者的吸氧管相连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氧气进行吸取的精度。

较佳的,所述反光管设置为第一检测灯和第二检测灯,所述第一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660nm红光led灯组,所述第二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940nm红外光灯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对660nm红光吸收量较少;而对940nm红外光吸收量较多;血红蛋白则反之,从而便于测定红外光吸收量与红光吸收量之比值,就能确定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

较佳的,所述光电检测器通过连接线与设置在储氧罐本体上的连接柱相连接,所述连接柱远离与光电检测器相连接的一端与储氧罐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与连接柱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连接线将光电检测器与储氧罐本体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较佳的,所述光电检测器与计时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分线相连接,所述连接分线的两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器与计时模块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便于通过连接分线将光电检测器与计时模块相连接,便于收纳整理。

较佳的,所述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转轴与第二连接座相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与第三连接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分别与储氧罐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和推杆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母相适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便于通过固定螺母将推杆与第三连接座相连接,进而便于将密封盖与检修口相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的检修口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的工作储氧精度。

较佳的,所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储氧罐本体一侧用于对监测组件进行收纳的存储盒以及固定设置在光电检测器上的束缚带,所述存储盒设置为开口朝上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存储盒对监测组件进行收纳,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较佳的,所述束缚带设置为弹性绷带,所述弹性绷带的两侧与光电检测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束缚带将光电检测器与患者相连接,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精准吸氧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通过设置储氧罐本体、用于对检修口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设置在储氧罐本体的上端用于外接于吸氧管的吸氧接口以及设置在储氧罐本体一侧的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光电检测器和计时模块,所述监测组件通过无传输模块外接于医疗设备,所述光电检测器包括设置光电检测器一端的与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设置在探头两侧的发光管,所述反光管设置为第一检测灯和第二检测灯,所述第一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660nm红光led灯组,所述第二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940nm红外光灯组,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对660nm红光吸收量较少;而对940nm红外光吸收量较多;血红蛋白则反之,从而便于测定红外光吸收量与红光吸收量之比值,就能确定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进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便于通过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的检修口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的工作储氧精度,且便于通过检测模块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对患者的吸氧时间进行评估,并通过吸氧接口对储氧罐内的氧气与患者的吸氧管相连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氧气进行吸取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精准吸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精准吸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1、储氧罐本体;2、支脚;3、检修口;4、密封盖;41、推杆;411、第一连接座;412、第二连接座;5、固定螺母;51、第三连接座;6、吸氧接口;7、连接柱;8、连接线;9、光电检测器;91、束缚带;10、计时模块、11、存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一种精准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罐本体1、与储氧罐本体1固定连接的且用对储氧罐本体1进行支撑的支脚2、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上的检修口3,用于对检修口3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的上端用于外接于吸氧管的吸氧接口6以及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一侧的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光电检测器9和计时模块10,监测组件通过无传输模块外接于医疗设备,光电检测器9包括设置光电检测器9一端的与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设置在探头两侧的发光管,反光管设置为第一检测灯和第二检测灯,第一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660nm红光led灯组,第二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940nm红外光灯组,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对660nm红光吸收量较少;而对940nm红外光吸收量较多;血红蛋白则反之,从而便于测定红外光吸收量与红光吸收量之比值,就能确定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进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便于通过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1的检修口3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1的工作储氧精度,且便于通过检测模块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对患者的吸氧时间进行评估,并通过吸氧接口6对储氧罐内的氧气与患者的吸氧管相连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氧气进行吸取的精度;

参考图1和图2,光电检测器9通过连接线8与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上的连接柱7相连接,连接柱7远离与光电检测器9相连接的一端与储氧罐本体1固定连接,连接线8与连接柱7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连接线8将光电检测器9与储氧罐本体1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参考图1和图2,光电检测器9与计时模块10之间通过连接分线相连接,连接分线的两端分别与光电检测器9与计时模块10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连接分线将光电检测器9与计时模块10相连接,便于收纳整理;

参考图1和图2,密封组件包括与检测口相适配的密封盖4、固定设置在密封盖4上的第一连接座411、与第一连接座41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推杆41,推杆41的一端通过连接转轴与第二连接座412相铰接,推杆4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5与第三连接座51相连接,第二连接座412和第三连接座51分别与储氧罐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座51和推杆41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母5相适配的螺纹孔,从而便于通过固定螺母5将推杆41与第三连接座51相连接,进而便于将密封盖4与检修口3相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1的检修口3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1的工作储氧精度;

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一侧用于对监测组件进行收纳的存储盒11以及固定设置在光电检测器9上的束缚带91,存储盒11设置为开口朝上的结构,进而便于通过存储盒11对监测组件进行收纳,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束缚带91设置为弹性绷带,弹性绷带的两侧与光电检测器9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束缚带91将光电检测器9与患者相连接,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氧罐本体1、用于对检修口3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的上端用于外接于吸氧管的吸氧接口6以及设置在储氧罐本体1一侧的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光电检测器9和计时模块10,监测组件通过无传输模块外接于医疗设备,光电检测器9包括设置光电检测器9一端的与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设置在探头两侧的发光管,反光管设置为第一检测灯和第二检测灯,第一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660nm红光led灯组,第二检测灯设置为波长为940nm红外光灯组,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对660nm红光吸收量较少;而对940nm红外光吸收量较多;血红蛋白则反之,从而便于测定红外光吸收量与红光吸收量之比值,就能确定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进而便于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便于通过密封组件对储氧罐本体1的检修口3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储氧罐本体1的工作储氧精度,且便于通过检测模块实时的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对患者的吸氧时间进行评估,并通过吸氧接口6对储氧罐内的氧气与患者的吸氧管相连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氧气进行吸取的精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评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