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3510发布日期:2020-09-29 09:2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



背景技术:

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孕妇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婴儿的正常生产。

而在分娩的过程中对孕妇对孕妇的体力消耗巨大,究其原因目前孕妇在生产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发力点,而孕妇的手部和脚部是人体的主要发力部位,同时有效的发力机构可以分散孕妇分娩时的分散力,降低了患者的痛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发力机构的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半床身处开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通过转轴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助起板,所述床体的下半床身处开设有分娩通腔;调角机构,所述调角机构安装在床体上;拉力机构,所述拉力机构安装在床体的中部,所述拉力机构包括安装杆、套管、连接杆、第一螺纹固定杆、拉簧和拉手,两根规格相同的所述安装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腔两侧的床体上,且两根安装杆处于床体中间段,两根所述安装杆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套管,且两个套管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所述套管的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中均插设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固定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垂直设置的拉簧,且两根拉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手;束脚机构,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束脚机构分别安装在分娩通腔两侧的床体上;调距机构,所述床体上安装有两个用于调节束脚机构距离的调距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角机构包括螺纹杆、转钮、梯形块,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的内底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安装腔的内顶壁并固定安装有转钮,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梯形块,且梯形块的上表面为切面并与助起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角机构还包括限位杆,两根相同的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且两根限位杆与螺纹杆平行设置并对称分布在螺纹杆的两侧,两根所述限位杆分别穿过梯形块开设的滑动通孔。

优选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滑动槽、滑动杆、滑块和第二螺纹固定杆,所述滑动槽开设在床体下半床身上,且滑动槽内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且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杆插设在螺纹通孔内并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束脚机构包括竖板、撑腿板、束缚绑带和固定通孔,所述竖板固定安装在滑块的后端面上,且竖板垂直设置,所述竖板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撑腿板,所述撑腿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绑带,且撑腿板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束缚绑带的固定通孔。

优选的,所述束脚机构包括还凹槽,所述撑腿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嵌合有海绵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医护人员通过滑动套管的高度使得孕妇双手可以抬起握住两个拉手后,通过拧紧旋转的方式使得第一螺纹固定杆将套管牢牢固定在安装杆上,从而孕妇在分娩时,用力下拉拉手可以使得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提供合适辅助发力结构,给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孕妇将双脚放置到撑腿板的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通过束缚绑带缠绕过孕妇腿部后将束缚绑带牢牢系在固定通孔上,从而完成孕妇腿部的固定,推动竖板使得竖板随着滑块沿着滑动杆水平滑动,使得束脚机构可以根据孕妇腿长来调节孕妇腿部的弯曲程度,从而孕妇在生产过程中,脚部也可以有足够的卸力结构,配合分娩通腔,使得医护人员更加方便为孕妇提供辅助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床体,2、安装腔,3、助起板,4、调角机构,41、螺纹杆,42、转钮,43、梯形块,44、限位杆,5、拉力机构,51、安装杆,52、套管,53、连接杆,54、第一螺纹固定杆,55、拉簧,56、拉手,6、分娩通腔,7、调距机构,71、滑动槽,72、滑动杆,73、滑块,74、第二螺纹固定杆,8、束脚机构,81、竖板,82、撑腿板,83、凹槽,84、束缚绑带,85、固定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产科护理用新型分娩床包括:床体1、调角机构4、拉力机构5、调距机构7和束脚机构8,所述床体1的上半床身处开设有安装腔2,且安装腔2内通过转轴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助起板3,所述床体1的下半床身处开设有分娩通腔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调角机构4安装在床体1上,所述调角机构4包括螺纹杆41、转钮42、梯形块43,所述螺纹杆4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2的内底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4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腔2的内顶壁并固定安装有转钮42,所述螺纹杆41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梯形块43,且梯形块43的上表面为切面并与助起板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而所述调角机构4还包括限位杆44,两根相同的所述限位杆44固定安装在安装腔2内,且两根限位杆44与螺纹杆41平行设置并对称分布在螺纹杆41的两侧,两根所述限位杆44分别穿过梯形块43开设的滑动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床体1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腿(图中未画出),孕妇平趟在床体1上,医护人员转动转钮42带动螺纹杆41旋转,从而推动梯形块43沿着螺纹杆41向床体1中间段滑动,随着梯形块43靠近床体1中部,从而助起板3转动的角度增大直到调节到符合孕妇分娩时舒适的体位,以便提高孕妇分娩时的舒适度。

参考图1所示,所述拉力机构5安装在床体1的中部,所述拉力机构5包括安装杆51、套管52、连接杆53、第一螺纹固定杆54、拉簧55和拉手56,两根规格相同的所述安装杆51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腔2两侧的床体1上,且两根安装杆51处于床体1中间段,两根所述安装杆51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套管52,且两个套管52之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53,所述套管52的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中均插设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固定杆54,所述连接杆5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垂直设置的拉簧55,且两根拉簧55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手56。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好孕妇体位后,医护人员通过滑动套管52的高度使得孕妇双手可以抬起握住两个拉手56后,通过拧紧旋转的方式使得第一螺纹固定杆54将套管52牢牢固定在安装杆51上,从而孕妇在分娩时,用力下拉拉手56可以使得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提供合适辅助发力结构,给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参考图2所示,所述床体1上安装有两个用于调节束脚机构8距离的调距机构7,所述调距机构7包括滑动槽71、滑动杆72、滑块73和第二螺纹固定杆74,所述滑动槽71开设在床体1下半床身上,且滑动槽71内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杆72,所述滑动杆72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73,且滑块73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杆74插设在螺纹通孔内并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

参考图1所示,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束脚机构8分别安装在分娩通腔6两侧的床体1上,所述束脚机构8包括竖板81、撑腿板82、束缚绑带84和固定通孔85,所述竖板81固定安装在滑块73的后端面上,且竖板81垂直设置,所述竖板81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撑腿板82,所述撑腿板8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束缚绑带84,且撑腿板82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束缚绑带84的固定通孔85。

需要说明的是:孕妇将双脚放置到撑腿板82的上表面开设的凹槽83内,通过束缚绑带84缠绕过孕妇腿部后将束缚绑带84牢牢系在固定通孔85上,从而完成孕妇腿部的固定,推动竖板81使得竖板81随着滑块73沿着滑动杆72水平滑动,使得束脚机构8可以根据孕妇腿长来调节孕妇腿部的弯曲程度,从而孕妇在生产过程中,脚部也可以有足够的卸力结构,配合分娩通腔6,使得医护人员更加方便为孕妇提供辅助护理。

参考图1所示,所述束脚机构8包括还凹槽83,所述撑腿板8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83,且凹槽83内固定嵌合有海绵垫,海绵垫提高了孕妇腿部放置时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