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3325发布日期:2020-08-11 21:2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是中国传统医术的一种。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现代科研领域中研究发现针刺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临床疗效较显著,且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中对动物模型进行针灸学的研究是常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实验动物的依从性差,固定时易受惊吓,使动物产生应激,干扰实验结果,而目前科研器材市场应用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很难大规模投入使用,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提高实验动物的依从性,不容易惊吓动物,提高实验效率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装置依从性差,影响实验结果等问题。

检索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1420850212.4,申请日期:2015.6.10,该装置公开了一种针刺用实验动物固定器,包括套管、三脚架和夹子,套管内腔与毫针形状大小匹配,三脚架的三个脚架顶端分别与套管外壁铰接,三个脚架的末端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在动物皮毛上的夹子。此实用新型装置虽然能够牢固地固定实验动物,但是对实验动物的伤害较大,不符合伦理道德。一旦针刺时间稍长,实验动物容易挣扎而且变更体位,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此外,该装置的投入成本高,操作复杂,不利于推广使用。其专利申请号:cn201711415056.3,申请日期:2017.12.22,该装置设计了一种小鼠固定并寻穴针刺的动物实验装置包括用于小鼠穿着的衣体、放置小鼠的底座和与衣体连接配合的固定机构,小鼠穿着衣体并通过前肢套孔、后肢套孔、上通孔露出四肢和头部位置,通过底座与衣体配合固定小鼠,通过固定机构与衣体连接将衣体周边定位。此实用新型装置虽操作简便,且能够为实验动物创造一个开放舒适的环境,但不能实现持续牢固的固定,难以预防实验过程中若因实验动物的体位自由变更而出现针刺腧穴定位的偏差。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不利于广泛推广。所以综上所述,急需要一种能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依从性,不容易惊吓动物,减少实验动物的挣扎,提高实验效率,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而关于这种新型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所述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由实验服和约束带组成;所述的实验服上设有供所述实验动物体部进入的柱形套和遮盖头部的锥形套;所述的约束带设置在实验服的三个位置,第一约束带设置在柱形套的前端,第二约束带设置在柱形套的末端,第三约束带设置在锥形套的前端。

在上述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约束带分别固定连接在实验服上。

在上述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实验服的内表面与所述实验动物头部接触的位置设有不透光层。

在上述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柱形套和锥形套为一体式结构,其中两者内部为空心结构,并且在柱形套的前端设置有敞开口。

在上述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锥形套的末端设有供所述实验动物正常呼吸的呼吸口。

在上述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柱形套上设有自下而上的拉链。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实验服对实验动物进行了包裹,解放了实验人员的双手和节省了固定时间,整体提高实验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约束带的设置加强了实验服的固定效果,防止了实验动物挣扎逃离该固定装置。

3、本实用新型中实验服内表面与实验动物头部接触的部位不透光层的设置,可以为实验动物营造出黑暗的环境,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减少挣扎。而减少挣扎不但可以实现有效固定的实验目的,而且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小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避免激素分泌失衡,保障实验的客观性。

4、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a、1b是本实用新型中不同状态下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添加呼吸口后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添加呼吸口和拉链之后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4是添加呼吸口和拉链之后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实验服2.柱形套3.锥形套

4.第一约束带5.第二约束带6.第三约束带

7.呼吸口8.拉链9.敞开口

10.不透光层

实施例1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

请参见附图1a、1b所示,附图1a、1b是本实用新型中不同状态下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所述的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由实验服1和约束带组成;所述的实验服1上设有供所述实验动物体部进入的柱形套2和遮盖头部的锥形套3;所述的约束带设置在实验服1的三个位置,第一约束带4设置在柱形套2的前端,第二约束带5设置在柱形套2的末端,第三约束带6设置在锥形套3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约束带分别固定连接在实验服1上。所述的约束带至少有两处,两条约束带分别与实验服1上对应接触实验动物的颈部及以下部位连接。第三约束带6则设定于实验服1上对应接触实验动物头部与体部位置的相接处,既助于连接实验服1上分别对应接触实验动物体部与头部的两部分,也可联合第二约束带5加强实验服1的固定效果,防止实验动物挣扎逃离该固定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实验服1的内表面与所述实验动物头部接触的位置设有不透光层10。当实验服上应接触实验动物头部的部位遮住实验动物的面部时,对大部分特别是大鼠、兔子等喜暗善钻洞的实验动物而言,实验服内的不透光层10能够营造出黑暗的环境,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减少挣扎。而减少挣扎不但可以实现有效固定实验的目的,而且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小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避免激素分泌失衡,保障实验的客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柱形套2和锥形套3为一体式结构,其中两者内部为空心结构,并且在柱形套的前端设置有敞开口9。实验动物体部从敞开口9进入实验服1,实验服1对实验动物形成包裹,实验服上对应接触实验动物头颈部部位的锥形套3的设置和对应接触实验动物的颈部至尾部部位的柱形套2的设置,使实验服的整体结构贴合实验动物的体部和头部后,可以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先将实验动物放入柱形套内,接着将实验动物的体部进入锥形套后,再将锥形套遮盖其头部,实验服对实验动物形成包裹,最后实验服通过约束带固定实验动物。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服内表面与实验动物头部接触的部位不透光,从而可以为实验动物提供更好的黑暗环境,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减少挣扎。通常而言,在动物实验中,常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此时,实验服1为鼠衣,鼠衣可以选用柔软透气有弹性的材料以提高舒适性,如布质、丝质材料等。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大鼠的体型质量,可以设计不同尺寸大小的鼠衣,分别以350g和550g体质量大鼠为例设计鼠衣:550g大鼠鼠衣的头颈部长约为6cm,从头颈部至臀尾部的长约为15cm,直径约为8cm;350g大鼠鼠衣的头颈部长约为5cm,从头颈部至臀尾部的长约为12cm,直径约为7cm。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利用实验服对实验动物进行了包裹,解放实验人员的双手和节省固定时间,整体提高实验效率。而且由于实验服具备柔性和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能够避免一般硬性固定材料对实验动物造成的伤害,以及减少实验动物的挣扎。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实施例2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

请参见附图2所示,附图2是添加呼吸口后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实验动物固定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有结构。当实验服1对实验动物形成包裹时,实验服1上对应接触实验动物头部的部位遮住实验动物的面部,实验服1上设有供实验动物呼吸的呼吸口7。该呼吸口7可以是直径约为0.5至2cm的网格结构,可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体型决定,优选呼吸口的直径为1cm。

当实验服1上对应接触实验动物头部的部位遮住实验动物的面部时,对大部分的实验动物,特别是大鼠、兔子等喜暗善钻洞的实验动物而言,实验服1能够营造黑暗的环境,使其快速适应并产生安全感,从而减少挣扎,既实现有效固定的实验目的,还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小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防止激素分泌紊乱,保障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通常,实验服1可以通过采用不透光材质或在对应接触实验动物面部的部位增加不透光层来更好地营造黑暗环境。

实施例3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

请参见附图3、4所示,附图3和附图4分别是添加呼吸口和拉链之后的一种实验动物针刺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实验动物固定装置,第三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有结构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所有结构。其不同之处是所述的实验服对应接触实验动物体部柱形套出设置有有自下而上的拉链8,利用预设的拉链8以调节开口大小,方便暴露实验动物自身腧穴定位区域以施针。在本实施方式中,实验服1上预设拉链8可根据腧穴区域的定位来调整开口尺寸,提高实验服1的便利性。实验服1上拉链自下而上拉开,开口分别向两边翻折后,暴露所取腧穴定位区域,再结合约束带以加强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