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8375发布日期:2020-07-21 12:33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图电极是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它将人体表面心电信号通过导联线传递给心电图机,作进一步的处理。心电图电极按连接部位的不同通常分为肢体导联电极和胸部导联电极。胸部导联电极又分为吸盘式电极和贴片式电极。吸盘式电极大多在心电图检查时短时间临时使用,贴片式电极大多在心电监护时长时间使用。心电监护通常超过24小时,有的长达10天以上。

目前,有一种普遍使用的动态心电图测定仪,它不设置专门固定电极和导线的装置,使用时用胶布将电极固定在皮肤上,主要存在皮肤电极易脱落,以及容易引起被测者皮肤不适的缺点,同时它还存在导线电极与皮肤电极的接触部分活动、甚至脱落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电极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中空圆柱外壳、中空圆柱内壳和连接板,所述中空圆柱外壳内套设有同轴心的中空圆柱内壳,且中空圆柱外壳与中空圆柱内壳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中空圆柱外壳的两侧内壁均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与中空圆柱内壳对应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壳体上,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中空圆柱推管、滑动通腔和环形活塞套,所述中空圆柱推管套设在中空圆柱外壳与中空圆柱内壳之间的间隙中并与中空圆柱外壳同轴心,所述中空圆柱推管的底部固定套设有环形活塞套,且中空圆柱推管的两侧壁均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滑动通腔,所述连接板穿过中空圆柱推管上对应的滑动通腔并与滑动通腔滑动连接,且连接板的上表面通过压簧与滑动通腔的内顶壁弹性连接;限位机构,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中空圆柱推管靠近顶部的两侧外壁;解锁机构,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解锁机构安装在中空圆柱外壳靠近顶部的两侧壁;电极机构,所述电极机构安装在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杆、限位锁头和第一弹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中空圆柱推管靠近顶部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锁头,所述转动杆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与中空圆柱推管的外壁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安装腔、滑动推杆、按压板和第二弹簧,所述安装腔开设在中空圆柱外壳靠近顶部的内壁上,且安装腔内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推杆,所述滑动推杆的一端延伸出中空圆柱外壳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按压板,且按压板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相同的第二弹簧与中空圆柱外壳外壁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极机构包括安装盘、电极片和导线,所述安装盘固定安装在中空圆柱内壳靠近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安装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极片,且安装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电极片电性连接的导线。

优选的,所述壳体中的中空圆柱外壳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壳体中的中空圆柱内壳顶部两侧壁均安装有提手以及开设有用于对导线进行限位的线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下压提手使得中空圆柱推管下滑将中空圆柱外壳和中空圆柱内壳之间的间隙空气排出将壳体贴附在患者贴附点上后,按压中空圆柱外壳两侧上的按压板,从而中空圆柱推管在压缩状态下压簧的作用下中空圆柱推管沿着壳体上滑,因此中空圆柱外壳和中空圆柱内壳之间的间隙形成负压从而壳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使得整个设备贴附在患者皮肤上,且不易脱离,监测结束后,下压提手即可,整个设备使用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推动机构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中空圆柱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11、中空圆柱外壳,12、中空圆柱内壳,13、连接板,2、推动机构,21、中空圆柱推管,22、滑动通腔,23、环形活塞套,3、压簧,4、限位机构,41、转动杆,42、限位锁头,43、第一弹簧,5、解锁机构,51、安装腔,52、滑动推杆,53、按压板,54、第二弹簧,6、电极机构,61、安装盘,62、电极片,63、导线,7、吸盘,8、提手,9、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推动机构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中空圆柱推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推动机构2、限位机构4、解锁机构5和电极机构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中空圆柱外壳11、中空圆柱内壳12和连接板13,所述中空圆柱外壳11内套设有同轴心的中空圆柱内壳12,且中空圆柱外壳11与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中空圆柱外壳11的两侧内壁均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3与中空圆柱内壳12对应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2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推动机构2包括中空圆柱推管21、滑动通腔22和环形活塞套23,所述中空圆柱推管21套设在中空圆柱外壳11与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的间隙中并与中空圆柱外壳11同轴心,所述中空圆柱推管21的底部固定套设有环形活塞套23,且中空圆柱推管21的两侧壁均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滑动通腔22,所述连接板13穿过中空圆柱推管21上对应的滑动通腔22并与滑动通腔22滑动连接,且连接板13的上表面通过压簧3与滑动通腔22的内顶壁弹性连接;下压中空圆柱推管21使得环形活塞套23将中空圆柱外壳11和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的间隙空气排出,同时将壳体1贴附在患者皮肤上,松开中空圆柱推管21从而在压簧3的作用下,中空圆柱外壳11和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的间隙形成负压从而壳体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

参考图2和图4所示,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限位机构4安装在中空圆柱推管21靠近顶部的两侧外壁,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转动杆41、限位锁头42和第一弹簧43,所述转动杆41的一端与中空圆柱推管21靠近顶部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杆4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锁头42,所述转动杆41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43与中空圆柱推管21的外壁弹性连接,通过限位机构4使得下压中空圆柱推管21卡接在安装腔51内,从而无需医护人员一直用手下压中空圆柱推管21。

参考图2和图4所示,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解锁机构5安装在中空圆柱外壳11靠近顶部的两侧壁,所述解锁机构5包括安装腔51、滑动推杆52、按压板53和第二弹簧54,所述安装腔51开设在中空圆柱外壳11靠近顶部的内壁上,且安装腔51内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推杆52,所述滑动推杆52的一端延伸出中空圆柱外壳11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按压板53,且按压板53的两侧内壁均通过相同的第二弹簧54与中空圆柱外壳11外壁弹性连接,通过解锁机构5使得卡接在中空圆柱外壳11与中空圆柱内壳12间隙中的中空圆柱推管21进行复位,从而便于形成负压状态。

参考图2所示,所述电极机构6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电极机构6包括安装盘61、电极片62和导线63,所述安装盘61固定安装在中空圆柱内壳12靠近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安装盘6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极片62,且安装盘6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电极片62电性连接的导线63,通过电极片62患者进行心电监测。

参考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中的中空圆柱外壳11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吸盘7,所述壳体1中的中空圆柱内壳12顶部两侧壁均安装有提手8以及开设有用于对导线63进行限位的线槽9,使得导线63较为整齐,不易凌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电极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前,下压提手8使得中空圆柱推管21下滑,从而环形活塞套23将中空圆柱外壳11和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的间隙空气排出,直到限位机构4中的限位锁头42滑入到安装腔51内,此时压簧3处于压缩状态,尔后将壳体1贴附在患者贴附点上后,电极机构6中电极片62贴合在患者贴附点上,按压中空圆柱外壳11两侧上的按压板53,从而按压板53连接的滑动推杆52沿着安装腔51内滑并将安装腔51内的限位锁头42推离安装腔51,从而中空圆柱推管21在压缩状态下压簧3的作用下中空圆柱推管21沿着壳体1上滑,因此中空圆柱外壳11和中空圆柱内壳12之间的间隙形成负压从而壳体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使得整个设备贴附在患者皮肤上,且不易脱离,监测结束后,下压提手8即可,整个设备使用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