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及瘘胃液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1728发布日期:2020-08-11 21:3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及瘘胃液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瘘胃液吸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



背景技术:

瘤胃液是牛羊等动物瘤胃中的液体,科研上经常通过采集瘤胃液进行饲料体外消化、微生物菌群等的研究。传统瘤胃液吸取是通过橡胶软管或特制防咬管作为吸取管,通过牛羊等动物的鼻腔或口腔直接插入瘤胃内,配合真空瓶和真空泵进行吸取,吸取管头部留有一个或多个吸液孔吸取液体。该吸取管在吸取瘤胃内液体时存在以下问题:1、请参见图1,瘤胃200内一般分为三层,底下为饲料层210、中间为瘘胃液层230、上面为气体层250,一般瘘胃液层230较薄。抽取时,必须要保证吸取管的吸液孔65在瘘胃液层230中才能吸出瘤胃液,而在实际操作时很容易将吸液孔65插入到饲料层210中,在瘘胃液抽取时,饲料层210内的饲料等容易被吸入吸取管而导致吸液孔65或吸取管被堵住,致使瘤胃液吸取失败。2、当吸取管被堵住时,采用现有技术的吸取管需将吸取管从瘤胃200内取出,清洗、消毒或更换新的吸取管再重新插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多次插入容易导致动物鼻腔、口腔或食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且该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包括主管及端头管,所述端头管包括管体及封闭连接于所述管体一端的管端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管端部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所述管体及所述管端部共同围成一吸取通道,所述管体和/或所述管端部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吸液孔,若干吸液孔均与所述吸取通道连通,每一吸液孔处装设有过滤网;所述主管为软管,所述主管的管壁内装设有支撑金属丝;所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还包括反冲机构,所述反冲机构包括反冲气囊、连接管、气囊阀门及单向气阀,所述反冲气囊、所述气囊阀门及所述单向气阀均位于所述主管外,所述反冲气囊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反冲气囊与所述吸取通道连通,所述气囊阀门装设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单向气阀装设在所述反冲气囊上,以允许外界气体经由所述单向气阀进入所述反冲气囊内;所述主管上还装设有主管控制阀,所述主管控制阀位于所述反冲气囊背向所述吸液孔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金属丝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所述管体及所述管端部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管体及所述管端部的管壁厚度均大于所述主管的管壁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自所述管端部延伸至所述主管,并依次穿过若干吸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所述吸液孔,所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还包括充气气囊及注气阀,所述充气气囊装设在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并与位于所述管体上的吸液孔相对,所述注气阀位于所述主管外并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上还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自所述主管延伸至所述管体,所述充气气囊通过所述充气通道与所述注气阀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装设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管壁内还装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与所述充气气囊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端头管呈弹头状。

进一步地,所述注气阀包括外壳、弹簧及钢珠,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的外壁连接,所述外壳内贯通设有注气通道,所述注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注气通道、第二注气通道及第三注气通道,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孔径沿远离所述第二注气通道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三注气通道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注气通道的孔径以在所述第三注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注气通道之间形成一台阶部,所述第三注气通道与所述吸取通道连通,所述弹簧及所述钢珠均收容于所述注气通道内,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台阶部及所述钢珠连接,所述钢珠能够与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内壁接触,以封闭所述注气通道,所述钢珠受到压力能够朝所述第二注气通道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气通道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瘘胃液吸取装置,包括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容器瓶、进液管、真空管及真空泵,所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包括主管及端头管,所述端头管包括管体及封闭连接于所述管体一端的管端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管端部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所述管体及所述管端部共同围成一吸取通道,所述管体和/或所述管端部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吸液孔,若干吸液孔均与所述吸取通道连通,每一吸液孔处装设有过滤网;所述主管为软管,所述主管的管壁内装设有支撑金属丝;所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还包括反冲机构,所述反冲机构包括反冲气囊、连接管、气囊阀门及单向气阀,所述反冲气囊、所述气囊阀门及所述单向气阀均位于所述主管外,所述反冲气囊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主管连接,且所述反冲气囊与所述吸取通道连通,所述气囊阀门装设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单向气阀装设在所述反冲气囊上,以允许外界气体经由所述单向气阀进入所述反冲气囊内;所述主管上还装设有主管控制阀,所述主管控制阀位于所述反冲气囊背向所述吸液孔的一侧;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及所述真空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容器瓶连接,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管远离所述端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真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通过吸液孔处的过滤网对进入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内的饲料等物质进行阻拦,防止大颗粒物质进入吸取管而导致吸取管堵塞;当吸液孔被饲料层内的饲料等堵住时,通过反冲气囊向吸液孔反冲气体,以清除吸液孔处的堵塞物;主管的管壁内装设有支撑金属丝,通过支撑金属丝给予主管一支撑力,防止主管受到食道内壁等压迫而塌陷造成堵塞。因此,采用该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能够解决残渣堵塞吸液孔致使瘤胃液吸取失败的问题,无需反复插入吸取管,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减小取液过程对动物鼻腔、口腔或食道造成的损伤。

2、上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使用时,可向充气气囊中充气,利用充气气囊的浮力使端头管漂浮于瘤胃中瘤胃液层,以将端头管上的吸液孔准确定位在瘘胃液层;端头管与充气气囊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配重件,利用配重件能够使得与充气气囊相对设置的吸液孔位于瘘胃液层的液面下方,以进一步确保瘘胃液吸取的顺利进行。

3、上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主管及端头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能够在取液时提高动物的舒适度,且使得主管及端头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及弹性,更利于端头管的漂浮;端头管的管壁厚度大于主管的管壁厚度,不仅利于过滤网及配重件的安装,且使得端头管重量较大,确保位于管端部的吸液孔位于瘘胃液层的液面下方,以便于吸液的进行。

4、上述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充气气囊装设在端头管的管壁内,使得端头管外表光滑,利于插入,而端头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不会对充气气囊的鼓起造成阻碍。

附图说明

图1为瘘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瘘胃液吸取装置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中注气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瘘胃液吸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瘘胃液吸取装置、2-容器瓶、21-瓶体、211-瓶口、23-橡胶塞、3-进液管、4-真空管、5-真空泵、6-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0-主管、61-支撑金属丝、62-端头管、621-管体、623-管端部、63-吸取通道、64-反冲机构、641-反冲气囊、642-连接管、643-气囊阀门、644-单向气阀、65-吸液孔、66-过滤网、67-主管控制阀、68-充气气囊、69-注气阀、691-外壳、692-弹簧、693-钢珠、694-注气通道、695-第一注气通道、696-第二注气通道、697-第三注气通道、698-台阶部、699-导向通道、7-充气通道、8-配重件、200-瘤胃、210-饲料层、230-瘘胃液层、250-气体层、300-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瘘胃液吸取装置100,包括容器瓶2、进液管3、真空管4、真空泵5及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容器瓶2用于盛放吸取的瘘胃液,进液管3的一端及真空管4的一端均与容器瓶2连接,进液管3的另一端与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的一端连接,真空管4的另一端与真空泵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瓶2包括瓶体21及橡胶塞23,瓶体21的顶部设有与瓶体21内腔连通的瓶口211。橡胶塞23装设在瓶口211处,橡胶塞23上贯通开设有两个插接孔(图未示)。进液管3的一端及真空管4的一端分别穿设两个插接孔以伸入瓶体21内,并与瓶体21连通。真空泵5位于容器瓶2外,其能够使得容器瓶2内呈负压。真空泵5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用于插入瘘胃200内,其能够在真空泵5的作用下吸取瘘胃200内的瘘胃液。请一并参见图3,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包括主管60、端头管62及反冲机构64。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管60为软管,其大致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状,主管60的一端通过插接等方式与进液管3位于容器瓶2外的一端连接。优选地,主管6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主管60的管壁内装设有支撑金属丝61,优选地,支撑金属丝61为钢丝,且支撑金属丝61呈螺旋状分布于主管60的管壁内。

端头管62大致呈弹头状,其连接并封闭主管60远离进液管3的一端。端头管62包括管体621及封闭连接于管体621一端的管端部623。管体621远离管端部623的一端与主管60连接,管体621、管端部623及主管60共同围成一吸取通道63,吸取通道63与进液管3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管62即管体621与管端部623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管体621、管端部623及主管60一体成型,且管体621的壁厚及管端部623的壁厚均大于主管60的壁厚。在本实施方式中,管体621的管壁上及管端部623的管壁上均间隔地开设有若干吸液孔65,若干吸液孔65均与吸取通道63连通。请一并参见图4,优选地,管体621的管壁上开设有3-4排吸液孔65,每排中的若干吸液孔65沿管体621的轴向间隔分布。每一吸液孔65处装设有过滤网66,具体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网66自管端部623延伸至主管60,并依次穿过若干吸液孔65。

反冲机构64包括反冲气囊641、连接管642、气囊阀门643及单向气阀644。反冲气囊641位于主管60外,其通过连接管642与主管60连接,且反冲气囊641通过连接管642与吸取通道63连通。气囊阀门643装设在连接管642上并位于主管60外,用于控制连接管642的通断。单向气阀644装设在反冲气囊641上并位于主管60外,其能够允许外界气体经由单向气阀644进入反冲气囊641内,而不允许气体从反冲气囊641经由单向气阀644流向外界。单向气阀644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主管60上还装设有主管控制阀67,主管控制阀67位于反冲气囊641背向吸液孔65的一侧,用于控制主管60的通断。主管控制阀67与气囊阀门643的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还包括充气气囊68及注气阀69。充气气囊68装设在管体621的管壁上,并与位于管体621上的吸液孔65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气囊68装设在管体621的管壁内。注气阀69位于主管60外并与主管6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注气阀69位于反冲气囊641与端头管62之间。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的管壁内还设有充气通道7,充气通道7自主管60延伸至端头管62的管体621,充气气囊68通过充气通道7与注气阀69连通。管体621的管壁内还装设有配重件8,配重件8与充气气囊68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件8为金属块,其固定于过滤网66面向吸取通道63的一侧。

请一并参见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注气阀69包括外壳691、弹簧692及钢珠693。外壳691的一端与主管60的外壁连接,外壳691内贯通设有注气通道694,注气通道694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注气通道695、第二注气通道696及第三注气通道697。第一注气通道695的孔径沿远离第二注气通道696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三注气通道697的孔径小于第二注气通道696的孔径以在第三注气通道697与第二注气通道696之间形成一台阶部698,第三注气通道697与吸取通道63连通。弹簧692及钢珠693均收容于注气通道694内,弹簧69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台阶部698及钢珠693连接。初始状态下,钢珠693在弹簧692的作用下能够与第一注气通道695的内壁接触,以封闭注气通道694,防止漏气;钢珠693受到压力时能够朝第二注气通道696运动,以使得注气通道694与外界连通,进而使得外界气体能够从注气阀69内注入充气通道7。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691内还开设有导向通道699,导向通道699与第一注气通道695远离第二注气通道696的一端连通,并与第一注气通道695、第二注气通道696及第三注气通道697同轴设置。导向通道699的孔径沿远离第一注气通道695的方向逐渐变大。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总长度优选为1.5-2.5cm,主管60直径优选为1.5-2.5cm,充气气囊68的容积优选为50-100ml;吸液孔65的孔径约为4mm;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尺寸。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生产时,在成型工序中,将支撑金属丝61、过滤网66、配重件8、反冲气囊641置于模具中,往模具中注入胶料,成型后支撑金属丝61、过滤网66、配重件8、反冲气囊641与胶料结合为一体。橡胶管的生产还可包括其他工序,其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用于插入瘘胃200的部位上涂上少量石蜡油等润滑剂,通过动物鼻孔或口腔插入牛、羊瘤胃200。

步骤s2,按图2接好瘘胃液吸取装置100。

步骤s3,通过去除针头的注射器(图未示,注射器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给充气气囊68注入50-100ml左右的空气,具体为:将注射器用于与针头连接的针头座沿导向通道699插入注气阀69的注气通道694内,使得注射器的针头座抵压钢珠693,带动钢珠693朝第三注气通道697的方向运动,以使得钢珠693与第一注气通道695的内壁分离,此时,第一注气通道695与注射器连通,弹簧692被压缩;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杆,注射器内的气体依次经过注气通道694、充气通道7进入充气气囊68,充气气囊68内注入空气后,在管体621上形成一鼓包(图6),在充气气囊68的浮力下,端头管62漂浮于瘘胃的瘘胃液层230;在端头管62重力及配重件8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吸液孔65位于瘘胃液层230的液面下方。注入空气完成后,从注气阀69上拔出注射器,在弹簧69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钢珠693自动复位至与第一注气通道695的内壁接触,以防止充气气囊68内的气体泄漏。

步骤s4,关闭气囊阀门643,打开主管控制阀67,打开真空泵5,真空泵5使得容器瓶2内呈负压,瘤胃液依次经过吸液孔65、吸取通道63及进液管3进入容器瓶2内储存。在此过程中,当没有吸取到瘤胃液时可适当旋转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直至有瘘胃液被吸出。若旋转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后仍吸不出瘤胃液,则可能出现吸液孔65被堵塞的情况,此时,暂停真空泵5,打开气囊阀门643、关闭主管控制阀67,用手用力按压反冲气囊641几次,使得反冲气囊641内的气体经由吸取通道63、吸液孔65朝瘘胃200排出,以反向冲气,将堵塞物冲开。

步骤s5,吸取瘤胃液结束后,用去除针头的注射器将充气气囊68内的气体吸出,将防堵塞瘘胃液吸取管6从动物身上拔出即可。

可以理解,吸液孔65的排布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便于吸液孔65吸取瘘胃液即可,吸液孔65也可以仅设置在管端头623或管体621上。

可以理解,配重件8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块,只要其重量满足需要即可;配重件8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将其设置于管体621内,并与充气气囊68相对即可。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