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脚踏单元及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3160发布日期:2020-08-28 16: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电热脚踏单元及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理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热脚踏单元及设置有该电热脚踏单元的理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理疗仪的电热脚踏单元中的主要发热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电热丝,电热丝绕设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对电热丝起定型作用,而电热丝则与电热脚踏单元的踏板进行连接,从而将电热丝发出的热量传递到踏板上,使踏板进行供热。但目前的踏板普遍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了避免电热丝与踏板之间相互导电,通常会再电热丝和踏板之间设置绝缘层,而由于不锈钢的导热性较差,使得设置绝缘层后会进一步降低发热组件和踏板之间的热传导,导致踏板整体供热不均匀。

此外,现有的电热丝普遍采用均匀缠绕的方式缠绕与固定板上,即位于固定板同一面上的相邻的两端电热丝之间大体呈等间距布置,而电热丝的这种分布方式会导致固定的中部出温度远高于固定板的两端处,因为位于固定板的两端处的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均会向固定板的中部扩散,导致与电热丝邻接的电热脚踏单元的踏板的供热温度不均匀,当脚掌中部供热温度合适时,脚掌的前后端部位的供热过低,从而出现脚掌的不同部位所感受到的温度均不相同,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均匀的电热脚踏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电热脚踏单元的理疗仪。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脚踏单元,包括底座、固定板、电热丝、踏板、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底座中部具有容纳腔,固定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热丝缠绕在固定板上,踏板盖合在容纳腔上,第一绝缘层位于固定板的第一面处,第一绝缘层盖合在第一面上的电热丝上,第二绝缘层位于固定板的第二面处,第二绝缘层盖合在第二面上的电热丝上,固定板位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其中,电热脚踏单元还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邻接在第一绝缘层和踏板之间,第二导热层与第二绝缘层邻接,且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二导热层和固定板之间。

由上可见,通过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对固定板以及缠绕于固定板上的电热丝进行包裹,使得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上,并使热量均匀分布在第一导热层及第二导热层上,而将踏板与第一导热层进行邻接,使得第一导热层上的热量能够均匀地传递到踏板上,从而使踏板上的每一个位置的温度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以进行均匀供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热层为铝层,第二导热层为铝层。

由上可见,铝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将导热层设置成铝层,使电热丝产生的热能够通过铝层更均匀地传递到踏板上,从而使踏板上的每一个位置的供热温度能够保持一致。

另一个优选地方案是,固定板具有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脚趾区、前掌区、中掌区和脚跟区,固定板的两侧在脚趾区处均设置有多个第一线槽,固定板的两侧在前掌区处均设置有多个第二线槽,固定板的两侧在中掌区处均设置有多个第三线槽,固定板的两侧在脚跟区处均设置有多个第四线槽,同侧相邻的两个第一线槽之间的第一间距小于或等于同侧相邻的两个第三线槽之间的第三间距,同侧相邻的两个第二线槽之间的第二间距小于第三间距,同侧相邻的两个第四线槽之间的第四间距小于第三间距,电热丝穿过第一线槽、第二线槽、第三线槽和第四线槽。

由上可见,通过对固定板的结构设计,使得固定板的不同区域内线槽间的间距不同,从而通过各区域内的线槽布局来改变电热丝在各区域内缠绕的疏密程度,使得电热丝在各区域内缠绕的疏密程度不同,以降低固定板中部温度的同时,保证固定板两端出的温度能够与固定板中部温度基本持平,从而使得电热丝通过踏板进行供热时,踏板上的每一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上能保持一致,进而保证当脚掌放置在踏板上时,脚掌能够感受的温度能够保持一致,避免脚掌的某个部位受热过高或过低。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板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贯穿固定板。

由上可见,连接孔可用于供螺栓穿过,从而使螺栓将固定板固定在底座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板上还设置有通槽和第五线槽,通槽自固定板的第一侧朝向连接孔延伸,且通槽与连接孔连通,第五线槽自连接孔的孔壁朝向固定板的第二侧延伸,连接孔、通槽和第五线槽均位于中掌区内。

由上可见,由于连接孔的直径可能大于或等于电热丝相邻两段之间的间距,因此,为了避免电热丝与连接孔内的螺栓接触,通过设置通槽,使得电热丝能够由通槽穿入连接孔内,并通过对连接孔的孔径及螺栓之间的间距设置来避免电热丝与螺栓发生接触。而设置第五线槽,则使得电热丝既可以置于连接孔外,又能有效避免螺栓与电热线接触的情况发生。而中掌区内的电热丝相邻两段之间的间距最大,因此,将连接孔、通槽和第五线槽设置在中掌区内能够使电热丝被迫改变缠绕位置的区域降到最低。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热脚踏单元还包括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第一接线柱设置在脚趾区内并穿过固定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电热丝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柱电连接,第二接线柱设置在脚跟区内并穿过固定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电热丝的第二端与第二接线柱电连接。

由上可见,第一接线柱用于对电热丝的第一端进行固定,并便于外部供电组件向电热丝供电,同理地,第二接线柱用于对电热丝的第二端进行固定,并便于外部供电组件向电热丝供电。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热脚踏单元还包括电极片组、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电极片组位于容纳腔内,且电极片组安装在踏板上,第三接线柱穿过固定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三接线柱与电极片组电连接,第四接线柱穿过固定板、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四接线柱与电极片组电连接。

由上可见,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可用于对电极片组和外部电脉冲发生器进行电连接,和/或对电极片组和外部静电发生器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踏板和电极片组的更换、拆装更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同侧相邻的多个第一线槽等间距分布;同侧相邻的多个第二线槽等间距分布;同侧相邻的多个第三线槽等间距分布;同侧相邻的多个第四线槽等间距分布。

由上可见,各区域内线槽间的间距优选设置为等间距分布,以尽可能保证单区域内的供热保持均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四间距,第三间距为第一间距的1倍至1.5倍,第三间距为第二间距的1.5倍至2.5倍,第三间距为第四间距的1.5倍至2.5倍。

由上可见,通过对各间距的比值设计,使各区域间的线槽的间距比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尽可能保证各区域的供热温度保持一致,从而使踏板上的每一个位置的供热温度能够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理疗仪,其中,包括如上述的电热脚踏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电热脚踏单元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电热脚踏单元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固定板和电热丝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固定板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出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第三线槽的第二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第三线槽的第三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理疗仪实施例的第三线槽的第四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理疗仪100包括安装座101、电热脚踏单元102和控制器,电热脚踏单元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热脚踏单元102分别适用于左右脚掌,且两个电热脚踏单元102均安装在安装座101上。而安装座101中部设置有按摩板1011,按摩板1011可以设置在安装座101内的振动器等器件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坐于按摩板1011上接受按摩。控制器与电热脚踏单元102及振动器等器件进行电连接,从而对电热脚踏单元102及振动器等器件进行控制。

结合图2至图5,电热脚踏单元102包括底座1、固定板2、踏板4、第一绝缘层51、第二绝缘层52、第一导热层53、第二导热层54、第一接线柱61、第二接线柱62、第三接线柱63、第四接线柱64和电极片组。其中,底座1的中部具有容纳腔11,而固定板2和电热丝3则组成发热组件并安装于容纳腔11内,踏板4盖合在容纳腔11上,从而将发热组件封装在底座1内。

电热丝3缠绕在固定板2上,固定板2具有脚趾区21、前掌区22、中掌区23和脚跟区24,且脚趾区21、前掌区22、中掌区23和脚跟区24沿脚长方向依次分布。其中,电热丝在中掌区的第一分布密度大于电热丝在脚趾区的第二分布密度,第一分布密度还大于电热丝在前掌区的第三分布密度,第一分布密度还大于电热丝在后跟区的第四分布密度。

具体地,固定板2具有脚趾区21、前掌区22、中掌区23和脚跟区24,且脚趾区21、前掌区22、中掌区23和脚跟区24沿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固定板2的两侧在脚趾区21处均设置有多个第一线槽211,固定板2的两侧在前掌区22处均设置有多个第二线槽221,固定板2的两侧在中掌区23处设置有多个第三线槽231,固定板2的两侧在脚跟区24处设置有多个第四线槽241。电热丝3以螺旋方式缠绕在固定板2上,且电热丝3分别穿过每一个第一线槽211、每一个第二线槽221、每一个第三线槽231和每一个第四线槽241。

此外,如图5所示,位于同侧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线槽211之间的第一间距l1小于或等于位于同侧的相邻的两个第三线槽231之间的第三间距l3,优选地,第一间距l1小于第三间距l3。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二线槽221之间的第二间距l2小于第三间距l3,且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第四线槽241之间的第四间距l4小于第三间距l3。

可见,固定板2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固定板2的不同区域内的线槽的间距保持不同,从而通过对各区域内的线槽的布局来改变电热丝3在固定板2各区域内的缠绕的疏密程度,以使得电热丝3能通过在各区域内不同的缠绕疏密程度来降低电热丝3发热过程中固定板2中部的温度,即避免在电热丝3发热过程中固定板2的中掌区23温度过高,从而保证固定板2两端处的温度能够与固定板2中部的温度基本一致,即使得固定板2的各区域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且通过对固定板2的结构设计,使得电热丝3在通过踏板4进行供热时,踏板4上的每一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上都能保持一致,进而保证当脚掌放置在踏板4上时,脚掌能够感受的温度能保持一致,避免脚掌的某个部位受热过高或过低。

固定板2上设置有连接孔25、通槽26和第五线槽27,连接孔25、通槽26和第五线槽27均贯穿固定板2。通槽26自固定板2的第一端朝向连接孔25延伸,且通槽26与连接孔25连通,而第五线槽27则自连接孔25的孔壁朝向固定板2的第二侧延伸。连接孔25可用于供螺栓穿过,从而使螺栓将固定板2固定在底座1上。此外,由于连接孔25的直径可能大于或等于电热丝3相邻两段之间的间距,为了避免电热丝3与连接孔25内的螺栓接触,通过设置通槽26,使电热丝3能够由通槽26穿入连接孔25内,并通过第五线槽27使得电热丝3置于连接孔25外,且能有效避免螺栓与电热线接触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连接孔25、通槽26和第五线槽27均位于中掌区23内。因为中掌区23内的电热丝3相邻两段之间的间距最大,因此,将连接孔25、通槽26和第五线槽27设置在中掌区23内能够使电热丝3被迫改变缠绕位置的区域降到最低。

此外,位于同侧的相邻的多个第一线槽211等间距分布,位于同侧的相邻的多个第二线槽221等间距分布,位于同侧的相邻的多个第三线槽231等间距分布,位于同侧的相邻的多个第四线槽241等间距分布。因为,当各区域内使线槽间的间距尽可能的保持相等时,能够有效的保证单区域内的供热均匀,从而避免该区域内的局部位置温度过高或过低。进一步地,第一间距l1大于第二间距l2,且第一间距l1大于第四间距l4,第三间距l3为第一间距l1的1倍至1.5倍,第三间距l3为第二间距l2的1.5倍至2.5倍,第三间距l3为第四间距l4的1.5倍至2.5倍。而通过对各间距的比值设计,使各区域间的线槽的间距比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尽可能保证各区域的供热温度保持一致,从而使踏板4上的每一个位置的供热温度能够保持一致。

如图6所示,第一线槽211、第二线槽221、第三线槽231和第四线槽241的横截面可设置为三角形。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线槽211、第二线槽221、第三线槽231和第四线槽241的横截面还可设置为u型。如图8所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线槽211、第二线槽221、第三线槽231和第四线槽241的横截面还可设置为矩形。如图9所示,作为再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线槽211、第二线槽221、第三线槽231和第四线槽241的横截面还可设置为梯形。作为再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线槽211、第二线槽221、第三线槽231和第四线槽234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绝缘层51位于固定板2的第一面处,第一绝缘层51盖合在固定板2的第一面上的电热丝3上,第二绝缘层52位于固定板2的第二面处,第二绝缘层52盖合在固定板的第二面上的电热丝3上,使得固定板2位于第一绝缘层51和第二绝缘层52之间。第一绝缘层51和第二绝缘层52用于对固定板2以及缠绕于固定板2上的电热丝3进行包裹,以避免电热丝3与踏板4之间相互通电。第一导热层53邻接在第一绝缘层51和踏板4之间,第二导热层54与第二绝缘层邻54邻接,且第二绝缘层52位于第二导热层54和固定板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热层53和第二导热层54,使得电热丝3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到第一绝缘层51和第二绝缘层52上,并使热量均匀分布在第一绝缘层51及第二绝缘层52上。由于踏板4主要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导致踏板4的导热性能较差,而第一导热层53与踏板4进行邻接能够使得第一导热层53上的热量能够被均匀地传递到踏板4上,保证踏板4的受热均匀,进而使踏板4上的每一个位置的温度能够基本保持一致而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保证了踏板4的供热均匀。

优选地,第一导热层53和第二导热层54均为铝层。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将导热层设置成铝层,使电热丝3产生的热能够通过铝层更均匀地传递到踏板4上,从而保证踏板4上的每一个位置的供热温度能够保持一致。

第一接线柱61设置在固定板2的脚趾区21内,且第一接线柱61分别穿过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并将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接线柱62设置在固定板2的脚跟区24内,且第二接线柱62分别穿过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并将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固定连接在一起。电热丝3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柱61电连接,电热丝3的第二端与第二接线柱62电连接。其中,第一接线柱61用于对电热丝3的第一端进行固定,并便于外部供电组件向电热丝3供电,同理地,第二接线柱62用于对电热丝3的第二端进行固定,并便于外部供电组件向电热丝3供电。

电极片组位于容纳腔11内,且电极片组安装在踏板4上。第三接线柱63设置在固定板2的脚趾区21内,且第三接线柱63分别穿过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并将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接线柱64设置在固定板2的脚跟区24内,且第四接线柱64穿过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并将第一绝缘层51、固定板2和第二绝缘层52固定连接在一起。

此外,第三接线柱63与电极片组电连接,第四接线柱64与电极片组电连接。第三接线柱63和第四接线柱64可用于对电极片组和外部电脉冲发生器进行电连接,和/或对电极片组和外部静电发生器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踏板4和电极片组的更换、拆装更方便。例如,可将第三接线柱63和第四接线柱64设置成与电极片组的接口相匹配的接头,从而在对电极片组与第三接线柱63、第四接线柱64进行连接时,将第三接线柱63的接头与电极片组的接口进行插接,将第四接线柱64的接头与电极片组的接口进行插接即可,从而避免连接时需要对电极片组的电线与第三接线柱63、第四接线柱64进行焊接。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仪具有电热脚踏单元供热均匀的优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