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9389发布日期:2020-09-08 15:0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消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畜牧养殖场的畜舍及屠宰场的屠宰室的消毒大多采用喷洒杀菌剂来消毒或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杀菌剂不但消毒成本高,费工费时,还存在杀菌剂毒性和残留污染畜产品和环境的问题。紫外线杀毒也存在长时间人体不能进入屠宰室的问题。

近年来开始推广使用的臭氧消毒器,是利用臭氧杀菌原理工作的,对所有病菌、病毒、霉菌、真菌及原虫、卵囊都具有明显的灭活效果,扩散性好,无死角,浓度分布均匀,且臭氧制备是利用我们周围的大气制取,不需储藏设施,臭氧能快速分解成氧气和单原子氧,单原子氧又可自身结合成氧分子,没有二次污染,是绿色消毒剂。

但是,目前使用的臭氧消毒器存在臭氧利用率低且使用不便的缺点。且市面上的臭氧消毒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灵活性差,不利使用,工作效率低,杀毒效果不佳等弊端,难以满足市场及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带行走轮的箱体,所述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储水腔、混合腔及臭氧发生腔;

所述储水腔顶部设有注水口,储水腔底部设有雾化器,雾化器的雾化喷头伸入混合腔内;

所述混合腔内设有搅拌桨及出气管一,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桨叶及转动电机,所述搅拌轴水平设置在混合腔内,搅拌轴的一端贯穿混合腔与转动电机连接,搅拌轴另一端与混合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搅拌轴内设有通气腔;所述桨叶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桨叶内部为空腔结构,桨叶的空腔与通气腔连通,桨叶的外沿均布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喷气孔;所述出气管一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

所述臭氧发生腔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腔上设置有出气管二及出气管三,所述出气管二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门,出气管二与出气管一连通,所述出气管三上设置有第一风机及第三开关阀门,出气管三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搅拌轴的通气腔连通;

所述出气管一与出气管二连通后连接第二风机,出气管一的末端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可拆卸的连接有弹簧软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腔、混合腔及臭氧发生腔及各出气管、开关阀门相互配合,可以对需要消毒的环境先通入雾化后的水汽,提高细菌的活跃性,为杀菌做好准备,然后在通入臭氧进行第一次杀菌;在第一次杀菌的同时,在混合腔中进行水雾与臭氧的混合,最后将混合好的臭氧水雾继续通入需要消毒的环境中进行持续的第二次杀菌,最后根据需要调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生量,对消毒环境进行低浓度的臭氧保持过程,即可实现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消毒。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配备不同长度、不同型号,多个出气口的导气弹簧软管,对待消毒环境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范围的消毒;整个装置可移动,提高了适用范围;雾化器及混合箱的设置可提高臭氧与水雾的混合效果,提高了臭氧的消毒作用,提高臭氧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桨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的长轴与搅拌轴平行,所述喷气孔分布在椭圆的长轴对应的弧面上,该处设置不仅使通入混合腔内的臭氧更加均匀分布,还可对水雾及臭氧进行充分混合,提高臭氧的消毒效果及臭氧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转接头与弹簧软管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该处设置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长度的弹簧软管,通过弹簧软管向室内不同角度、位置通入臭氧,便于进行室内消毒。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能够使该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其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如风机的控制机构,臭氧发生器的进气机构、臭氧发生器的控制机构,搅拌轴通气腔的增压机构,雾化器的控制机构等。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例如,旋转接头、雾化器、雾化喷头、臭氧发生器、风机、转动电机、行走轮、弹簧软管及开关阀门等设备均采用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臭氧消毒的优越性,渗透性强、无死角,杀菌速度快,且在高湿度下杀菌效果好,当湿度提高,细菌的细胞膜膨胀变薄,其组织容易被臭氧破坏,且臭氧具有低浓度保洁功能,消毒完成后调低臭氧发生量,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低浓度臭氧继续保持环境的清洁,工人也可在该环境中劳作。

本实用新型的储水腔通过注水口添加水,水经过雾化器雾化,从雾化喷头喷进混合腔内,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充满臭氧发生腔,臭氧发生腔通过出气管二及出气管三分别与混合腔出气管一、混合腔连通,使用时,先关闭第二开关阀门、第三开关阀门,启动雾化器及臭氧发生器,打开第一开关阀门,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将混合腔内雾化的水雾抽出经出气管一、弹簧软管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待消毒环境达到一定湿度后,关闭第一开关阀门,打开第二开关阀门,第二风机将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抽出经出气管一、弹簧软管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进行第一次臭氧消毒杀菌,第一次杀菌完成后,关闭第二开关阀门,打开第三开关阀门,第一风机将臭氧发生腔内的臭氧抽出,经出气管三,旋转接头进入搅拌桨的搅拌轴的通气腔中,然后进入桨叶的空腔中经各喷气孔喷出,从而与混合腔内的水雾相混合,在搅拌桨的转动作用下充分混合形成在带臭氧水雾,打开第一开关阀门,第二风机将臭氧水雾抽出经出气管一、弹簧软管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进行第二次臭氧消毒杀菌,该步操作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及杀菌效果,与第一步杀菌相配合,使杀菌消毒更加彻底;待杀菌完成后,调低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速率,降低出气管一喷出臭氧的浓度,对消毒环境进行低浓度的臭氧保持过程,整个消毒过程完成。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消毒。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与移动、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易于推广;通过储水腔、混合腔及臭氧发生腔及各出气管、开关阀门相互配合,可以对需要消毒的环境先通入雾化后的水汽,提高细菌的活跃性,为杀菌做好准备,然后在通入臭氧进行第一次杀菌;再通入混合好的臭氧水雾进行持续的第二次杀菌,最后根据需要调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生量,对消毒环境进行低浓度的臭氧保持过程;混合腔内搅拌桨的设置提高了臭氧与水雾的混合效果,使杀菌更彻底,臭氧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轴与桨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臭氧发生腔;2、混合腔;3、储水腔;4、臭氧发生器;5、搅拌轴;6、转动电机;7、桨叶;8、雾化器;9、旋转接头;10、出气管三;11、第一风机;12、出气管二;13、出气管一;14、第二风机;15、弹簧软管;16、注水口;17、第二开关阀门;18、第一开关阀门;19、行走轮;20、喷气孔;21、通气腔;22、转接头;23、第三开关阀门;24、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外置式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带行走轮19的箱体,所述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储水腔3、混合腔2及臭氧发生腔1;

所述储水腔3顶部设有注水口16,储水腔3底部设有雾化器8,雾化器8的雾化喷头24伸入混合腔2内;

所述混合腔2内设有搅拌桨及出气管一13,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5、桨叶7及转动电机6,所述搅拌轴5水平设置在混合腔2内,搅拌轴5的一端贯穿混合腔2与转动电机6连接,搅拌轴5另一端与混合腔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搅拌轴5内设有通气腔21;所述桨叶7固定设置在搅拌轴5上,桨叶7内部为空腔结构,桨叶7的空腔与通气腔21连通,桨叶7的外沿均布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喷气孔20;所述出气管一13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18;

所述臭氧发生腔1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4,臭氧发生腔1上设置有出气管二12及出气管三10,所述出气管二12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门17,出气管二12与出气管一13连通,所述出气管三10上设置有第一风机11及第三开关阀门23,出气管三10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9与搅拌轴5的通气腔21连通;

所述出气管一13与出气管二12连通后连接第二风机14,出气管一13的末端设置有转接头22,所述转接头22可拆卸的连接有弹簧软管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腔3、混合腔2及臭氧发生腔1及各出气管、开关阀门相互配合,可以对需要消毒的环境先通入雾化后的水汽,提高细菌的活跃性,为杀菌做好准备,然后在通入臭氧进行第一次杀菌;在第一次杀菌的同时,在混合腔2中进行水雾与臭氧的混合,最后将混合好的臭氧水雾继续通入需要消毒的环境中进行持续的第二次杀菌,最后根据需要调低臭氧发生器4的臭氧产生量,对消毒环境进行低浓度的臭氧保持过程,即可实现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消毒。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配备不同长度、不同型号,多个出气口的导气弹簧软管,对待消毒环境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范围的消毒;整个装置可移动,提高了适用范围;雾化器8及混合箱2的设置可提高臭氧与水雾的混合效果,提高了臭氧的消毒作用,提高臭氧利用率。

所述桨叶7为椭圆形,所述椭圆的长轴与搅拌轴5平行,所述喷气孔20分布在椭圆的长轴对应的弧面上,使得臭氧喷洒的范围更大,更均匀,桨叶7搅拌的范围更大;该处设置不仅使通入混合腔内的臭氧更加均匀分布,还可对水雾及臭氧进行充分混合,提高臭氧的消毒效果及臭氧的利用率。

所述转接头22与弹簧软管1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该处设置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长度的弹簧软管15,通过弹簧软管15向室内不同角度、位置通入臭氧,便于进行室内消毒。

工作时,储水腔3通过注水口16添加水,水经过雾化器8雾化,从雾化喷头24喷进混合腔2内,臭氧发生腔1内的臭氧发生器4产生臭氧充满臭氧发生腔1,臭氧发生腔1通过出气管二12及出气管三10分别与混合腔的出气管一13、混合腔2连通,使用时,先关闭第二开关阀门17、第三开关阀门23,启动雾化器8及臭氧发生器4,打开第一开关阀门18,启动第二风机14,第二风机14将混合腔2内雾化的水雾抽出经出气管一13、弹簧软管15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待消毒环境达到一定湿度后,关闭第一开关阀门18,打开第二开关阀门17,第二风机14将臭氧发生腔1内的臭氧抽出经出气管一13、弹簧软管15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进行第一次臭氧消毒杀菌,第一次杀菌完成后,关闭第二开关阀门17,打开第三开关阀门23,第一风机11将臭氧发生腔1内的臭氧抽出,经出气管三10,旋转接头9进入搅拌桨的搅拌轴5的通气腔21中,然后进入桨叶7的空腔中经各喷气孔20喷出,从而与混合腔2内的水雾相混合,在搅拌桨的转动作用下充分混合形成在带臭氧水雾,打开第一开关阀门18,第二风机14将臭氧水雾抽出经出气管一13、弹簧软管15喷洒到待消毒的环境中进行第二次臭氧消毒杀菌,该步操作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及杀菌效果,与第一步杀菌相配合,使杀菌消毒更加彻底;待杀菌完成后,调低臭氧发生器4产生臭氧的速率,降低出气管一13喷出臭氧的浓度,对消毒环境进行低浓度的臭氧保持过程,整个消毒过程完成。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