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6562发布日期:2020-07-29 02:33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图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用具。



背景技术:

医院临床中经常使用心电图机吸球作为心电图监测用具,通过心电图机吸球的吸盘部分吸附在人体上(如图4中)。

由于该吸盘为刚性金属材质,形变能力差,又受限于变形球囊的吸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吸附效果,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脱落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如cn208905636u中公开的技术,其通过在半球形的吸盘增设一个柔软的环形橡胶带以提高吸附能力,为了不影响导电能力,其又增设了导电盘、导电弹簧。

cn208905636u中公开的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吸附能力,使得心电图吸盘能够更好的吸附在人体皮肤上,但是,其也造成了心电图吸盘的结构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增加,不能够在目前已经大面积使用的心电图吸盘基础上进行加固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较好的对心电图吸盘进行辅助固定,不便于拆卸,不能适用多种型号心电图吸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引导件,

所述引导件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和吸盘;

所述弹性球囊为类橄榄球状,所述弹性球囊中部的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外径;

所述吸盘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引导件,所述吸盘靠近引导件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的一端外径。

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为中通结构;所述弹性件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件和吸盘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弹性件为管型,其远离吸盘的一端连接于引导件的侧壁。

一种方式,所述吸盘通过连接部与弹性件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连接部为中通结构,所述连接部外径与所述引导件内径匹配。

一种方式,所述吸盘外径大于所述引导件内径,所述引导件外侧壁设有导气槽。

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与所述弹性球囊可拆卸式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弹性球囊设有螺纹部,通过螺纹部与引导件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长度与所述心电图吸盘深度l3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心电图吸盘独立能拆分,无需对心电图吸盘进行改造,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心电图吸盘上进行加装辅助,降低了生产成本;

2.通过中心辅助加固,结合心电图吸盘自身的吸力,具有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心电图吸盘、球囊结构示意图;

图4为心电图吸盘、球囊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球囊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弹性球囊,11螺纹部,20引导件,21导气槽,30吸盘,31弹性件,3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2中所示,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引导件20,

所述引导件20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10和吸盘30;

所述弹性球囊10的最大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20外径;

所述弹性球囊10为类橄榄球状,弹性球囊10自中部至两端外径逐渐减小,弹性球囊10整体呈长条状,其被挤压后更容易穿过心电图吸盘的气孔,形成如图5中的位置关系。

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

所述弹性球囊1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l2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内径。

一种实施例中:

当心电图吸盘气孔孔径较大时,所述引导件20为中通结构,所述引导件20外侧壁设有导气槽21;

所述导气槽21连通所述引导件20两端部,导气槽21的作用是,在如图5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心电图球囊也能使得心电图吸盘形成负压,即当引导件20设置在心电图吸盘气孔中时,能够保证心电图球囊和心电图吸盘能够保持相互连通,形成气道。

弹性球囊10外侧壁也设置有较多通气槽。

一种方式为弹性球囊10和引导件20固定连接,使用时让弹性球囊10从气孔穿过,当弹性球囊10穿过气孔后,弹性球囊10失去外力挤压,逐渐恢复,当弹性球囊10恢复后,弹性球囊10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的气孔内径;

另一种方式为弹性球囊10和引导件20可拆卸式连接,使用时让引导件20穿过气孔后与弹性球囊10连接;在这种方式中,弹性球囊10可以采用图7中方式,其连接端为螺纹部11,通过螺纹部与引导件20旋接;

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吸盘30的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的内径,一定程度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引导件20自靠近弹性球囊10的一端至靠近吸盘30的一端外径逐渐增大;引导件20远离弹性球囊10的一端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内径。

所述弹性件31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件20和吸盘30密封连接,弹性件31使得引导件20和吸盘30弹性连接;

所述弹性件31为管型,其远离吸盘30的一端连接于引导件20的内侧壁,弹性件31一端的外边缘均相应的连接在引导件20内侧壁;

所述吸盘30通过连接部32与弹性件31连接。

所述连接部32为中通结构,所述连接部32外径与所述引导件20内径匹配。

当弹性件31设置完成后,自连接部32至引导件20形成一个中通的类管型结构,该类管型结构的侧壁未设有透气孔,从而保证该类管体仅有两端可以通气,避免中部漏气;

所述吸盘30外径大于所述引导件20内径;所述连接部32能在所述引导件20中移动;连接部32位于引导件20中移动,一定程度实现了限位功能。

结合图3中所示内容,所述引导件20长度与所述心电图吸盘深度l3相匹配,引导件20的长度略小于心电图吸盘深度l3,从而使得使用时弹性件31能够被拉伸形变,从而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使用方式为:将图3中所示心电图吸盘和心电图吸盘球囊连接安装程图4中所示结构;将弹性球囊10压扁,然后将弹性球囊10从吸盘气孔下部至上部穿过,弹性球囊10穿过后恢复形状,从而使得弹性球囊10能够保持在心电图吸盘球囊中;

在使用时,通过挤压心电图吸盘球囊、挤压过程也能将弹性球囊10进行挤压,将心电图吸盘和吸盘30放置在人体皮肤上,松开后,电图吸盘球囊和弹性球囊10回复,从而形成负压,将装置吸附在人体皮肤上;

如图5中,当吸盘30吸在人体皮肤上时,由于引导件20长短略小于l3,所以弹性件31被拉伸,随着弹性件沿着引导件20长度方向拉伸;由于吸盘30和弹性球囊10位置规定,弹性件31的弹力就在吸盘和弹性球囊10之间形成了牵扯力,给予心电图吸盘一个下压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置的牢固度。

另一种实施例中:

当心电图吸盘气孔孔径较小时,引导件31采用外径较细的方式(比如引导线),能够保证其从气孔穿过,引导件31穿过后连接在螺纹部11上;所述螺纹部11外径与心电图吸盘气孔孔径匹配,所述螺纹部11为橡胶材质。

使用方式为:如图6中,通过手先将吸盘30吸附在人体,当引导件31从气孔穿过后与弹性球囊10连接,将引导件31缠绕于螺纹部11的螺纹凹槽中,通过胶带加固即可。

所述引导件20与所述弹性球囊10可拆卸式连接;连接完成后通过弹性球囊10实现抵接固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以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