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754发布日期:2020-07-14 17:2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医疗辅助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引流使用的,是一种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并使用引流袋进行收集,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目前引流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引流袋上的接头插入引流管上的接头,从而使引流管与引流袋连通。然而传统的连接方式,容易导致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出现松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旨在避免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出现松脱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远离引流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引流袋的胶管,且所述连接管与胶管连通。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方案中单独设置一个用于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的装置,该装置在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时起到辅助作用,使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当连接头固定在引流管后,只需要将连接管与连接头螺纹连接配合,即可实现连接管与引流管的连通,并且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由于连接头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组成了螺纹副,该螺纹副可以实现自锁,当连接管与固定管连接后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形,有效的避免了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病人的活动而出现意外脱落的情况。

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引流管以及引流袋是独立的,从而使得本技术方案中的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具有通用性,由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引流管和引流袋均是批量生产的,目前生产出的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并没有成套设置本技术方案中的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此时医院就可以直接单独购买本技术方案中的连接装置来适用于厂家生产处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直管和固定管,所述直管与所述固定管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直管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内侧设有内螺纹。

本技术方案将连接头设置为直管和固定管,固定管用于与引流管连接,而直管用于与连接管连接,这样的设置为连接引流管和连接连接管起到标识作用,更加方便医务人员快速找准连接头上分别与连接管和引流管连接的连接端,使医务人员操作更加准确和方便。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头与引流管是单独,而非与引流管一体成型,这样使得连接头能够从引流管上取下,在需要将使用后的引流管和连接头进行废物处置时,能够将连接头和引流管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进一步,所述固定管为锥形管,所述固定管的大端与直管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小端插入引流管内。

本技术方案中固定管为锥形管,这样能够更加快速的使固定管插入引流管中,使固定管更容易插入引流管,并且固定管轴向上的直径逐渐增大,当固定管插入引流管中后,固定管能够与引流管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从而使得固定管能够与引流管连接得更加紧密。

进一步,所述固定管的外侧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的凸起均匀分布在固定管的两侧。

凸起的设置能够增加固定管与引流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固定管与引流管之间的紧密性。

进一步,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靠近直管,所述固定管上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位于凹槽内。

如此设置,当固定管插入引流管后,并使引流管位于凹槽正上方后,通过拉动固定单元至凹槽处,将引流管卡在凹槽内,从而实现固定,这样大大增加了引流管与固定管之间的紧密程度,病人活动的过程中,引流管与固定管之间更加不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固定单元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松紧环套,所述松紧环套套设于凹槽内。

本技术方案中的松紧环套具有弹性,当需要将固定管插入引流管时,可以先拉动松紧环套脱离凹槽,当引流管覆盖住凹槽后,再将松紧环套套在凹槽内,从而对引流管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松紧环套的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

如此设置,能够使松紧环套被限制在凹槽内,从而对引流管的限制和固定作用更强。

进一步,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卡块,两个所述的卡块的横截面均呈半环形,两个所述的卡块相互对称设置,两个卡块之间连接有弹性单元。

本技术方案中的两个卡块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相比于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单元采用松紧环套,本技术方案中的卡块在移动的过程中更便于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所述弹性单元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弹性带。

弹性带成本低廉,且与两个卡块连接时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与引流管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使连接头与引流管为一体结构,这样能够避免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处液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分别与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分别与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实施例六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连接头101、固定管1、直管2、连接管3、胶管4、引流管5、引流袋6、软管7、凸起8、凹槽9、松紧环套10、锥套11、卡块12、弹性带13、胶头14。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引流管5的连接头101,连接头101远离引流管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头101和连接管3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01包括固定管1和直管2,固定管1为锥形管,固定管1的大端(即固定管1直径最大的一端)与直管2同轴且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的大端与直管2一体成型。

固定管1的小端(即固定管1直径最小的一端)小于引流管5的内径,固定管1的大端大于引流管5的内径。直管2上设有外螺纹,连接管3上设有与直管2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连接管3远离连接头101的一端粘接固定有用于连接引流袋6的胶管4,胶管4插入连接管3内并与连接管3连通,且胶管4的外侧壁与连接管3的外侧壁粘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的胶管4为硅胶材质制成的。

结合图2所示,引流袋6上通常连通有一根医用软管7,该软管7为硅胶材质制成,用于将液体导入引流袋6内进行收集,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时,将连接管3上的胶管4插入软管7内,由于胶管4和软管7均为硅胶材质制成的,当胶管4插入软管7后能够与软管7形成负压作用,从而使得胶管4和软管7之间接触紧密,进而实现了胶管4与软管7之间的连接。然后再将固定管1的小端插向引流管5内,由于固定管1为锥形管,在固定管1逐渐向引流管5内伸入的过程中,将使得固定管1内侧壁与引流管5形成紧密的连接关系,且引流管5的端口将被撑大。

在连接引流管5和引流袋6的过程中,可以将连接管3和直管2旋出而使两者分离,当连接管3上的胶管4与引流袋6上的软管7连通后,以及固定管1与引流管5连接后,再将连接管3和直管2螺纹连接;也可以先将连接管3与直管2螺纹连接后,再分别将固定管1与引流管5连接,将胶管4与引流袋6上的软管7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管1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起8,多个凸起8均匀分布在固定管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在凸起8分别位于固定管1的上侧和下侧,固定管1上侧的凸起8和固定管1下侧的凸起8均沿固定管1的轴向依次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凸起8能够增大固定管1与引流管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固定管1与引流管5之间接触得更加紧密,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管1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形的凹槽9,且凹槽9靠近直管2,凹槽9与固定管1同轴,固定管1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位于凹槽9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单元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松紧环套10,松紧环套10呈环状,且松紧环套10能够套设在凹槽9内并与凹槽9同轴,松紧环套10的宽度小于凹槽9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的松紧环套1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的松紧环套10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橡皮筋。

使用时,先拉动松紧环套10脱离凹槽9,使松紧环套10套在直管2上,然后再将固定管1插入引流管内,在逐渐向引流管内插入固定管1的过程中,当引流管拉动至凹槽9处并覆盖在凹槽9外部后,停止继续向引流管内插入固定管1,然后再将直管2上的松紧环套10拉至凹槽9处,再松开松紧环套10,使松紧环套10压在引流管外侧,从而将引流管箍在凹槽9内,加强了对引流管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大大增加了引流管与固定管1之间的紧密程度,病人活动的过程中,引流管与固定管1之间更加不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

实施例四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卡块12,两个卡块12的横截面均呈半环形,且两个卡块12相互对称设置,两个卡块12之间连接有弹性单元,本实施例中弹性单元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弹性带13,弹性带13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弹性带13与现有技术中的橡皮筋类似。

使用时,分别向上和向下拉动两个卡块12,使卡块12脱离凹槽9,并将两个卡块12套在直管2上,然后再将固定管1插入引流管内,在逐渐向引流管内插入固定管1的过程中,当引流管5覆盖在凹槽9的上方后,停止向引流管内继续插入固定管1,然后再将直管2上的两个卡块12拉至凹槽9处,再松开两个卡块12,使两个卡块12分别向凹槽9压紧,从而将引流管卡在凹槽9内,加强对引流管的固定。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胶管4远离连接管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锥套11,锥套11为锥形管状结构,锥套11与胶管4相互连通。

使用时,将胶管4上的锥套11插入引流袋6的软管7内,使胶管4与引流袋6上的软管7实现连通,本实施例由于锥套11为锥形管状结构,在插入软管7时能够更容易被插入软管7内,并且还能够使胶管4与引流袋6的接触得更加紧密,在向软管7内插入锥套11时也更加的方便和更加容易操作。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引流管的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与引流管5固定连接,引流管5插入固定管1内并与引流管5相互连通,且固定管1的内侧壁与引流管5的外侧壁粘接固定,从而使得引流管5与固定管1形成一体,直管2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连接管3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管1与引流管5粘接固定,能够使固定管1与引流管5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避免液体从引流管5与固定管1的连接处泄漏。

本实施例中连接引流袋6的软管7上粘接固定有锥形的胶头14,在连接的时候,将软管7上的胶头14插入胶管4内,即可实现与引流袋6的连通。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