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6025发布日期:2020-08-05 01:1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心包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目前,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穿刺针将心包穿刺并将积液抽出。

但是现有的定位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不方便固定设备,不方便调节设备的高度以及不方便进行移动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定位装置存在着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不方便固定设备,不方便调节设备的高度以及不方便进行移动的问题。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轮,支撑管,翼形螺栓,伸缩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套接管,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固定座,注射器,连接软管和针刺管,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下端;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分别焊接在移动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伸缩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插接在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支撑杆分别螺栓连接在横向支撑杆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套接管分别套接在伸缩支撑杆的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分别安装在套接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安装在横向支撑杆的外壁;所述的固定座螺栓连接在伸缩支撑杆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在横向支撑杆的右下角;所述的注射器贯穿固定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软管一端套接在注射器的下端外壁;所述的连接软管另一端套接在针刺管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包括连接座,转动座,卡接座,螺纹孔,顶紧板,螺纹杆,旋转孔和旋转杆,所述的转动座的右侧轴接在连接座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座的左侧焊接在卡接座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孔开设在卡接座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杆贯穿螺纹孔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杆的上端焊接在顶紧板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孔开设在螺纹杆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杆贯穿旋转孔。

优选的,所述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包括滑动管,固定管,滑孔,伸缩杆,方头螺栓,滑动杆,固定板,吸附座和定位孔,所述的固定管的上端焊接在滑动管的下间位置;所述的滑孔分别开设在固定管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的上端插接在固定管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方头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管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动杆分别焊接在伸缩杆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伸缩杆的下端胶接在固定板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附座分别胶接在固定板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孔开设在固定板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顶紧板采用上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不锈钢板;所述的连接座和卡接座分别采用u型的不锈钢座。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采用内部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座;所述的针刺管采用下端设置为锥形的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座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滑孔;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伸缩杆的下端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座采用橡胶真空吸附座;所述的固定板采用透明的pvc板。

优选的,所述的滑动管滑动套接在横向支撑杆的外壁;所述的针刺管贯穿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接座,螺纹孔,顶紧板和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设备固定工作,方便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的过程中进行定位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管,翼形螺栓,伸缩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节工作,方便进行高度调节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座,移动轮和支撑管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设备移动工作,方便在工作的过程中移动设备进行针刺工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伸缩杆,固定板,吸附座和定位孔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吸附座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方便进行定位针刺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座,转动座和卡接座的设置,有利于转动卡接座,方便进行设备固定工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管,滑孔,伸缩杆,方头螺栓,滑动杆和固定板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固定固定板,防止在针刺的过程中固定板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动座;2、移动轮;3、支撑管;4、翼形螺栓;5、伸缩支撑杆;6、横向支撑杆;7、套接管;8、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81、连接座;82、转动座;83、卡接座;84、螺纹孔;85、顶紧板;86、螺纹杆;87、旋转孔;88、旋转杆;9、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91、滑动管;92、固定管;93、滑孔;94、伸缩杆;95、方头螺栓;96、滑动杆;97、固定板;98、吸附座;99、定位孔;10、固定座;11、注射器;12、连接软管;13、针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心内科穿刺用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座1,移动轮2,支撑管3,翼形螺栓4,伸缩支撑杆5,横向支撑杆6,套接管7,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8,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9,固定座10,注射器11,连接软管12和针刺管13,所述的移动轮2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座1的下端;所述的支撑管3的下端分别焊接在移动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4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3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伸缩支撑杆5的下端分别插接在支撑管3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支撑杆5分别螺栓连接在横向支撑杆6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套接管7分别套接在伸缩支撑杆5的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8分别安装在套接管7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9安装在横向支撑杆6的外壁;所述的固定座10螺栓连接在伸缩支撑杆5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固定座10设置在横向支撑杆6的右下角;所述的注射器11贯穿固定座10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软管12一端套接在注射器11的下端外壁;所述的连接软管12另一端套接在针刺管13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卡接顶紧座结构8包括连接座81,转动座82,卡接座83,螺纹孔84,顶紧板85,螺纹杆86,旋转孔87和旋转杆88,所述的转动座82的右侧轴接在连接座81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座82的左侧焊接在卡接座83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孔84开设在卡接座83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杆86贯穿螺纹孔8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杆86的上端焊接在顶紧板85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孔87开设在螺纹杆86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杆88贯穿旋转孔87;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的过程中,推动支撑管3进行移动工作,使支撑管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卡接座83,使卡接座83转动病床的左右两侧外壁,然后转动旋转杆88带动螺纹杆86转动,使螺纹杆86推动顶紧板85向上移动,和卡接座83配合卡接在病床的左右两侧合适的位置,方便进行固定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滑动吸附定位座结构9包括滑动管91,固定管92,滑孔93,伸缩杆94,方头螺栓95,滑动杆96,固定板97,吸附座98和定位孔99,所述的固定管92的上端焊接在滑动管91的下间位置;所述的滑孔93分别开设在固定管9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94的上端插接在固定管92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方头螺栓95螺纹连接在固定管92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动杆96分别焊接在伸缩杆94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伸缩杆94的下端胶接在固定板97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附座98分别胶接在固定板97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孔99开设在固定板97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在进行穿刺前,松开方头螺栓95,使伸缩杆94向下移动,使固定板97贴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然后左右移动滑动管91,使固定板9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吸附座98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使定位孔99对准患者针刺位置,然后拧紧方头螺栓95,使用针刺管13贯穿定位孔99进行针刺工作,方便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定位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顶紧板85采用上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不锈钢板;所述的连接座81和卡接座83分别采用u型的不锈钢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座10采用内部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座;所述的针刺管13采用下端设置为锥形的不锈钢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座81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7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滑动杆96分别滑动贯穿滑孔93;所述的定位孔99设置在伸缩杆94的下端右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吸附座98采用橡胶真空吸附座;所述的固定板97采用透明的pvc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滑动管91滑动套接在横向支撑杆6的外壁;所述的针刺管13贯穿定位孔99。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的过程中,推动支撑管3进行移动工作,使支撑管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卡接座83,使卡接座83转动病床的左右两侧外壁,然后转动旋转杆88带动螺纹杆86转动,使螺纹杆86推动顶紧板85向上移动,和卡接座83配合卡接在病床的左右两侧合适的位置,方便进行固定工作,在进行穿刺前,松开方头螺栓95,使伸缩杆94向下移动,使固定板97贴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然后左右移动滑动管91,使固定板9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吸附座98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使定位孔99对准患者针刺位置,然后拧紧方头螺栓95,使用针刺管13贯穿定位孔99进行针刺工作,方便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定位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