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0848发布日期:2020-09-04 12:5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



背景技术:

常规的手术解剖器械主要是:剪刀、拉钩、吸引器。这三种手术基本器械使手术部位的解剖清楚,视野清晰,加上术者灵活的手指,手术挽救了众多的外科疾病患者的生命。

对于吸引器而言,通过吸引器头连接负压发生器达到吸引目的,但是腔体及吸引器头的形状和功能也会影响到临床应用,一旦手术遇到特殊部位的严重粘连的血管、神经及其他脏器和质地较硬的组织,现有的吸引器头结构及功能单一,其技术参数都会影响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可同时在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中使用,满足不同手术部位的需求。

<方案一>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吸引器头套件组,包含双电极吸引器头,包括:

内层电极刀头,为可伸缩刀头部分;

外层电极刀头,内嵌套内层电极刀头,顶端设有一字型开口,用于伸出内层电极刀头;

吸引腔道;以及

内层电极刀头伸缩组件,包含滑槽、推动键,

其中,外层电极刀头外壁设有滑槽,内层电极刀头外壁设有推动键,推动键嵌入滑槽,通过推动键与滑槽实现内层电极刀头于外层电极刀头内壁伸缩;外层电极刀头与内层电极刀头二者电路中间设有绝缘层隔离。

优选的,外层电极刀头,包含环状、铲状、勺状、单侧开孔型、双侧开孔型、钝头型的电切刀头。

优选的,外层电极刀头最顶端为封闭式,只开一个小圆孔,靠近顶端位置设有大侧孔和其他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

优选的,外层电极刀头最顶端为开放式,靠近顶端位置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

优选的,内层电极刀头,包含扁平刀头、带钩状刀头,为一体式加工部件,在一根金属圆管上加工出带扁平刀头和钩型刀头两种。

<方案二>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吸引器头套件组,包含单电极吸引器头,其中央设有一通孔作为吸引腔道进口,单电极刀头包含环状、铲状、勺状、单侧开孔型、双侧开孔型、钝头型的电切头。

优选的,单电极刀头最顶端为封闭式时,只开一个小圆孔,靠近顶端位置设有大侧孔和其他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

优选的,单电极刀头最顶端为开放式时,靠近顶端位置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

优选的,在吸引器头的吸引口顶端设有热敏电阻。

优选的,吸引器头采用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制成,除前端和尾端的两个单项电极部分外,其余全部为绝缘材料覆盖。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有益效果在于:

(1)吸引的同时可电凝、电切,是一款以吸引为主的二合一功能多功能解剖器械;

(2)可完成隐蔽部位的止血和凝血,减少出血和并发症;

(3)多形状设计的的吸引器头可在术中更换使用,综合性高;任一吸引器头可分别与任一吸引管相接,构成不同的吸引器,适应性高。

附图说明

图1a、1b、1c、1d、1e、1f、1g、1h、1i、1j为吸引器头套件组中各个吸引器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电极刀头电路原理图。

图3为双电极刀头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说明:

21环状吸引器头,22铲状吸引器头,23勺状吸引器头,24单侧开孔型吸引器头,25双侧开孔型吸引器头,26钝头型吸引器头,27多侧开孔型吸引器头,28扁平刀头,29带钩状刀头;

32电刀开关,33电凝开关;

41电刀主机,42第一单项电极,43第二单项电极,44贴于患者身体上的电极板,45主机开关,46外层电极刀头,47内层电极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具有电凝、电切功能的二合一吸引器,包括:

如图1a、1b、1c、1d、1e、1f、1g、1h、1i、1j所示,为吸引器头套件组中各个吸引器头结构示意图,吸引器头套件组,包含若干吸引器头。吸引器头采用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制成,除前端和尾端的两个单项电极部分外,其余全部为绝缘材料覆盖。

<变形例一>

吸引器头采用单电极刀头,其中央设有一通孔作为吸引腔道进口。单电极刀头包含环状、铲状、勺状、单侧开孔型、双侧开孔型、钝头型的电切头,双电极刀头中的内层电极刀头包含扁平刀头、带钩状刀头,任一吸引器头可分别与任一吸引管相接,构成不同的吸引器。

<变形例二>

吸引器头采用双电极刀头,外层电极刀头内嵌套内层电极刀头,其中央设有一通孔作为吸引腔道进口,外层电极刀头与内层电极刀头二者电路中间有绝缘层隔离;内层电极刀头为可伸缩刀头,外层电极刀头外壁设有滑槽,内层电极刀头外壁设有推动键,推动键嵌入滑槽,通过推动键与滑槽实现内层电极刀头往复滑动。

双电极刀头中的外层电极刀头包含环状、铲状、勺状、单侧开孔型、双侧开孔型、钝头型的电切头,双电极刀头中的内层电极刀头包含扁平刀头、带钩状刀头,任一吸引器头可分别与任一吸引管相接,构成不同的吸引器。

微创手术使用时,产品为执笔型,总长度大约50公分,执笔部分约15-16公分,前端吸引管长度约35公分,最前端伸出的切割刀头分成两种:一种是扁平状的,另一种是钩状的,具体的结构为:可伸缩刀头部分为一体式加工部件,在一根金属圆管上加工出带扁平刀头和钩型刀头两种;该带刀头的圆管外壁与吸引管内壁紧密接触,透过刀笔上的推送开关前后控制刀头伸出的长度。吸引管头部有一字型开口,可伸出两种刀头,吸引管最顶端为封闭式,只开一个小圆孔,靠近顶端位置有大侧孔和其他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吸引管外壁有绝缘层。

a.电钩和刃状电刀片可以实现对条索状坚韧软组织的锐性切割及电凝,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电钩可以实现对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蚕食样切割,处理血管周边组织,使血管得以完全游离后结扎切断。

b.建议使用脚控型电刀,使手部稳定性更强,不至于造成副损伤。

c.对于广泛严重粘连,可以使用吸引器头顶端的钝性部分(顶端有一小吸引孔)进行推挡、吸引、剥离,逐渐使血管周边得以完全游离

d.侧方开口呈“口”状,有助于勾住一些组织完成切割和电凝;侧方吸引有时好于顶端吸引,可减少吸引损伤。

开放手术使用时,产品为执笔型,总长度大约35公分,执笔部分约15-16公分,前端吸引管长度约20公分,最前端伸出的切割刀头分成两种:一种是扁平状的,另一种是钩状的,具体的结构为:可伸缩刀头部分为一体式加工部件,在一根金属圆管上加工出带扁平刀头和钩型刀头两种;该带刀头的圆管外壁与吸引管内壁紧密接触,透过刀笔上的推送开关前后控制刀头伸出的长度。吸引管头部有一字型开口,可伸出两种刀头,吸引管最顶端为开放式,靠近顶端位置几个均匀分布的小圆孔。吸引管外壁有绝缘层。

a.强劲的吸引功能:可以吸引脓液、血块等稠厚组织和液体

b.吸引头端是圆形平面,不是斜面,边缘同普通吸引器,可以钝性游离血管,组织,不会对脏器造成损伤。

c.可用于大部分手术的皮肤及皮肤下组织的切割及烟雾吸引,此功能和刮吸刀类似

d.可用于大部分开放手术如胸腔、腹腔和妇产科手术等。

<变形例三>

在吸引器头的吸引口顶端设有热敏电阻,用以测量温度。

使用时,任一一款吸引器头与吸引器管对接,吸引器手持部与吸引器管套件组中的任一吸引器管的尾端部位可拆卸连接;吸引腔道,依次贯穿吸引器头、吸引器管以及吸引器手持部内,并外接负压吸引发生器;以及

电切电凝组件,电切电凝主机采用电刀设备同源供电如高频电刀或者射频电刀,电切电凝主机上设有电凝电极线接口、电切电极线接口、开关线路、电极片线路接口,其中射频电刀的优势在于其切割时局部温度低,不会对周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同时其极高的频率使其电切和电凝都比较精准。

<变形例四>

如图2所示,为单电极刀头电路原理图。在吸引器手持部一侧的尾端延伸出柱状金属部分,作为第一单项电极,第一单项电极通过电极线与外接电源的电切电凝主机可拆卸连接供电,吸引器头的头端作为第二单项电极,贴于患者身体上的电极板通过电极线与电切电凝主机的接口连接,接触人体组织时,第一单项电极依次与第二单项电极以及电极板线路形成回路。

<变形例五>

如图3所示,为双电极刀头电路原理图。内外双电极刀头由电控组件分离控制连接。电路装置,采用双路电流,内层电极主要用于电切,外层电极主要用于电凝和吸引,二者电路中间有绝缘层隔离,互为独立,二者电路中间有绝缘层隔离,内外双电极刀头采用双路连接电路,与电控组件分离控制连接,互为独立,与病人固定的中性电极构成回路。

工作原理:该产品通过与高频电刀或者射频电刀连接,输送高频电流至患者手术部位,通过贴在患者身体上的中性极板回到电刀主机,形成可高的高频电流回路。通过脚踏开关或者执笔上的手控开关,开启或者关断高频切割电流或者凝血电流达到切割或者电凝止血的目的。

优选的,还可增设降温组件,吸引器管的外层设有一夹层,夹层内包埋有2根塑料管,每一根塑料管的尾端与滴水装置的出水口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