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6553发布日期:2020-08-07 17:48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



背景技术:

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现有的ct床一般是固定在科室内的,由于床本身的质量较大,在进行移动时比较的笨重,导致ct床整体固定和移动时不好操作,同时,在对一些物体移动时,需要考虑到减震的必要,现有的减震设备一般就是弹簧减震柱,弹簧减震柱可以对纵向的力进行减震,而在移动时,遇到电梯与地面之间的沟槽这种间隙的时候,会受到横向的力,但是弹簧减震柱无法对横向的力进行过滤,容易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ct床在固定和移动时切换不够方便以及弹簧减震柱无法对横向的力进行过滤,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下方四角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剪式千斤顶和弹簧减震柱,所述弹簧减震柱相对于剪式千斤顶位于床体底部内侧,所述弹簧减震柱下方焊接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所述弹簧减震柱外部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内缩杆、联动杆、平衡杆、受力杆和被动盘,所述弹簧减震柱内部通过弹簧上下伸缩设置有内缩杆,所述内缩杆中部外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下方通过轴承承转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另一侧也通过轴承承转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被动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弹簧减震柱外部设置有三个所述限位机构,三个所述限位机构呈正三角式分布在弹簧减震柱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机构上的平衡杆的中部与底盘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被动盘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弹性橡胶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联动杆和受力杆均呈“l”状设置,常态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之间接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床体下方四角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剪式千斤顶和弹簧减震柱,弹簧减震柱相对于剪式千斤顶位于床体底部内侧,此设置利用剪式千斤顶的伸缩,使得万向轮与地面之间发生接触,进而利用万向轮对床体进行移动,使得床体在固定和移动时切换更加的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联动杆和受力杆均呈“l”状设置,常态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之间接触,当内缩杆在弹簧减震柱中下移的距离越来越大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之间的贴合就更加的紧密,此时,弹簧减震柱整体的减震能力就会减弱,但是被动盘可以对内缩杆进行支撑限位,防止内缩杆受到压力过大发生形变折断等情况,而当内缩杆的压力变小时,弹簧减震柱内的弹簧又会使得内缩杆伸出,重新使得弹簧减震柱对床体移动时进行减震,此设置兼防护减震于一体,更好对床体进行了保护,也解决了弹簧减震柱在床体经过沟槽时受力不均易发生形变以及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被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被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机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剪式千斤顶;3、弹簧减震柱;4、底盘;301、内缩杆;302、联动杆;303、平衡杆;304、受力杆;3041、被动盘;40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医疗ct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下方四角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剪式千斤顶2和弹簧减震柱3,弹簧减震柱3相对于剪式千斤顶2位于床体1底部内侧,弹簧减震柱3下方焊接设置有底盘4,底盘4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401;

弹簧减震柱3外部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内缩杆301、联动杆302、平衡杆303、受力杆304和被动盘3041,弹簧减震柱3内部通过弹簧上下伸缩设置有内缩杆301,内缩杆301中部外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联动杆302,联动杆302下方通过轴承承转有平衡杆303,平衡杆303另一侧也通过轴承承转有受力杆304,受力杆304另一侧一体化设置有被动盘3041。

具体的,如图2、4所示,每个弹簧减震柱3外部设置有三个限位机构,三个限位机构呈正三角式分布在弹簧减震柱3外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分布们可以使得内缩杆301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被保护,防止折断。

具体的,如图2-5所示,限位机构上的平衡杆303的中部与底盘4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此设计利用杠杆原理,当内缩杆301受到床体1的压力,在经过一些沟槽的时候,内缩杆301在弹簧减震柱3中下移,进而带动联动杆302下移,平衡杆303发生翻转使得受力杆304上移,进而使得被动盘3041与内缩杆301之间的纵向距离更近。

具体的,如图3-4所示,被动盘3041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弹性橡胶块,弹性橡胶块具有一定的活动量。

具体的,如图2-5所示,联动杆302和受力杆304均呈“l”状设置,常态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301之间接触,当内缩杆301在弹簧减震柱3中下移的距离越来越大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301之间的贴合就更加的紧密,此时,弹簧减震柱3整体的减震能力就会减弱,但是被动盘3041可以对内缩杆301进行支撑限位,防止内缩杆301受到压力过大发生形变折断等情况,而当内缩杆301的压力变小时,弹簧减震柱3内的弹簧又会使得内缩杆301伸出,重新使得弹簧减震柱3对床体1移动时进行减震,此设置兼防护减震于一体,更好对床体1进行了保护。

工作原理:使用时,旋转剪式千斤顶2的把手,使得剪式千斤顶2缩入,使得万向轮401与地面之间接触,此时,推动床体1整体进行移动,当路上有轻微颠簸的时候,弹簧减震柱3可以利用其避震性对床体1进行减震,当内缩杆301受到床体1的压力,在经过一些沟槽的时候,内缩杆301在弹簧减震柱3中下移,进而带动联动杆302下移,平衡杆303发生翻转使得受力杆304上移,进而使得被动盘3041与内缩杆301之间的纵向距离更近,当内缩杆301在弹簧减震柱3中下移的距离越来越大时,弹性橡胶块与内缩杆301之间的贴合就更加的紧密,此时,弹簧减震柱3整体的减震能力就会减弱,但是被动盘3041可以对内缩杆301进行支撑限位,防止内缩杆301受到压力过大发生形变折断等情况,而当内缩杆301的压力变小时,弹簧减震柱3内的弹簧又会使得内缩杆301伸出,重新使得弹簧减震柱3对床体1移动时进行减震,此设置兼防护减震于一体,更好对床体1进行了保护,将床体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再旋转剪式千斤顶2的把手,使得剪式千斤顶2整体长度增长,悬空万向轮4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