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4005发布日期:2020-07-31 21:3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微创手术方式,其关键基础是准确地穿刺目标肾盏。因为c臂x光引导的辐射危害,b超引导成为pcnl穿刺引导的主流方式。不同医生掌握b超引导下穿刺的熟练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初学的医生在b超下对pcnl进行定位时很难成功观察到穿刺针。因b超探头只能提供二维成像,只有穿刺针与成像平面共面时,才能观察到完整针道。实际操作中从超声探头侧面进针时,穿刺针难以保持共面,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使得b超只能观察到穿刺针体的一小段,因而无法准确把握穿刺针的位置方向,容易导致误判,造成出血、集合系统穿孔等风险。另外,病人的呼吸运动也会导致肾脏的移动,术中需要不断调整探头与穿刺针的姿态,给医生带来了更大挑战。研究表明,b超引导下的pcnl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完成30例手术后,医生才能熟练操作。

传统的引导装置为穿刺架,然而,其自由度低,难以兼顾b超观察与穿刺,且无法对穿刺针进行定位。从而导致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都较低,不利于精准微创手术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

一种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用于定位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包括:

手柄,包括握持段与用以固定穿刺针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握持段固定连接,所述接口包括本体、活动按钮与弹性件;

其中,所述本体的内部沿径向设置有用以容纳活动按钮底部的中空槽,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握持段的端面沿轴向设置有供穿刺针穿过的镂空,所述镂空与所述中空槽连通,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握持段的一端具有用以限制穿刺针沿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中空槽的内壁设置有用以限制所述活动按钮沿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凸起;

其中,所述活动按钮的底部位于所述中空槽内,所述活动按钮的顶部突出于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活动按钮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供穿刺针尾部通过的通孔,所述活动按钮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抵接的第三限位凸起;

其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中空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按钮的底部、所述中空槽的底壁相抵接;以及

光学标记件,包括与所述握持段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光学标记点组,所述光学标记点组包括至少三枚非共线的光学标记点。

使用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时,将穿刺针固定于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接口,之后与手术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其中,其中,光学标记件能够被手术导航系统捕捉并定位,由于光学标记件与穿刺针的相对位置关系已知且固定,可得到穿刺针的定位信息,结合对超声探头的定位,对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操作提供高精度导航,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握持段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面上,且突出于所述镂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活动按钮的顶部的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一侧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活动按钮的顶部的侧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镂空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握持段的一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段靠近所述接口的一端具有防滑凹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段的外表面具有环形防滑条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段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标记点组包括至少四枚非共面的光学标记点,任意两枚所述光学标记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标记点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光学标记点之间的连接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与穿刺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与穿刺针的侧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与穿刺针的沿穿刺针方向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接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用于定位穿刺针200,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柄110与光学标记件120。

其中,手柄110包括握持段130与用以固定穿刺针200的接口140。握持段130供操作人员在使用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时握持。接口140与握持段130固定连接,具体的,握持段130与接口140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固定连接。

其中,接口140包括本体150、活动按钮160与弹性件170。本体150的内部沿径向设置有用以容纳活动按钮160底部的中空槽151。中空槽151的内部形状与活动按钮160的底部外轮廓相适配,并留有一定的供活动按钮160沿垂直于握持段130轴向活动的空间。

本体150远离握持段130的端面沿轴向设置有供穿刺针200穿过的镂空152,镂空152与中空槽151连通。其中,轴向指的是握持段130的轴向,即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与穿刺针200对接之后,穿刺针200的针体所在直线方向。

本体150远离握持段130的一端具有用以限制穿刺针200沿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凸起153,中空槽151的内壁设置有用以限制活动按钮160沿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凸起154。其中,径向指的是垂直于穿刺针200的针体所在直线方向。

其中,活动按钮160的底部位于中空槽151内,活动按钮160的顶部突出于本体150的表面,活动按钮160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供穿刺针200尾部通过的通孔161,活动按钮160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凸起154相抵接的第三限位凸起162,如图4所示。

活动按钮160具有两种状态:打开或者关闭,对应活动按钮160的按下或者弹起。具体的,活动按钮160被按下时处于打开状态,穿刺针200可依次穿过本体150的镂空152与活动按钮160的通孔161;活动按钮160被弹起时处于关闭状态,已置入镂空150与通孔161内的穿刺针200可被夹持约束于活动按钮160与本体150之间。

其中,弹性件170位于中空槽151内,且弹性件170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按钮160的底部、中空槽151的底壁相抵接。弹性件170为活动按钮160提供向上的支撑。

光学标记件120包括与握持段130固定连接的底座121、和固定于底座121上的光学标记点组122。光学标记件120可被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光学检测手段进行捕捉并定位。光学标记点组122包括至少三枚非共线的光学标记点123,且至少三枚光学标记点123优选排列为非对称的几何形状。

其中,光学标记点123可以为带有特殊涂层的光学反射小球、发光二极管或者带有特殊图案的图形标记。光学反射小球的表面可以对红外光进行强反射,从而被手术导航系统检测并得到光学标记点的定位;发光二极管向空间散发的特殊波长的光线也可被手术导航系统检测并得到光学标记点的定位;特殊图案可被具有可见光探测能力的手术导航系统检测并得到光学标记点的定位。

上述实施方式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主要应用于穿刺针,可配合手术导航系统,为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提供导航。穿刺针可以为介入穿刺针、活检穿刺针与引流穿刺针等硬质穿刺针的其中一种。

安装时,首先按下活动按钮160,弹性件170处于被压缩状态,使活动按钮160处于打开状态。将穿刺针200穿过本体150的镂空152与活动按钮160的通孔161,置入本体150内,直至穿刺针200尾部抵住本体150内壁。之后放松活动按钮160的按压,此时弹性件170释放弹力,将活动按钮160向上弹起,直至第二限位凸起154与第三限位凸起162相抵接,使活动按钮160弹起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沿穿刺针200针体的直线方向上,穿刺针200尾部被第一限位凸起153约束;沿垂直于穿刺针200针体的直线方向上,已置入的穿刺针200约束于活动按钮160与本体150之间。至此,穿刺针200在针体所在直线方向和垂直于针体所在直线的方向上均被约束,形成接口140与穿刺针200之间的连接。

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与穿刺针200安装连接后,穿刺针200固定于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的接口140,因此,穿刺针200、手柄110与光学标记件120可一起视为刚体。使用时穿刺针200时,光学标记件120能够被手术导航系统捕捉并定位,由于光学标记件120与穿刺针20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知且固定,可得到穿刺针200的定位信息,结合对超声探头的定位,对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操作提供高精度导航,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使用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时,将穿刺针固定于上述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接口,之后与手术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其中,其中,光学标记件能够被手术导航系统捕捉并定位,由于光学标记件与穿刺针的相对位置关系已知且固定,可得到穿刺针的定位信息,结合对超声探头的定位,对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操作提供高精度导航,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体150远离握持段130的端面为平面,第一限位凸起153位于本体150的端面上,且突出于镂空152设置。当活动按钮160弹起处于关闭状态时,沿穿刺针200针体的直线方向上,穿刺针200尾部与第一限位凸起153相抵接,从而被第一限位凸起153约束。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体150靠近活动按钮160的顶部的侧面为平面,第一限位凸起153的一侧与本体150靠近活动按钮160的顶部的侧面齐平。这样能够节约第一限位凸起153所占的空间,有利于减小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100所占的体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起(未图示)位于镂空的侧壁上,且靠近本体远离握持段的一端设置。此时,第一限位凸起未突出本体的端面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位凸起亦能够起到使穿刺针在针体所在直线方向上被约束的作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的第一限位凸起的形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握持段130靠近接口140的一端具有防滑凹面131。这样能够降低操作人员在操作穿刺针200前进和后退时均具有着力点,从而避免打滑。当然,防滑凹面131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均不限于此。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握持段130的外表面具有环形防滑条纹132。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操作穿刺针200时出现打滑的风险。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握持段130的中间位置沿径向的尺寸小于两端位置沿径向的尺寸,如图1和图2所示。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使用时出现打滑的风险。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握持段130与底座121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丝螺纹固定。具体地,握持段尾部端面设有螺纹,底座上设有供螺丝穿过的通孔,之后螺丝穿过上述通孔旋入握持段端面的螺纹。

二者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固定连接均可以保证手柄110与光学标记件120之间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对穿刺针200的位置和姿态进行更准确和稳定的定位。当然,握持段130与底座1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光学标记点组122包括至少四枚非共面的光学标记点123,任意两枚光学标记点1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mm~80mm。这些光学标记点123能够快速被手术导航系统捕捉并定位,且更有利于提高导航的精度,从而保证定位效果,提高手术的准确度与效率。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光学标记点组122还包括固定于底座121与光学标记点123之间的连接柱124。光学标记点123与连接柱124可以通过螺纹、胶合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标记点123的个数与连接柱124的个数相同,二者一一对应。这样可使光学标记点123处于相对穿刺针200突出的位置,减少因穿刺针200姿态变化导致的光学标记件120定位效果的下降,提高手术导航的稳定性。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弹性件170为压缩弹簧。当然,弹性件17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弹性支撑作用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针定位快拆夹具拆装方便,灵活度高,可适配多种穿刺针。同时其与手术导航系统可实现快速协同工作,使手术导航系统在多角度,大空间内对穿刺针的位置和姿态进行稳定、准确的定位,结合对超声探头的定位,为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提供高精度导航,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和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