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2479发布日期:2020-09-15 19:1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或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



背景技术:

根据2015年我国最新的癌症统计调查显示,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癌症发病率升高的6种癌症之一,位居人类十大恶性肿瘤的第9位和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日趋增高,据测算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增患病人数为6.03万人,其中城市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农村地区的3.7倍。目前其在泌尿外科的发病率已经超越膀胱癌排在第一位。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手术的关键就是切除前列腺后将尿道与膀胱的重新吻合。目前虽然有少量吻合器的实用新型,但由于手术可操作区域的狭小,其临床应用效果均不理想。针线的缝合是仍是开放与腹腔镜中尿道与膀胱吻合的主流。吻合口张力的大小直接决定手术缝合的成败及患者的术后尿控的恢复。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方面可以通过台下助手在患者会阴部的推顶使患者断端尿道暴露同时向膀胱处靠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台上助手手中的抓钳等推顶膀胱向尿道靠近。缝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尿道探子与尿管的引导完成吻合的操作。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人力、减张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后期吻合的过程中由于尿管柔软的橡胶材质,极易导致其与尿道的连接缝合与球囊的破裂。这给临床手术的开展和患者的预后带来很大隐患。

同时为了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尿控功能。术后往往也需要对内部的吻合口实行减张,这主要是通过牵拉尿管实现。通常医护人员会轻微的牵拉尿管并将头端固定在皮肤上,有时患者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较多,医护人员为了增强牵拉效果同时避免尿管损伤,会在患者的龟头处系上纱布每天更换,防止因胶布脱落或患者活动导致牵拉力减弱。这一方面给临床护理人员的换药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造成部分患者的不适症状。

为了解决临床上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膀胱尿道吻合减张套件,不仅保证了手术吻合的准确度与效率,同时为患者的术后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不仅保证了手术吻合的准确度与效率,同时为患者的术后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包括管体和弧形板,所述管体内部形成管腔,管体的尾端连接接头,在所述管体的中下部设有三个独立的囊体,三个囊体两两之间呈120°角设置且三个囊体内部均与管腔相连;在所述囊体上方的管壁上对称的设有多条细长的凹槽;所述弧形板由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弧形插板插接而成,所述弧形板的中心形成圆孔,圆孔与管体过盈配合;在所述弧形板底面形成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头端呈变尖的实心结构。

进一步的,三个囊体充气或注水后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进一步的,两个弧形插板的对接面上均形成一个插槽和一个插件。

进一步的,两个弧形插板上对应的插槽和插件形位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内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囊体位于靠近管体头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管腔与管体的直径比为1:8-10。

进一步的,在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对称的设有6条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采用医用硬质塑料材质;所述缓冲层采用医用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减张辅助吻合组件一方面相比于传统减张方法节省了人力,挺高了吻合拉线时的减张效果;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橡胶尿管及尿道探子,其具有更高效的引导效率及灵活程度。同时,三个囊体两两呈一定角度设置以及管壁上凹槽设置,最大限度为医生提供膀胱壁及尿道的进针位点。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体凹槽处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囊体处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合并);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拆分);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8是正常男性膀胱、尿道、前列腺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未缝合前);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缝合后)。

其中,1.管体;2.接头;

3.囊体;4.管腔;

5.弧形板;6.圆孔;

7.螺纹;8.插槽;

9.插件;10.缓冲层;

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0所示,一种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包括管体1和弧形板5。

所述管体1内部形成管腔4,所述管腔4与管体1的直径比为1:8-10,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的保证管体1具有一定的抗形变的能力。管体1的尾端连接接头2,管体2的头端呈变尖的实心结构。

在靠近管体1头端处的管体1上设有三个独立的囊体3,三个囊体3两两之间呈120°角设置且三个囊体3内部均与管腔4相连;三个囊体3充气或注水后位于同一圆周面上。优选的,在临床应用中,采用向管腔4内注入生理盐水。

临床上,断端的尿道和吻合后的膀胱颈口直径约为1cm,因此为了囊体3能卡在膀胱颈口同时又不影响术者视野,每个囊体3膨起后的长度控制在0.5-1cm。

在所述囊体3上方的管壁上对称的设有多条细长的凹槽11;优选的,在所述管体1的管壁上对称的设有6条凹槽11;凹槽11底端与囊体3的间距为1cm;凹槽11延伸的方向与管体1相同,延伸长度为2cm;凹槽11的深度约2mm,宽度约2mm。

图2、3中,a-f处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临床上膀胱尿道吻合后可行的6处进针点,6个凹槽11的位置与囊体3膨起后所在圆周的空余处对应,方便断端尿道沿管壁进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管体1可以采用任何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医用硬质塑料材质,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的进入人体内起到作用。管体1的周径为22mm,直径约为7.3mm。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设置成白色,与红色的术野相区分。

所述弧形板5由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弧形插板插接而成,弧形板5底端的直径约4cm;两个弧形插板的对接面上均形成一个插槽8和一个插件9。两个弧形插板上对应的插槽8和插件9形位匹配。优选的,插槽8和插件9均设计成正方形或长方形。

所述弧形板5的中心形成圆孔6,圆孔6与管体1过盈配合,圆孔6内螺纹7的设置增大了圆孔6内的摩擦力,使管体1与圆孔6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保证了弧形板5对管体1的限位作用。

在所述弧形板5底面还形成缓冲层10。所述缓冲层10采用医用硅胶材质。由于弧形板5底面与患者接触,缓冲层10提高了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硬性管状部分中空结构-管体1,另一部分为弧形卡槽结构-弧形板5。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中,当手术医生切除前列腺(用图8中的两个半圆表示)、缩小膀胱颈口准备将尿道(用图8中的“l”型管表示)和膀胱(用图8中的栗子型表示)进行吻合时,助手将管体1润滑后沿尿道置入膀胱。当管体1头端囊体3完全进入膀胱后,助手在管体1尾端用注射器打入生理盐水,使得管体1头端三个囊体3张开卡在膀胱颈口。然后向外牵拉管体1。当尿道和膀胱断端接近到适合位置时停止牵拉,并在患者龟头处将弧形板5卡在管体1上,防止管体1回缩。由于管体1整体结构为硬性光滑塑料材质,加之管体近乎实心,相比于传统减张方法一方面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吻合拉线时的减张效果;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橡胶尿管及尿道探子,其具有更高效的引导效率及灵活程度,硬性的管身设计避免了医生在缝合中扎破头端球囊、缝合管身;管体1中头端的三个囊体3呈一定角度设置,最大限度为医生提供膀胱壁处的进针位点。同时医生在尿道端进针时可沿着管壁凹槽11由断端尿道腔内进针外部出针,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端端吻合的效果。当吻合完毕后,助手拆下弧形板5,抽出囊体3中的生理盐水,拔出管体1,重新置入软性尿管。如果患者术后需要继续减张牵引,可重复利用弧形板5,适度的牵拉尿管后将弧形板5卡在患者龟头处尿管端防止回缩,由于弧形板5底面设有硅胶垫,患者在术后减张恢复的时间里不会感到不适,也方便会阴部位的消毒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