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6945发布日期:2020-08-11 21:2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治疗车携带用物及药品进行护理操作,在各个医院中也称为“二级站”、“移动护理工作站”等。是护理人员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分析护理治疗车现存问题为车身自重较大、噪音较重,车轮轴承之间易缠绕异物,降低了治疗车的使用效率。垃圾桶的投递口距地距离较低,护士投放垃圾不便。由于临床投放垃圾次数较多,垃圾箱多为开放的空间,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可能。

在临床中现在普遍应用的治疗车中,垃圾桶放置于治疗车近底部的车身底盘的挡板上,桶口的投放口高度大约在30-40cm,这意味着一名身高处于160-170cm之间的护理人员需要一定幅度地屈膝及弯腰才能将垃圾准确地分类并投掷进垃圾桶内。每日频繁地处理医疗垃圾,对护理人员的腰、肩胛及膝关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将会大大加重腰背部和膝部的压力。

临床的所有治疗车包括已申请的专利项目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治疗车的垃圾回收箱都是独立于治疗车之外的一个结构,存在不够密闭增加交叉感染,使用寿命较短,投递高度不适,垃圾箱倾倒次数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本实用新型的临床护理治疗车使用方便,解决了临床护士使用治疗操作车时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满足了护士的要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包括车身主体,其特征在于:车身主体顶部的治疗台上设置有围栏,车身主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围栏上方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上设置有挂钩;车身主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无菌物品抽屉、医用垃圾存放区、置物区;车身主体的侧方设置有锐器盒,车身主体底部通过弹簧液压减震装置与万向轮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的车身主体顶部治疗台的左侧、右侧和后侧设置有围栏,所述的输液架连接于后侧的围栏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无菌物品抽屉包括有两个并排设置于车身主体内的第一无菌物品抽屉、两个并排设置于车身主体内的第二无菌物品抽屉,所述的第二无菌物品抽屉的高度大于第一无菌物品抽屉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医用垃圾存放区包括设置于车身主体内部并可抽拉出于车身主体外侧的垃圾箱体、设置于车身主体前侧的垃圾投放口、设置于车身主体后侧的箱体抽出口,所述的垃圾投放口设置的高度大于箱体抽出口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医用垃圾存放区内部中间竖向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医用垃圾存放区内分成两个独立的垃圾存放区,两个独立的垃圾存放区均分别包括一个垃圾箱体、一个垃圾投放口、一个箱体抽出口,垃圾箱体与车身主体之间通过滑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上设置有合页滑推门,合页滑推门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上边缘距离万向轮底部为8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垃圾箱体内部设置有内胆,内胆高出于垃圾箱体上边缘10mm;所述的垃圾箱体的后侧箱壁上设置有透明窗,所述的垃圾箱体的后侧箱壁外侧透明窗上方设置有箱体抽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弹簧液压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架、弹簧、液压杆,连接架上设置有减震孔,液压杆的液压上杆的导向段套接弹簧,液压上杆上的螺纹段穿过该减震孔并分别连接螺母和垫片,液压下杆连接支撑架,支撑架安装在万向轮的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能够减少护士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omsi)、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住院舒适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

2、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治疗车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改进,车身主体采用abs与pp的复合材质,垃圾箱体的垃圾投放口采用合页滑推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万向轮内增设的若干橡胶块构成的整圈和其连接的弹簧液压减震装置,实现了降低噪音,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使行车更加平稳安全,避免物品滑落。

3、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治疗车与已有的治疗车相比,减轻车体重量;垃圾投放口高度方便护士投递垃圾,使车轮具有减震,防静电,减少噪音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治疗车使用方便,解决了临床护士使用治疗操作车时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满足了护士的要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挂钩、2为输液架、3为围栏、4为治疗台、5为第一无菌物品抽屉、6为第二无菌物品抽屉、7为合页滑推门、8为医用垃圾存放区、9为车身主体、10为滑道、11为置物区、12为万向轮、13为弹簧液压减震装置、14为锐器盒、15为内胆、16为垃圾箱体、17为垃圾投放口、18为箱体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用临床护理治疗车,包括车身主体9,其特征在于:车身主体9顶部的治疗台4上设置有围栏3,车身主体9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2;围栏3上方设置有输液架2,输液架2上设置有挂钩1;车身主体9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无菌物品抽屉、医用垃圾箱8、置物区11;车身主体9的侧方设置有锐器盒14,车身主体9底部通过弹簧液压减震装置13与万向轮12相连。

位于所述的车身主体9顶部治疗台4的左侧、右侧和后侧设置有围栏3,所述的输液架2连接于后侧的围栏3上。

所述的无菌物品抽屉包括有两个并排设置于车身主体9内的第一无菌物品抽屉5、两个并排设置于车身主体内的第二无菌物品抽屉6,所述的第二无菌物品抽屉6的高度大于第一无菌物品抽屉5的高度。

所述的医用垃圾存放区8包括设置于车身主体9内部并可抽拉出于车身主体9外侧的垃圾箱体16、设置于车身主体9前侧的垃圾投放口17、设置于车身主体9后侧的箱体抽出口18,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7设置的高度大于箱体抽出口18的高度。

所述的医用垃圾存放区内部中间竖向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医用垃圾存放区8内分成两个独立的垃圾存放区,两个独立的垃圾存放区均分别包括一个垃圾箱体16、一个垃圾投放口17、一个箱体抽出口18,垃圾箱体16与车身主体9之间通过滑道10相连。

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7上设置有合页滑推门7,合页滑推门7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7上边缘距离万向轮12底部为800mm,800mm的高度能够减少护士骨骼肌职业损伤。

所述的垃圾箱体16内部设置有内胆15,内胆15高出于垃圾箱体16上边缘10mm,目的是在投递时,能够防止垃圾及液体外漏。所述的垃圾箱体16的后侧箱壁上设置有透明窗,所述的垃圾箱体16的后侧箱壁外侧透明窗上方设置有箱体抽拉把手。

具体地,在垃圾倾倒的时候将垃圾箱体16从整个车身主体9中抽拉出来;目的是将整个垃圾箱体16处于车身主体9内,在合页滑推门7关闭时,垃圾箱体16是处于完全密闭的空间内,极大程度的减少关于垃圾中细菌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避免了交叉感染。

所述的弹簧液压减震装置13(具体地,图示中未详细画出此结构)包括连接架、弹簧、液压杆,连接架上设置有减震孔,液压杆的液压上杆的导向段套接弹簧,液压上杆上的螺纹段穿过该减震孔并分别连接螺母和垫片,液压下杆连接支撑架,支撑架安装在万向轮的轴上;通过所述的弹簧液压减震装置13可使行车更加平稳安全,避免物品滑落。

所述的万向轮12中设置有若干橡胶块构成的整圈;通过在万向轮12中加设若干橡胶块构成的整圈,可以实现减少金属的摩擦,降低噪音,能够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降低了治疗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减少噪音对医院各个科室病人的影响。为患者及家属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具体地,结合技术方案与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箱的使用方法:在垃圾投放时,将垃圾投放口17的合页滑推门7外侧把手上提,将垃圾投放口17彻底打开。根据垃圾箱体16内放置的垃圾袋颜色分别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投入;使用后,将垃圾投放口17的合页滑推门7把手下拉,关闭垃圾投放口17,形成密闭空间。从车体后边观察到垃圾储量到达透明窗时,及时更换垃圾箱体16内的垃圾袋。更换方式如下:将垃圾箱体16沿着滑道10抽出于箱体抽出口18外,取出并更换垃圾袋,再将垃圾箱体16推回。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