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815发布日期:2020-10-30 21:35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舱领域,尤指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各种养生的保健品及用具广泛的出现在市场上。而大多数养生产品都是利用了中医学中气血双通的保健原理,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之中,气血并行,气为血在人体流动的动力源,气的运行推动血液的流动和运行;同时血液的流动和运行也滋养气的生发和产生。气为阳,血为阴。气正常运行,可以推动血液流动和循环。人体气足之后,血液的流速增强,血液的净化和新陈代谢能力也随之增强,可以清除血管壁上的血液垃圾、毒素、营养等沉淀物,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和偏瘫等症状,同时增强了血管的柔韧度,增加其弹性。

依据上述中医学理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人体保健的理疗,如:能量舱;目前,能量舱在理疗行业内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其能无死角的包围人体,对提高理疗效率和增加理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但现有的能量舱存在以下缺点:1.通过电阻丝发热膜通电,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传统的电阻丝发热膜发热不均匀,电热转换率低。2.现有的能量舱为升温使人体的毛孔充分张开,以由内向外出汗的方式工作,由于没有对应的消毒装置,容易产生异味和滋生细菌,反而对人们不利。3.现有的能量舱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客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发热均匀电热转换率高,且内设有振动按摩器、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为客户提供多种功能,且同时保证能量舱内部环境洁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包括下舱体、上舱罩;下舱体内设置有主控单元、电源单元、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其中电源单元与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下舱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放置槽,其中上舱罩盖合在第一放置槽上并构成第一内舱,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生成的负离子空气通过第一气管输送至所述第一内舱内,所述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通过臭氧出气管输送至所述第一内舱内;第一放置槽上设置有供身体平躺的下舱床组件,所述下舱床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装的下舱垫、床板、振动按摩器,且所述振动按摩器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槽内,且所述振动按摩器与主控单元电性连接;其中上舱罩的内壁配装有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下舱垫包括有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温棉、第一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环氧树脂板)、第一pvc皮革,所述第一保温棉贴合在上舱罩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阻燃海绵、保温绵、第二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布)、硅胶板、第二pvc皮革。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下舱垫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主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一端通过第一合页与下舱体的一端铰接,且下舱体靠近该第一合页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伸缩阻尼杆,所述伸缩阻尼杆的一端与下舱体的表面连接,伸缩阻尼杆的另一端与上舱罩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远离第一合页的一端的外壁两侧设置有用于带动上舱罩运动的把手。

进一步,所述下舱体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第二放置槽,且所述上舱罩靠近第二放置槽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第一开孔;所述上舱罩的第一开孔配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开设有与第一开孔对齐的第二开孔。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靠近第二放置槽的一端还安装有操作面板组件,所述操作面板组件包括操作面板头罩、位于第二放置槽上方的面板固定框,所述面板头罩设置有对应操作面板固定框的安装缺口,且所述操作面板固定框卡设在安装缺口内;所述操作面板固定框的一端通过第二合页与上舱罩靠近第二放置槽的一端铰接,且操作面板固定框朝向第二放置槽的侧面配装有第一操作面板、第二控制面板、操作显示屏,所述第一操作面板、第二控制面板、操作显示屏均与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下舱体内还装配有若干个与主控单元连接的喇叭,下舱体的外侧开设有与喇叭相对于的喇叭孔,且每个喇叭孔上安装有喇叭罩。

进一步,下舱体底面的角落处均设置有方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石墨烯发热组件发热均匀,电热转换率高,且产生的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h2o,令水分子活性化,提高身体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使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2.能量舱内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的功效是杀菌,能够深层清洁毛孔,清除体内各种有害重金属物质等。还可以改善睡眠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而且石墨烯发热组件发热也能能产生负离子。

3.能量舱内有振动按摩器,可以通过振动按摩器按摩腰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再与远红外线、负离子的结合增加腰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消耗热量,燃烧脂肪的效果,从而活化肌肤、燃烧热量、锻炼心脏、低温清理微循环障碍,改善亚健康状态。

4.能量舱内臭氧发生器,能量舱每次使用结束后,轻按臭氧开关产生臭氧进行5分钟消毒处理,保证健康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块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下舱体;111.下舱垫;112.床板;113.振动按摩器;12.方向轮;13.喇叭罩;14.第一合页;15.臭氧出气管;16.第一气管;17.第二放置槽;18.第一放置槽;2.上舱罩;21.伸缩阻尼杆;22.把手;31.面板固定框;32.第二合页;33.第一操作面板;34.操作显示屏;35.第二控制面板;36.操作面板头罩;37.保护罩;41.主控单元;42.电源单元;43.负离子发生器;44.臭氧发生器;46.第一石墨烯发热膜;47.第二石墨烯发热膜;48.第一温度传感器;49.第二温度传感器;50.喇叭;51.第一保温棉;52.第一pvc皮革;53.第二pvc皮革;54.硅胶板;55.第二保温棉;56.阻燃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功能理疗能量舱,包括下舱体1、上舱罩2;下舱体1内设置有主控单元41、电源单元42、负离子发生器43、臭氧发生器44,其中电源单元42与主控单元41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单元41分别与负离子发生器43、臭氧发生器44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下舱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放置槽18,其中上舱罩2盖合在第一放置槽18上并构成第一内舱,所述负离子发生器43生成的负离子空气通过第一气管16输送至所述第一内舱内,所述臭氧发生器44生成的臭氧通过臭氧出气管15输送至所述第一内舱内;第一放置槽18上设置有供身体平躺的下舱床组件,所述下舱床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装的下舱垫111、床板112、振动按摩器113,且所述振动按摩器113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槽18内,且所述振动按摩器113与主控单元41电性连接;其中上舱罩2的内壁配装有与主控单元41连接的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下舱垫111包括与主控单元41连接的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

石墨烯发热组件产生的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令水分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h2o,提高身体含氧率,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使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改善微循环系统,独立水分子渗透能力强,自由出入细胞之间,再透共振转化为热能,令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以减轻心脏压力,给细胞充足供应氧气和营养,排出新陈代谢的废物;

促进新陈代谢:微循环系统得到改善,新陈代谢的废物便可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及肾脏的负担。这些废物包括:致癌症的重金属、引致疲劳及老化的乳酸和脂肪酸以及皮下脂肪、引致高血压的钠离子、引致疼痛的尿酸;

平衡身体酸碱度:远红外线能净化血液,改善皮肤质素,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致的骨络关节疼痛。人体新陈代谢发生了絮乱,会引起体内外物质的交换失常,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通过远红外线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节神经体液机制,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护肤美容: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细胞共振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胆固醇、多余的脂肪等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能使肌肤光滑柔嫩。远红外线能使体内的热能提高,细胞活化,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的脂肪燃烧掉,进而有效减肥。

能量舱内有负离子发生器43:负离子的功效是杀菌,能够深层清洁毛孔,清除体内各种有害重金属物质等。还可以改善睡眠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

能量舱内有振动按摩器113,可以通过振动按摩器113按摩腰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再与远红外线、负离子的结合增加腰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消耗热量,燃烧脂肪的效果,从而活化肌肤、燃烧热量、锻炼心脏、低温清理微循环障碍,改善亚健康状态。

能量舱内臭氧发生器44,能量舱每次使用结束后,轻按臭氧开关产生臭氧进行5分钟消毒处理,保证健康卫生。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温棉51、第一石墨烯发热膜46(石墨烯环氧树脂板)、第一pvc皮革52,所述第一保温棉51贴合在上舱罩2的内壁。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阻燃海绵56、第二保温棉55、第二石墨烯发热膜47、硅胶板54、地球肪陨石能量片、第二pvc皮革53。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中在第一石墨烯发热膜46的表面以及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pvc皮革52以及第一保温棉51,可以避免第一石墨烯发热膜46过热导致损坏舱罩的内壁,且设置的第一pvc皮革52可以避免人体与第一石墨烯发热膜46的直接接触导致烫伤。

请参阅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阻燃海绵56、第二保温棉55、第二石墨烯发热膜47(石墨烯发热布)、硅胶板54、第二pvc皮革53。

而且在本具体实施例下舱垫111上的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还包括若干名贵稀缺地球肪陨石片,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硅胶板54上均匀铺设有100个名贵稀缺地球肪陨石片,陨石片是特别适合能量储存的载体。陨石本身具备能量,而且是非常适合能量的载体。从能量载体、能量信息、能量强度三方面来看都达到一件好能量产品要求,根据检测报告显示对改善微循环和改善亚健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再与远红外线光波和负离子配合改善微循环和亚健康状态功效更佳。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2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8,所述下舱垫111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8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9均与主控单元41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一内舱内设在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8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9,分别用于监控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以及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的发热情况,当实时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即可发送对应控制指令,并由主控单元41控制第一石墨烯发热组件或者第二石墨烯发热组件停止发热,节约电力资源,且可以确保当实时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值内。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2一端通过第一合页14与下舱体1的一端铰接,且下舱体1靠近该第一合页14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伸缩阻尼杆21,所述伸缩阻尼杆21的一端与下舱体1的表面连接,伸缩阻尼杆21的另一端与上舱罩2的内壁连接。进一步,所述上舱罩2远离第一合页14的一端的外壁两侧设置有用于带动上舱罩2运动的把手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为手动方式,把手22上舱罩2远离合页的一端的外壁两侧;具体实施中,伸缩阻尼杆21的阻尼应大于上舱罩2自重的1.1倍,保证上舱罩2在自重压力条件下不会绕第一合页14运动;同时,伸缩阻尼杆21的阻尼应小于上舱罩2自重的1.4倍,以减轻人手动驱动把手22所需的力,减轻操作的重量负担。

进一步,所述下舱体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第二放置槽17,且所述上舱罩2靠近第二放置槽17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第一开孔;所述上舱罩2的第一开孔配装有保护罩37,所述保护罩37开设有与第一开孔对齐的第二开孔。

进一步,所述上舱罩2靠近第二放置槽17的一端还安装有操作面板组件,所述操作面板组件包括操作面板头罩36、位于第二放置槽17上方的面板固定框31,所述面板头罩设置有对应操作面板固定框31的安装缺口,且所述操作面板固定框31卡设在安装缺口内;所述操作面板固定框31的一端通过第二合页32与上舱罩2靠近第二放置槽17的一端铰接,且操作面板固定框31朝向第二放置槽17的侧面配装有第一操作面板33、第二控制面板35、操作显示屏34,所述第一操作面板33、第二控制面板35、操作显示屏34均与主控单元41电性连接。进一步,下舱体1内还装配有若干个喇叭50,下舱体1的外侧开设有与喇叭50相对于的喇叭孔,且每个喇叭孔上安装有喇叭罩13。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操作面板固定框31的一端通过第二合页32与上舱罩2靠近第二放置槽17的一端铰接,故操作员可以通过现在操作面板固定框31使得操作面板固定框31面向自己,然后在第一操作面板33上进行对应参数的调节,(石墨烯发热膜温度调节、负离子发生器43调节、臭氧发生器44调节、振动按摩器113档位调节等等),而且操作显示屏34可以显示实时参数;而且在下舱体1内还装配有若干个喇叭,操作员可以通过第二控制面板35选择客户喜好的音乐,并通过喇叭播放。当设定好后,可以将操作面板固定框31放下,即操作面板固定框31面向客户,此时操作显示屏34可以为客户显示实时参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能量舱的便捷性,下舱体1底面的角落处均设置有方向轮12,设置的方向轮12可以方便能量舱的搬运,使得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