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0255发布日期:2020-10-30 21:3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



背景技术:

单向吸液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分为口单向吸液胃管和鼻单向吸液胃管,鼻单向吸液胃管需经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临床上,对于患有肠梗阻、重度胰腺炎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胃肠减压治疗是利用负压吸引或虹吸的原理,通过鼻单向吸液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减轻胃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患者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然而,传统的胃肠减压装置往往制作粗糙,由一根留置病人胃部的单向吸液胃管末端连接负压引流袋组成,结构简单,存在很多缺陷:

一、胃肠减压过程中从患者胃中吸出的大部分是气体,负压引流袋经常被患者排出的气体填满,当被气体填满时就无法再吸收液体,需要频繁清理掉袋内气体,操作极不方便;

二、负压引流袋被填满后,通常都是由医护人员手动将袋内的气、液体倒掉,这些排出的物质有一定气味且呈粘稠状,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也会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三、负压引流袋内负压不稳定,容易产生液体逆流现象,增加患者咽喉部、肺部感染的风险。

四、依靠引流袋内的负压不能缓慢地给患者的胃部排气,一次性排空给患者进行胃肠排空,会增大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包括单向吸液胃管、减压瓶体、抽气筒和排液装置,所述单向吸液胃管靠近所述减压瓶体部分设有调节阀,所述减压瓶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瓶盖,所述第一瓶盖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负压表紧密连接;所述减压瓶体还包括左瓶颈和右瓶颈,所述左瓶颈的顶部设有左瓶盖,所述左瓶盖的顶部通过软管与所述单向吸液胃管连接;所述右瓶颈的顶部设有右瓶盖,所述右瓶盖的顶部连接有抽气筒;

所述排液装置与所述减压瓶体底部连接,所述排液装置包括过渡管、排液管;所述过渡管与所述排液管无缝连接,所述过渡管位于所述减压瓶体中,所述排液管位于所述减压瓶体外;所述排液管有一定的弧度且向一侧弯曲。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顶部设有按压盖,所述按压盖包括顶盖和盖柄,所述顶盖与所述盖柄无缝连接,所述盖柄通过所述排液管两侧的连接柄与所述减压瓶体铆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靠近所述排液管的一面设有瓶塞头,所述瓶塞头为半球体。

优选的,所述减压瓶体中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第一瓶盖,上半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露出的上半部分设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减压瓶体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块助流板,所述助流板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减压瓶体的内壁上;所述助流板中间设有中空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垂直延伸至所述减压瓶体的底部,所述助流板的边缘与所述固定管之间存在一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的管体外部设有防溢漏螺纹,所述防溢漏螺纹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过渡管靠近所述排液管的上端设有防漏塞。

优选的,所述抽气筒内部设有活塞,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32延伸到所述抽气筒外,所述活塞上所述活塞杆顶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有设置有多个手指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胃肠减压过程中从患者胃中吸出气体可以通过减压瓶体的中的排气管排出,免去频繁清理减压瓶体的烦恼;单向吸液胃管能有效防止液体逆流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降低患者咽喉、胃部的感染风险;通过调节阀的旋紧旋松能控制单向吸液胃管的吸液程度大小,缓解了传统方法一次性排空患者胃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瓶塞头为硅胶材料制成的半球体,能增强按压盖与排液管的连接密封性,使吸出的液体不易泄漏;防溢漏螺纹填补过渡管与固定管之间的缝隙,增强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污物外漏。排液管有一定弧度且向远离顶盖的一侧弯曲,液体可顺着排液管流出而不会弄脏按压盖;助流板的边缘与固定管之间存在一定角度,使液体更容易进入过渡管,排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的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胃肠减压器,包括单向吸液胃管1、减压瓶体2、抽气筒3和排液装置4,单向吸液胃管1靠近减压瓶体2的位置设有调节阀11,单向吸液胃管1能有效防止液体逆流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降低患者咽喉、胃部的感染风险,在胃肠减压过程中,通过调节阀11的旋紧旋松能控制单向吸液胃管1的吸液程度大小,缓解了传统方法一次性排空患者胃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压瓶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瓶盖21,第一瓶盖21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负压表211紧密连接,通过负压表211的示数变化能清楚地知道减压瓶体2内负压的大小;减压瓶体2还包括左瓶颈22和右瓶颈23,左瓶颈的顶部设有左瓶盖221,左瓶盖221的顶部通过软管与单向吸液胃管1连接;右瓶颈23的顶部设有右瓶盖231,右瓶盖231的顶部连接有抽气筒3;

排液装置4与减压瓶体2底部连接,排液装置4包括过渡管41、排液管42;过渡管41与排液管42无缝连接,过渡管42位于减压瓶体2中,排液管42位于减压瓶体2外;排液管42有一定的弧度且向一侧弯曲。

进一步的,排液管42远离过渡管41的一端顶部设有按压盖43,按压盖43包括顶盖431和盖柄432,顶盖431与盖柄432无缝连接,盖柄432通过排液管42两侧的连接柄与减压瓶体2铆接。

进一步的,顶盖432靠近排液管42的一面设有瓶塞头4321,瓶塞头4321为半球体。

在胃部减压过程中,瓶塞头4321塞在排液管中,按压盖43与排液管42闭合,瓶塞头4321为硅胶材料制成的半球体,能增强按压盖43与排液管42的连接密封性,使吸出的液体不易泄漏;当从患者胃部吸出足量液体流到减压瓶体2内需要清理时,只需用手按压盖柄432末端,即可使按压盖43与排液管42分离,排液管42有一定弧度且向远离顶盖432的一侧弯曲,液体可顺着排液管42流出而不会弄脏按压盖43,液体排出后再将盖柄432往回轻轻一推,即可实现按压盖43与排液管42的密闭,可再次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

进一步的,减压瓶体2中还包括排气管24,排气管24穿过第一瓶盖21,上半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进一步的,排气管24露出的上半部分设有开关阀241。

在实际运用中,从患者胃部中吸收出来的大部分是气体,这些气体可通过排气管24排出,这样减压瓶体2还可继续从患者胃部吸出一部分液体,免去因气体填满减压瓶而要频繁倾倒的烦恼。

进一步的,减压瓶体2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块助流板25,助流板25的边缘固定在减压瓶体2的内壁上;助流板25中间设有中空的固定管26,固定管26垂直延伸至减压瓶体2的底部,助流板25的边缘与固定管26之间存在一定角度;助流板25内壁倾斜,使液体更容易进入过渡管41,排液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过渡管41的管体外部设有防溢漏螺纹411,防溢漏螺纹411有多个。

进一步的,过渡管41靠近排液管42的上端设有防漏塞412。

在实际运用中,排液装置4塞入减压瓶体2底部,即过渡管41塞入固定管26中,固定管26与过渡管41的长度相适应,过渡管41材质为硅胶,密封性好且不容易腐蚀,防溢漏螺纹411填补过渡管41与固定管26之间的缝隙,增强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污物外漏;防漏塞412位于排液装置4与固定管26的接口处,进一步增强了排液装置4与减压瓶体2的密封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抽气筒3内部设有活塞31,与活塞31连接的活塞杆32延伸到抽气筒3外,活塞31上活塞杆32顶部连接有把手33,把手33上有设置有多个手指槽331,手指槽符合人体工学,将手放在手指槽内反复推拉活塞杆32带动活塞31在抽气筒3中滑动,从而在减压瓶体2内产生负压,有助于胃液顺利流入减压瓶体2,有效低胃肠压力。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单向吸液胃管1插入病人胃部,通过抽气筒3抽气,使得与抽气筒3连接的的减压瓶体2内产生负压,使得胃液通过单向吸液胃管1顺利地流到减压瓶体2内;减压完毕吸出一定胃液后,停止拉动活塞杆,打开排气管开关阀,将吸出的气体排出,用手按压盖柄432打开按压盖43,减压瓶内2的液体经过助流板25进入过渡管41,再从排液管42中流出,液体排净后合上按压盖43后重复上述操作可再次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